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萍
【摘 要】廣西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生態優勢明顯,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在全域旅游發展如火如荼之際,如何展現壯美廣西,讓廣西走向世界?《廣西日報》將提升“秀甲天下 壯美廣西”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作為宣傳主線,緊扣“輿論引導、樹立品牌、追蹤熱點”等關鍵詞,對全域旅游報道進行有益的創新與探索,形成“周周有主題、周周有熱點”的宣傳模式,為廣西全域旅游發展吶喊助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全域旅游;旅游報道;壯美廣西;文化旅游
廣西旅游資源豐富,生態優勢明顯,有著秀甲天下的山水風光、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神秘多姿的邊關風貌、古老燦爛的文化歷史、浪漫迷人的濱海風韻和獨具優勢的長壽養生資源,可謂“家底”雄厚。廣西還是一片紅色熱土,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得天獨厚的資源,讓廣西具備了發展全域旅游的堅實基礎。經過多年努力,廣西旅游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形象日益鮮明。隨著新聞媒體的大力推介,很多藏在“深閨”的美麗山水、多彩民俗走進大眾視野,越來越多區外人士了解廣西、走進廣西、愛上廣西,廣西逐漸由旅游資源大省(區)向旅游經濟大省(區)轉變。進入全域旅游時代,廣西向旅游經濟強區轉型,旅游產業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2019年,全區旅游總消費突破萬億元。作為廣西戰略性支柱產業,文化旅游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凸顯。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調品位,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這為廣西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區指引了明確方向。
一、注重輿論引導,在報道選題上創新
2021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上提出,要加快推進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和廣西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工作,加快建設文化旅游強區。一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新聞媒體的“搖旗吶喊”“推波助瀾”。如何報道廣西旅游特色,向世界展現壯美廣西?如何發展主流媒體輿論導向作用,引導全區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如何挖掘行業發展典型,推廣好經驗、好做法,讓旅游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廣西日報》創新思路,高質量開辦《經濟觀察·旅游》周刊,每周用一個彩色整版報道旅游業發展。周刊緊扣“輿論引導、樹立品牌、追蹤熱點”幾個關鍵詞,在報道選題、報道形式、報道內容上創新,讓行業報道更加有高度、有深度、有熱度。
《廣西日報》自開辦《經濟觀察·旅游》周刊以來,將做好正確輿論引導工作放在首位,圍繞疫情之下如何突圍、弘揚紅色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等方面做好選題策劃。
(一)針對疫情形勢策劃選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西旅游行業和全國一樣受到不小影響,如何引導行業堅定信心,在困境中謀突破?《廣西日報》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及全區文化旅游系統的重點工作,做好選題策劃,持續開展宣傳。
