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最近,愛馬仕被廣大網友送上了微博熱搜。原因是其在官方商城上架的一款售價為16.5萬元的自行車在上海線下門店很快售罄。網友跑去官網圍觀自行車后紛紛留言“再也不能說寧愿在寶馬上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了,自行車上也是可以哭一哭的”“一臺低配雅閣沒了”……
現實就是如此魔幻又分裂:愛馬仕、香奈兒等奢侈品輪番提價,商場門店里排起了長隊;而中低端消費品牌GAP(蓋璞)、H&M等銷售額直線下降,甚至批量關店。消費升級與消費降級在同時發生。
不僅僅是消費領域的分化,還有收入的分化、行業的分化、城市的分化。
科技企業、大企業、有資產的階層憑借優質的技術、豐厚的資本實力,在后疫情時代快速復蘇,并進一步發展;而小企業、周期型企業、藍領等可替代性高的崗位人群,則在發展的低谷奮力求生。一個行業的利潤,很可能只集中在少數能應對變化、實現創新的企業中。
貨幣寬松和低利率環境推高金融資產價格,資本的回報率大于全社會財富增長的速度,錢生錢變得更加容易,所以富人更富;而依賴職務性收入、缺乏資本性收入的普通中產被遠遠落下。
在就業機會、人才流向、資金流向的影響下,因為營商環境、基礎設施、發展機會、政策等諸多的不同,城市之間的分化也開始奔向快車道……
所以,未來十年,很多專家判斷,分化是大趨勢。不管是職業、行業、資產還是城市,都是如此。而我們更關心的是,我們的機會在哪里?我們該投身什么行業?我們的市場又該怎么做?
首先,擁抱新技術的力量。先不要急著轉行,別的行業不一定比你現在的行業更好,所有的行業一樣苦。我們能干的,是擁抱新的技術,優化供給,通過創新喚醒需求。
正如蒸汽機會替代人工紡紗、汽車會替代馬車、電燈會替代油燈,人工智能與數字化的技術替代也一定會發生。隨著技術創新,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流通效率一定會不斷提升,而數字化、新能源、前沿技術的疊加必然會帶來新的市場環境體系。所以,企業在細分行業所具有的技術創新能力,直接決定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與發展前景。
其次,尋求優質顧客的增長??铺乩兆稍兗瘓F全球合伙人曹虎說,過去的“二八原則”是20%的顧客貢獻80%的收入,但今天已經不僅僅是“二八原則”,而是20%的客戶貢獻了200%的利潤。這意味著其實有80%的客戶在損耗你的利潤。所以我們該如何識別這些顧客?如何經營這優質的20%的顧客?這是核心的命題。我們要從過去純粹以市場份額、銷售收入為主的增長方式,轉為尋求優質顧客的增長,尋求健康的現金流和利潤的增長。
最后,尋求價值鏈升級。專精特新,這不僅僅是政策導向,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美國總統拜登前段時間簽署了《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其目的就是再次阻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阻截中國企業進軍高端領域的產業升級之路。這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未來發展好的企業,一定是數十年如一日去探索挖掘細分行業的高價值環節、將“原料”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企業,一定是具備很強的護城河和競爭壁壘,甚至帶動整條產業鏈創新方向的企業。
分化的時代非常殘酷,是一個洗牌的時代,但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