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軍


大船被激流卷著前行,水面上突然飛起幾條魚。小米定睛一看,居然是一種長著魚的身子卻有鳥的翅膀的“怪獸”。掌舵人頓時大驚:“水災,要有水災了!這種魚名叫蠃魚,它出沒的地方意味著有水災!”“那可怎么辦?有什么破解的辦法嗎?”小米擔心地問。掌舵人說:“有辦法的。前方有一塊被封印的石壁,如果你解開難題,就可以破解封印,化解水災。”小米抬頭看去,前方果然有一塊石壁,石壁中間還有一道金光閃閃的題目。
小米邊畫圖,邊思考:把長方形切成正方形,還不能有剩余,就是用正方形的邊長去除長方形的長和寬,而沒有余數。如圖,設正方形邊長為x,從長邊看,x是90的因數,從寬邊看x是72的因數,所以x應該是90和72的公因數。根據題目中提到“正方形盡可能大”,那x就是最大公因數。求最大公因數一般用短除法方便。
根據短除法,90和72的最大公因數是9×2=18,所以正方形的邊長最長是18米,石壁可以切成5×4=20(塊)正方形。
題目一解完,金光大漲,石壁裂開一片,一只只肉如蝌蚪的甲蟲沖了出來。那些蠃魚看到蟲子,全部興奮起來,高聲尖叫,呼朋引伴地去追那些蟲子。轉眼間風平浪靜,大家都松了口氣。
船長提議,為今天的事情慶祝一下。于是,大家有的忙著烤魚,有的忙著煮湯,還有的忙著準備節目。這邊在甲板上掛燈籠的人遇到了麻煩。因為事先沒有準備,燈籠數量不多,既要趕時間,又要美觀,很不容易。
見掛燈籠的幾個人苦思冥想不得要領,小米哈哈一笑,說道:“要間隔一樣,就是求長、寬、高的公因數。而燈籠的數量要盡可能少,就是求最大公因數,因為間隔越大,燈籠就越少。這里還要把單位換算一下。30米=300分米,24米=240分米,3.5米=35分米。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
“然后按每5分米一個,裝到長方體框架上。頂點上四個另算,這樣每條邊都是‘兩頭都不種類型的植樹問題。(300÷5-1)×2+(240÷5-1)×2+(35÷5-1)×4+4=240(個)。看來,你們至少要掛240個燈籠。”小米接著說道。
甲板上搭了一個長30米,寬24米,高3.5米的長方體框架,沿框架掛燈籠(地面不掛),間隔要一樣,至少要掛多少個燈籠?
星空下的晚上,大船甲板上熱鬧非凡,燈光、美食、音樂等應有盡有。為了抵擋夜間的冷風,甲板中間還放了一個大火爐。船長居然還從太行山上請來了一群擅長跳舞的神獸。這種神獸的樣子長得像羚羊,但是身后卻有一條馬尾巴,長著粗大的爪子。
這么多神獸圍著火爐跳舞祝賀,轉呀轉。小米只見它們舞姿翩翩,身影飄逸,不禁問:“跳舞的神獸有多少只呀?”船長面露難色地說:“我們國家的人,數學差,數不清,只記得比35多,比40少。”另一個船員說:“我記得我拿了150條彩帶平均分給他們,最后多出6條!”旁邊上菜的小孩說:“我剛剛把80個餅平均分給他們吃,最后多出8個!”
小米哈哈一笑:“我知道有多少只神獸了!”船長一臉驚訝。小米解釋道:“彩帶多出6條,說明150-6=144(條)正好平均分,即數量是144的因數;而80-8=72(個)餅正好平均分,說明神獸的數量是72的因數,所以是144和72的公因數。這個范圍太大,答案有很多個。可是船長說過,神獸的數量比35多,比40少,那樣的話,就可以在公因數中找出相應的答案了,神獸有36只!”
小米說完,船長佩服得五體投地,同行的船員也都恭敬地看著小米。小米被看得不好意思了,紅著臉說:“其實都是公因數方面的數學知識,都不難的。”
小米剛講完,就聽見船尾有人驚呼:“著火了,草原著火了!”
(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