圍繞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復蘇主題,《經濟觀察·旅游》刊登了《筑起“心的長城”——廣西文化旅游系統抗擊疫情紀實》《鄉村戰“疫”黨旗飄揚——自治區文旅廳駐村第一書記帶領群眾“抗疫”側記》《疫漸消 花已開 春正好 ——“廣西人游廣西”文旅復蘇行動全面啟動》等報道,并對在疫情之下迎難而上的景區進行突出宣傳。在正確的輿論引導下,眾多旅游景區紛紛拓寬思路、創新發展,逐漸走出困境。
2022年5月27日,《經濟觀察·旅游》周刊推出題為《唱響壯鄉歡歌 暢游八桂山水》的報道,文中提到:“今年以來,全國疫情不斷反復,‘跨省游發展陷入困境。”報道推出后,得到了業內的高度關注,當日,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關于恢復跨省旅游經營活動的通知》,全面恢復跨省(區)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經營業務。5月28日,巴馬、玉林、梧州等地迎來大批外省團隊游客,端午節假日期間,入桂旅游的區外團隊更是反彈式增長。
這些報道的推出,為疫情防控形勢下的文化旅游市場注入了強心劑,低迷的旅游業逐漸走上“突圍之路”。
(二)針對紅色旅游策劃選題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參觀紀念館。總書記的到來,讓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愈發受到各界關注。為弘揚紅色文化,做強做大紅色旅游,《廣西日報》和廣西文化和旅游廳緊密聯系,重點策劃紅色旅游報道,引導全區各地深入挖掘、整合紅色旅游資源,推出紅色精品旅游線路,這些在《千萬里,我們追隨著您——廣西推出十大紅色游學精品線路》《弘揚紅色文化 做強紅色旅游》《紅色熱土展新姿——訪廣西“紅色興村”的五個典型村屯》《紅旗卷壯鄉文旅發展旺》等專題報道中均有體現。
借助輿論引導,全區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紅色活動,前往各大紅色景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團隊越來越多,紅色旅游也成為廣西旅游業的拳頭產品之一。
(三)針對鄉村旅游策劃選題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為給全區文化旅游系統加油鼓勁,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經濟觀察·旅游》周刊針對全區鄉村旅游發展,重點策劃相關選題,持續推出《旅游扶貧 綠水青山有“錢”圖》《旅游扶貧奏響八桂致富曲》《綠水青山帶笑顏——訪廣西文旅脫貧攻堅的五個典型村屯》《“貧瘠石山”變身“金山銀山”》等專題報道,引導貧困群眾發展旅游,取得良好效果。據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統計,“十三五”期間,全區有數十萬貧困群眾在旅游業發展中獲得紅利,吃上了“旅游飯”,過上了好日子。
2021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為引導鄉村旅游加快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廣西日報》積極策劃選題,推出《富川岔山村:端上旅游飯 越吃越香甜》《鄉村旅游托起群眾致富夢》《旅游“金鑰匙”開啟新生活》《巴某村蝶變記》等報道,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鄉村紛紛拓寬思路,發展鄉村旅游。目前,一批批貧窮落后的山村已搖身變為旅游村、富裕村。
事實證明,黨報在群眾的心目中具有很強的權威性,黨報刊登的新聞,對社會輿論所產生的影響和引導作用非常大,只要導向正確,方向明確,便能引導一個行業科學健康有序發展。
二、注重樹立品牌,在報道形式上創新
近年來,廣西以開展“創特色旅游名縣”“創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為突破口,加快促進全域旅游向縱深發展,全區各地你追我趕,涌現出諸多發展典型。為加快推進“雙創”工作,《經濟觀察·旅游》周刊創新報道形式,以樹立品牌為目的,以“典型”作為報道核心,深入挖掘全區各地的發展亮點,推出數百篇綜述報道,展現了廣西全域旅游“百花齊放”的喜人景象。
(一)緊盯特色
