黃嵐
談起動物進化,你會想到什么呢?可能會立馬聯想到它們那些奇特的適應性行為,或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骨骼、心臟或大腦。
皮膚作為動物器官之一,也是大自然進化的杰作,卻很少得到應有的關注。其實,動物的外皮(包括皮膚、羽毛、毛發和鱗片)真可謂是進化的奇跡,它讓動物們能夠在這個星球上四處探索,并適應幾乎所有類型的棲息環境。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奇妙的外皮結構是如何讓動物在復雜的環境中獲得成功的。
壁虎腳掌超強的抓地力
看著壁虎能夠毫不費力地在光滑的窗玻璃上奔跑而不會掉下來,真是讓人有些迷惑,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小家伙抵抗地球引力的奧秘,是它們可以用腳趾皮膚上的剛毛將自己鉤在玻璃表面極細微的瑕疵上。在壁虎的每個腳趾皮膚上都有數百萬根細小的剛毛,每根剛毛的長度為30~130微米,直徑為幾微米,約為人類頭發直徑的1/10。這些剛毛與物體表面能夠形成分子間作用力,從而幫助壁虎“粘”在幾乎垂直的表面上。
長壽的裸鼴鼠
如果想在氣候干燥的非洲大草原上安家,那么,你也許需要學習一些專門的技巧來讓自己的皮膚適應那里的環境。當然,如果你想要生活在大草原的地底下,特殊的適應性皮膚也不可或缺。裸鼴鼠在這方面可謂得天獨厚,它們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松弛皮膚,可以防止被植物的根和尖銳的巖石刺傷。另外,它們的表皮內含有一種名為“透明質酸”的特殊物質,這種物質不僅可以使皮膚變得漂亮且富有彈性,還可以大大降低這些小嚙齒類動物的癌癥發病率。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積極研究這些幾乎無毛的哺乳類動物,希望借此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的衰老機制和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
鯊魚皮造就的速度
有“海洋殺手”之稱的鯊魚,因其生性兇猛,且在水中行進速度極快而為人所熟知。但鯊魚的行進速度為什么這么快呢?其實,鯊魚行動快速的秘密就在于它們的皮膚。鯊魚皮表面實際上被一層像牙齒一樣的盾鱗所覆蓋,盾鱗的溝槽結構具有良好的減阻效果,使鯊魚能毫不費力地從水中劃過。不同種類的鯊魚,其盾鱗形狀也各異。根據鯊魚盾鱗排列順序的不同,有些專家能分辨不同種類的鯊魚。從游泳名將的“鯊魚皮”高速泳衣,到3D打印技術制成的仿生“鯊魚皮”,人們對鯊魚皮結構的研究與應用拓展仍在繼續。
響尾蛇的警告
響尾蛇有一個非常奇特的“鈴鐺”,是由其尾巴末端中空的角質環——響環組成的。當它們將尾巴豎起來并開始搖動時,這些硬質的響環便會相互碰撞并“沙沙”作響。警告聲的頻率大約為50赫茲。響環是響尾蛇多次蛻皮后的殘存物。剛孵出的幼蛇尾部只有一個響環,其數量會隨著一次次的蛻皮慢慢增加。響環越多,發出的聲音越大,這也表示這條響尾蛇的年紀越大。需要注意的是,還沒有響環而無法發出警告聲的幼年響尾蛇,通常會直接對入侵者進行攻擊。
(李恒克摘自《報刊精萃》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