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寶富
黨員干部只有經常與群眾換位思考,才能真正把自己擺正位,把工作做到位,把問題解決好。進入新時代,換位思考對領導干部踐行群眾路線、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有重大意義。但仍有不少干部對換位思考缺乏清醒認識,在實踐中更是脫離群眾,大搞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為此,需在理念和行動上強化換位思考,讓其成為領導干部的必修課。
在理念層面強化領導干部的換位思考
在理念層面上,領導干部換位思考應包含公私之間、官民之間、上下級之間換位思考等基本內涵。
一是換位思考“公”與“私”。“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者,以維護國家和社會利益為核心;私者,以謀求個人利益為中心。公、私如天平之兩端、標尺之兩極,私多則公少,公多則私少。為政者,若公心至上,將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做到“公燭無私光”,則會益國利民,惠澤一方;若私心至上,將一己私利置于國家與人民利益之上,只想“廢國而向己”,勢必蠹國殃民。公私分明是為官從政最基本的原則和道德底線。
二是換位思考“官”與“民”。為政之道,以厚民為本。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公仆要“為人民服務”,而非“被人民服務”,官民“魚水關系”任何時候都不能異化為“油水關系”。事實上,領導干部本就是人民群眾,受任為官是為民解憂;奉權履職是為做人民公仆。然而,少數領導干部常年浸潤“官本位”思想,慣于八面威風、一呼百應,難免自覺不自覺地顛倒了“民”“官”的關系,兩耳不聞民間疾苦,一心只念頭上烏紗,全然漠視民生,只盼官運亨通。
三是換位思考“上級”與“下級”。現實政治生活中,一些上下級干部之間的關系惡化、矛盾叢生,關鍵原因之一便是彼此間缺乏換位思考、互諒互敬。上級領導過去皆為下級干部,下級干部未來或將成為上級領導。二者既在身份上相互轉化,就理應換位思考、同心協力。“愛人者,人恒愛之。”上下級領導干部均應養成換位思考的好習慣。上級領導既要善體下情,關心、愛護基層干部,又要率先垂范,使“有材者竭其力,有識者竭其謀”;下級干部既要從大局,聽指揮,又要“位卑未敢忘憂國”,知責思為,方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在行動層面強化領導干部的換位思考
讓干部換位思考落在實處,不能僅限于理念上“坐而論道”,更應在行動上“奮而行之”。公私、官民、上下級三個層面的換位思考既應是領導干部必修的“理論課”,也應是其必修的“實踐課”。
一是公私之間換位思考的行動路徑。領導干部踐行“公”“私”之間的換位思考,應從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順序出發。分清公私界限是為官從政的“最低門檻”,領導干部須明確公私邊界,做到“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公私分明、堅守底線,自然公正廉明、不以私愛害公義;公私不分、混作一團,易致貪污腐敗、以權謀私。
在公私分明基礎上,擺對公私的先后順序是為官從政的“行事準則”。領導干部不能僅站在“底線”上,雖“不伸手貪腐”卻也“不動手作為”,應在“底線”之上做到先公后私、先國后己。
“國而忘家,公而忘私”是換位思考“公”與“私”中的“至公”,是從政的最高境界。“公者千古,私者一時。”雷鋒、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等踐行者均印證了“唯有公者留其名”。對這部分領導干部,“公”要為“私”換位思考。“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在推動“公而忘私”的行動路徑上,要關愛體恤奮戰在一線、公而忘私的領導干部。
二是官民之間換位思考的行動路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從政的核心要義,領導干部應增強“民本位”意識,祛除“官本位”頑疾,正確回答“為了誰、依靠誰”問題。落實“以民為本”理念可根據領導干部職業發展周期進行規劃。在選拔聘任階段,注重建立“選賢任能、選仁任德”的用人導向,在衡量個人能力基礎上,加強對“以民為本”觀念的考察。在干部選拔任免的筆試、面試、政治審查環節中直接、間接甄別其是否具備換位思考官民關系的意識與能力,力爭在源頭上選任更多體恤民情者。
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只有讓人民群眾真正加入到國家治理中來,才可有效避免聽證會無人報名、政務網站無人問津的情況,實現社會治理“官民兩頭熱”。落實“廣集民智”,可采取“廣鋪言路,民意入策”的方式。前者為征求民意提供必要的“載體”;后者為采納民意提供最終的“反饋”。在政策呈現上凸顯出對民智的汲取與吸納,以杜絕“耳朵聽,手不做”等自我陶醉式民意征求方法。
在換位思考“官”與“民”的關系中,除以上兩方面“官”為“民”換位思考外,現實中也存在“民”為“官”換位思考的情況。只有官民互諒,才能舉國同心、群策群力。國家治理尤其是基層國家治理往往情況復雜,問題繁多,官民因意見不一而產生矛盾時,需依法依理溝通協調。領導干部遇到這種特殊情況時,對確有矛盾者,應沉著應對、積極作為,建立有效的民意表達渠道,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對無理取鬧者,應堅持原則,依法依規處理。
三是上下級之間換位思考的行動路徑。上級領導應養成以身作則的工作習慣,嚴于律己,率先垂范,帶頭“走正道”“做正事”,形成“頭雁效應”。
上級領導應培養善體下情的工作作風和能力。在現實工作中,下級干部難免權小責大,負重過多。上級領導對此應給予體恤,減少層層加碼、文山會海,改進督查考核方式,為下級松綁減負。
下級為上級換位思考重在聽從指揮、擔當有為。下級干部常居貫徹落實上級路線方針的“第一線”,是完善國家治理的“排頭兵”,應知責思為、實干擔當,守土有責,以期“保一方平安,強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是下級守土盡職的至佳詮釋,也是其對上級至真的負責和至美的換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