開設《雙創》專欄。《經濟觀察·旅游》周刊重點開設了《創特色旅游名縣 促全域旅游發展》《創全域旅游示范區 促經濟高質量發展》專欄,對全區被評為特色旅游名縣、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縣(市、區)進行報道,總結各地的好經驗、好方法。這些在《馬山:“貧瘠石山”變身“金山銀山”》《邕寧:開展特色旅游 引爆“雙周”經濟》《靈川:用活“優勢資源” 建好“前庭花園”》《鹿寨:銜接南北旅游帶 舞起三產龍頭來》《平桂:礦區華麗轉身 爭做康養標兵》等報道中均有體現。
(二)緊盯“一把手”
在《經濟觀察·旅游》周刊開設《縣(區)委書記談旅游》專欄,對特色旅游名縣和全域旅游示范區的“一把手”進行專訪,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專訪了60多位“一把手”,推出相關專訪文章60多篇。專訪文章重點報道各地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經驗、破除發展瓶頸的思路和對策,得到業界高度關注。
(三)緊盯典型
為擴大典型效應,《經濟觀察·旅游》周刊還開設了《旅游扶貧 富民強區》《走走看看》《文旅復蘇觀測臺》等專欄,記者深入一線采訪,看城市變化、景區變化、鄉村變化,用大量精美圖片、見聞故事對發展典型給予宣傳。
這些專欄的開設,既增加了行業報道的權威性,又增加了版面的靈活性和可看性。同時,通過持續宣傳典型,讓“先進”帶動“后進”,實現聯動發展的作用明顯,多地成功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或“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三、實施宣傳報道的全媒體聯動
在對廣西文化旅游的宣傳工作中,廣西日報傳媒集團緊扣打造“秀甲天下 壯美廣西”文化旅游品牌主題,實施報、網、微、端聯動,在《廣西日報》要聞版、區域版、旅游專版及“廣西云”客戶端、廣西新聞網、微博、微信等持續推出廣西文化旅游發展成果報道,讓廣西文化旅游走紅全國、唱響世界,樹立起“秀甲天下 壯美廣西”的品牌形象。
(一)推出深度報道
《廣西日報》圍繞全區文化旅游中心工作,及時在要聞版推出深度報道。如在2021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召開前夕,在頭版刊發了《廣西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八桂山水美如畫》《北海構建絲路古港新形象新業態新格局——文旅融合打造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等深度報道。在2022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期間,頭版連續多日用大篇幅圖文報道相關活動,推出《線上線下精彩紛呈 持續打造魅力“三月三”》《桂風壯韻美如畫 綠水青山歌飛揚》 《線上線下齊發力 特色活動聚人氣》 《八桂大地舞翩躚 壯鄉歌海起春潮》等報道。在要聞版刊發文章的同時,《經濟觀察·旅游》周刊同時刊發相關主題文章,實現聯動報道,合力造勢,為活動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推出高頻率報道
《經濟觀察·旅游》周刊每年推出200多篇關于文旅重大項目建設、智慧旅游、文物保護傳承、公共文化服務、品牌打造提升等方面的專題報道。全區14個記者站的區域版刊發的旅游發展成果報道每年達到千篇以上。
(三)推出旅游節目
2022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活動期間,廣西文化和旅游廳與“廣西云”聯合推出文旅微綜藝節目《趣廣西打工!怦然心動的offer》,首期節目發布后2天時間內,在各大新媒體平臺播放量達170萬次,微博話題#三月三想去廣西打工#閱讀次數146.5萬次。《經濟觀察·旅游》周刊對該活動也做了特別報道,受到讀者歡迎。
(四)全平臺發布
廣西新聞網在旗下頻道發布與廣西文化旅游相關的圖文、視頻內容信息,每年120篇以上,并將《經濟觀察·旅游》周刊相關專題報道推薦到“學習強國”等重要平臺,每年推送數十篇,網友轉發量較高,效果良好。
可以看到,全媒體的協同作戰,形成了疊加宣傳的傳播效應,強大的宣傳攻勢極大地提升了廣西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全區各地樹立的品牌越來越多,接待游客人數也呈現持續上升態勢。據《2021年度廣西縣域旅游經濟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全區縣域旅游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消費同比增長均超過20%,廣西全域旅游呈現“多點突破、四面開花”的發展局面。
四、追蹤熱點在報道內容上創新
