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鳳
沙莊一端連著城市,一端連著鄉村,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思路。
古色古香的建筑、秀美宜人的生態、婉約典雅的淮劇元素、懷舊復古的場景還原、時尚多元的消費業態……歷史與現代交融,人文與自然輝映,共同凝聚成沙莊古村的底蘊和風采。它吸引著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前來,在這座桃花源般的最美村落體驗愜意閑適的生活。
沙莊古村坐落在鹽城市建湖縣九龍口鎮,是當地重點打造的“淮劇文化全景體驗地”,通過古建筑、古戲臺、體驗館等多種方式體現淮劇元素,呈現“戲在村中、村在景中”的獨特景象。2021年10月,沙莊景區一期對外開放,獲得“江蘇文旅消費新場景”稱號。去年12月,沙莊景區二期正式開工,如今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圍繞“保留原鄉感、留住煙火氣”的思路,致力打造集非遺傳承、文化體驗、美食暢享、沉浸演出、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文旅新地標。
古村蝶變特色小鎮
每一個走入沙莊古村的游客都有這樣的感受: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遠離了現實喧囂,映入眼簾的是詩情畫意般的景致,清幽寧靜的氛圍帶給人如沐春風的撫慰。置身其中,游客不自覺放慢腳步,流連其中,感受移步換景的奇妙。
時光倒退至1000多年前,這里已經形成村落。沙莊古村歷史悠久,文化興盛。建湖縣為何以沙莊古村為原點打造特色小鎮?沙莊緊鄰九龍口國家濕地公園,處在鹽城、淮安、揚州三市交界點,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優勢明顯;它具有得天獨厚的“復古”潛質,村內古樹環繞,古屋林立,修建于明末清初的潘家祠堂歷史感濃郁;建湖是淮劇的發源地,而淮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鹽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淮劇的傳承與發展。
“我們想到文旅融合,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把淮劇、雜技這兩項國家級非遺文化植入小鎮的沉浸式演出中,既能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又能發揮非遺文化服務當代、造福人民的作用。”參與沙莊古村規劃的工作人員說,秉著這樣的初心和使命,景點最終選址在有著湖蕩濕地風光、文化和歷史底蘊濃厚的沙莊古村。
在規劃建設沙莊之初,市縣層面調研推進時,規劃和建設者都提出要保留這份原鄉感、生態感,留足煙火氣,用心用情做出真正的“文旅范”。因此,在建設手法上,建湖縣調研論證、會商研究,按照“修舊如舊、建新如舊”的思路,制定保護與規劃建設方案,堅持“三保留、三恢復”,即保留街巷肌理,恢復村中水系;保留建筑形態,恢復歷史風貌;保留生活氣息,恢復舊時盛況。在空間形態上,立足沙莊自然稟賦,充分彰顯原古村地貌特色,再現“村在蕩中、蕩在村中”的水鄉風情。在文旅內核上,結合獲文華大獎的大型現代淮劇《小鎮》劇目,重點打造劇情里的18個場景,同時植入“吃住行、游購娛”業態,對原九龍口沙莊進行整體提升。
“沙莊緊扣淮劇文化主題,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創造性地開辟出了涵蓋淮劇游樂、淮劇文化、淮劇演藝、淮劇商業等內容為一體的一站式淮劇主題發展模式。”九龍口副鎮長王凱說。
沙莊古村景區項目分兩期實施,目前已經對外開放的一期占地155畝,其中村口片區82畝,臨湖片區52畝,沙莊戲苑周邊街巷及建筑恢復區21畝。來到沙莊,游客可以打卡冠服體驗中心、糧倉藝術中心、古樸老街、沙莊戲苑和“淮才可遇”商業街等景點。在糧倉逆光書屋,游客仿佛回到了20世紀80年代,老式掛鐘、搪瓷缸、腳踏式縫紉機等老物件隨處可見,內心的鄉愁在這里得到深深的慰藉。
青年回歸小鎮創業
沙莊古村作為建湖縣文旅新地標,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且當地推出了吸引人才的眾多政策,打造了足夠肥沃的創業土壤和充滿機遇的創業環境,鼓勵眾多有創業理想的青年前來尋夢。
