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競爭中有三種情況,一是自身在提高,二是對手落后了,三是既有自己的進步,也有對手退步,交織而成一定時期的格局。
相反的情況也存在,或自己退步,或對手進步,或進退交織,改變了昔日的高下。
競技賽場上,以上情形時有所見。往大里說,這是相互促進,不斷提升運動水平的動力,好事。但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考慮,正視競爭態勢的變化,尋找成因,校準未來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才能在好事與壞事相互影響和轉化中擺正位置。
今年的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中國隊只參加了四個單項,曾經叱咤風云的男子雙打竟成了報名表中的空白。據說由于新的組合尚在爬坡,最高的世界排位不過二十多名,多數在幾十名開外,因而無緣參賽。立足未來、調整配對是必要的,但也說明男雙的現狀確有問題。
此前的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國隊的跳高、短跑、跨欄是有傳統的重點項目,但大多單槍匹馬,一花獨放終究不長久。跟美國、牙買加包攬一個項目金銀銅牌的景象相比,中國隊始終未能形成優秀選手的規模群體。一些國內頂尖選手的水平明顯不如前輩,個別項目的差距甚至不止十幾年。資深的體育迷說起當年的明星偶像如數家珍,難忘由此帶來的開心和激動,他們不禁要問:現在怎么搞的?
即便沿用東京奧運會報名標準,男子百米10秒05,男子跳高2米33,這樣的門檻仍然很難邁過。明年世界錦標賽的報名標準多有提高,男子百米10秒整,馬拉松2小時09分40秒,中國田徑有幾人夠得上這個水平?
中國體育人才資源不差,隔一段時間冒出幾個尖子稱雄世界賽場或具有高水平競爭的實力,絕非奢望。不能怪人們用曾經取得的高端成就當標準去衡量后來人,如今的成長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比很多對手也不差,歌詞中有一句“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個要求是起碼的,并不高。
波峰低谷,此起彼伏,這是世界競技的常態,也是人類挑戰自我過程中的必然。賽場上的成敗有一定的偶然,但所有的成功經驗都建立在不懈追求和科學方法的基礎之上。山外有山,進取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