行業新聞既要講時效性,內容還要“好看”。如何才能吸引讀者,讓讀者看了報道便有想去旅游的想法?《經濟觀察·旅游》周刊注重報道內容的創新,及時捕捉行業發展熱點,推出一系列既有新聞時效又有看點的文章,讓報道顯得更有熱度,更有新意。
(一)突出報道假日亮點
假日經濟是文旅業發展的晴雨表。《經濟觀察·旅游》周刊在每年春節、清明節、“壯族三月三”、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假日過后,及時策劃主題,總結假日旅游亮點,宣傳全區各地的特色活動、優惠政策。這些在《放歌三月三 游客盡開顏》《國慶中秋假日文旅市場“火”了》《春節假期我區文化旅游市場加速升溫 春風送暖游八桂》《梨花風起正清明 游人尋春半出城》等報道中均有體現。
舉辦“開海節”是近年來廣西促進濱海旅游發展的有力舉措。2019年“開海節”期間,《經濟觀察·旅游》周刊綜合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市開展“開海節”活動的亮點,推出《“開海節”引爆北部灣旅游》報道,《廣西日報》新媒體同步推出相關報道,吸引廣大讀者和網友前往北部灣旅游。據統計,8月16日—18日期間,“開海節”舉辦地防城港市的游客出現“井噴”現象,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7.79萬人次,前往北海、欽州的游客也暴增。
2022年端午節期間,跨省(區)旅游持續火熱。為鼓勵文化旅游行業積極組織跨省(區)游,《經濟觀察·旅游》周刊在端午節后及時推出題為《端午佳節“游”興濃》的報道,極大提升了各地旅行社組團的積極性,不少旅行社表示,組織區外的團隊游客人數已超過2萬人次。
(二)突出報道重大活動
根據廣西文化旅游系統全年計劃舉辦的重大活動安排,《經濟觀察·旅游》周刊組稿記者列出時間表,提前做好選題策劃,及時采寫新聞。
針對“壯族三月三”、廣西文博旅游藝術活動周、非遺購物節、全域旅游大集市、汽車旅游大會等活動,《經濟觀察·旅游》周刊推出《春暖花開三月三 文化旅游迎佳節》《2020年廣西文博旅游藝術活動周盛大開幕》《“云集市”銷售火 “大展會”人氣旺》《舉辦“汽旅”盛會 掀起“冬游”熱潮》《冬季到廣西來做客——2020“冬游廣西”促銷活動放大招》《開著汽車去旅行——廣西汽車旅游大會側記》等報道,獲得廣泛關注。對重大活動的追蹤報道,既讓活動熱點持續發酵,又擴大了宣傳效應。
(三)突出報道新興業態
近年來,廣西全域旅游發展如火如荼,一些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經濟觀察·旅游》周刊針對“文旅+科技”“文旅+工業”“文旅+農業”“旅游+研學”,以及夜游經濟等新興業態,推出了一系列專題報道。《盤活工業遺跡 演繹“柳空”傳奇》《走進南寧方特 解鎖“流量密碼”》《演活千古情 譜寫新風景》《清明畫卷動了 文旅業態活了》等報道,對柳空文創園、南寧方特、桂林千古情、清明上河圖科技特展等發展較好的景區、項目進行了專題報道,得到業界高度關注,有力推動了相關業態的發展。
“賞花”亦是近年來廣西大力推崇的旅游方式,賞花經濟發展方興未艾。為此,《經濟觀察·旅游》周刊以柳州、南寧為例,推出了《紫荊花開別樣紅——柳州城市“賞花經濟”觀察》《正是山花爛漫時——南寧青秀山“賞花經濟”觀察》等文章,為全區各地發展賞花經濟提供了經驗借鑒。報道內容的創新,讓《經濟觀察·旅游》周刊“周周有主題、周周有熱點”,持續給予讀者新鮮感。據反饋,不少讀者看到報道后表現出濃厚的出游興趣。
唯有創新才能行穩致遠。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讓低迷的文旅行業加速“破冰”,盡快進入發展快車道,是時下廣西文化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域旅游時代,更需要各行各業參與旅游、融入旅游、發展旅游。做好全域旅游時代的旅游報道工作,引導行業發展、號召全民發展旅游,至關重要。
五、結語
綜上所述,《廣西日報》開辦的《經濟觀察·旅游》周刊跳出材料式報道的束縛,通過多種創新手法開展報道,發揮了黨報強大的輿論引導作用,鼓勵全區文化旅游系統開拓進取,讓社會各界持續關注文旅行業的發展。在近200期的報道中,既展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受益于旅游業發展,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的美好圖景,又為全區發展全域旅游提供了經驗借鑒。
(責任編輯:黃康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