90后青年周理想原來在蘇州從事攝影工作,大城市節奏快、壓力大,事業也難以拓展更大的空間,他萌生了回鄉創業的想法,但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機會。2021年,周理想聽老家朋友說九龍口新創建了沙莊古村景區,自開放以來知名度不斷提升,節假日游客摩肩接踵。經過一番調研和分析后,周理想認為沙莊市場空間大,很有發展前景。思鄉心切的他在面對人生關鍵選擇時非常果斷,即刻辭去蘇州的工作,回到家鄉建湖縣,在沙莊開設一家名叫“柏戈攝影”的工作室和一家漢服體驗館。
扎根小鎮創業后,周理想感受到了來自九龍口鎮政府和團縣委的關心和大力支持。“鎮政府和團縣委的工作人員經常組織我們交流,把先進的經營方法教給我們,同時還幫助我們通過各個渠道宣傳品牌、吸引流量關注。日積月累,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打卡我的工作室和漢服體驗館,我也努力用優秀作品回報游客的信任。”周理想說。
隨著沙莊古村日新月異的變化和不斷發展,來游玩的人越來越多,這也為周理想帶來了更多的顧客。相比從前在蘇州的高強度工作,周理想現在的工作依然非常忙碌,但他卻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踏實和安心。“在家鄉創業,非常有歸屬感,而且得到了各方支持,內心也特別有奮斗的動力。”周理想說,來沙莊創業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小鎮充滿活力和機遇,他相信自己的事業和小鎮的發展會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
周理想只是沙莊眾多創業青年的一個縮影。在這個文旅融合的新興特色小鎮,每一個前來追夢的青年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向,通過努力開創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正如周理想所言:“現在的農村不同以往,大有可為,是可以兼顧創業理想和鄉愁情懷的好地方。”
為鄉村振興賦能
沙莊一端連著城市,一端連著鄉村,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思路。在推進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建湖縣充分借鑒國內外特色小鎮建設經驗,將整體環境做足生態感,建筑風貌保持原鄉感,以淮劇元素為核心打造一座與眾不同的小鎮。
沙莊古村景區一期與原有的九龍口景區連成一片,年內吸引游客150萬;正在建設中的二期將按照“征收不拆遷,搬遷再回歸”的原則,保留煙火氣,改造和提升原住居民區,在全面提升沙莊價值品質的同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著力強化住房保障,改善人居環境,完善配套功能,進一步補齊鄉村發展短板,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九龍口鎮團委書記沈麗萍說:“小鎮在建設改造的過程中,會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有的人不愿搬遷,就繼續住在村里;大部分村民搬遷到了鎮上的現代化小區。遷出去的村民一邊享受著土地流轉帶來的益處,有了固定的租金和分紅,一邊在沙莊民宿、餐飲、物業等崗位上就業務工,有了工資收入。另一部分未遷出的村民,將古村落的房產變為資產,以有旅游開發價值的古建筑房屋作為資本入股,參與沙莊的經營,穩定土地承包關系,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我家就住在九龍口鎮上,自己做點水產生意。每到旅游旺季,不少外地人來這里度假,生意格外的好。沙莊古村景區創建以來,這里發展得越來越好,我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家住九龍口鎮的劉大爺對家鄉的變化與發展感到十分欣喜。
如今,在旅游業的帶動下,可居、可游、可享、可閑的沙莊釋放著新的紅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300名農民變員工在家門口穩定就業,每個家庭年均收入超過5萬元。與此同時,有1000名以上的村民搭上“致富快車”,從事與文化旅游相關的產業,收入大幅增加。
未來,按照規劃,九龍口旅游度假區將以沙莊為核心向外拓展,建設“溫泉度假綜合體”“蕩東漁鄉民宿村”“漁樵耕讀綜合體”“九龍淺水湖文旅產業帶”“薔薇河畔夜市商業街”等一大批生態型、配套性、服務型的文旅產業項目,為實現鄉村振興、生態富民,建成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奠定堅實的硬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