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國際原子時是由國際計量局綜合全球數十個實驗室的近200臺原子鐘的讀數,通過一定算法平均而得的時間計量系統。
世界時是以地球自轉為基礎制定而成,符合人們日常生活習慣的時間系統。為了讓世界時更接近精密的國際原子時,每隔數年,世界時就要增加或減少1個閏秒。目前,作為世界通用時間使用的時間系統,就是這種考慮到地球自轉影響并進行相應修正的“協調世界時”(UTC)。
神經計算機
神經計算機是模仿神經網絡的工作機理而設計的計算機。它可以模仿人類大腦的判斷能力和適應能力,處理多種數據,判斷事物的性質與狀態,并采取相應的行動。
神經計算機除有許多處理器外,還有類似神經的節點,每個節點與其他節點相連。它把每一步運算分配給多臺微處理器同時運算,大大提高了其信息處理速度。神經計算機的信息不是存在存儲器中,而是存儲在神經元之間的聯絡網中,若出現節點斷裂,電腦仍有重建資料的能力。此外,它還具有聯想、記憶、視覺和聲音識別功能。
熱力學溫度
熱力學溫度又稱絕對溫度,是基于熱力學第二定律而定義的與任何種類物質的性質都無關的溫度,其數值與理想氣體溫標相等。它是由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以自然界溫度下限為基準制定的溫度單位。1954年,人們以熱力學溫度為基礎,制定了新的國際溫度單位(開或開爾文,K)。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使用攝氏溫度,然而,在物理學和化學的研究領域中,使用沒有負值的熱力學溫度體系更便利。
基因表達
基因表達是通過轉錄和翻譯,把DNA分子編碼的遺傳信息轉變成蛋白質的過程。
人體約有2萬個基因,體內的細胞都擁有全部基因。并非所有的基因都進行表達,各細胞只表達自己需要的基因。例如,和眼睛功能相關的基因只在眼內表達,在耳朵的細胞中則不表達。另外有一些基因是維持細胞活動所必需的,它們在多數細胞中都進行表達,被稱為持家基因或管家基因。蛋白質的種類很多,各自具有獨特的功能。人體內功能各異的器官與組織就是通過合成不同的蛋白質,進而形成具有不同性質的各種細胞而實現的。
遺傳算法
遺傳算法是一種以基因和染色體為基本元素,模仿生物進化過程(涉及遺傳、變異、選擇和交叉等操作),并通過搜索尋求最優解的優化方法。它模擬了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自然選擇和遺傳學機理的生物進化過程,是一種通過模擬自然進化過程搜索最優解的方法。其應用廣泛,特別是在組合優化、機器學習、信號處理和自適應控制等領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提高了問題求解的效率。
人機交互
人機交互是一門研究系統與用戶之間交互關系的學問。人機交互的“機”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機器,也可以是計算機化的系統和軟件。人機交互界面通常是指用戶可見的部分,小到收音機的播放按鍵,大至飛機上的儀表板、發電廠的控制室。用戶通過人機交互界面與系統交流,并進行操作。
人機交互技術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它是使信息技術融入社會、深入群體,達到廣泛應用的技術門檻。
(欄目編輯? 方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