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


摘要:陶瓷在宋代發展迅速,當時官窯民窯競相發展,不僅釉色品種質量高,裝飾題材也極其豐富。在北宋早期的陶瓷花卉裝飾圖案中,蓮花紋為重要的組成,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嬰戲蓮花、荷塘風光和蓮池水禽等組合圖案,不僅富有民間生活氣息,也帶動了宋代陶瓷的多樣化發展。本文將簡述宋代蓮花紋樣陶瓷的發展情況,然后分析其風格特征,最后對蓮花紋樣陶瓷的表現形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宋代;蓮花紋樣陶瓷;表現形式
蓮花紋樣自古以來就是常用的裝飾題材,早在東漢之前的青銅和陶器生產中,就出現了蓮瓣紋。陶瓷蓮花紋樣主要在佛教藝術中提煉而成,東晉開始發展起來,進入南北朝后蓮花紋進入鼎盛時期,且有著豐富的宗教元素。唐代在中華民族同化力下,各種外來藝術精華逐步融入本民族傳統藝術之中,陶瓷蓮花紋也在發展中越來越成熟。宋代是陶瓷生產工藝發展鼎盛時期,不僅裝飾題材極其豐富,裝飾紋樣應用也非常廣泛,具有悠長歷史與豐富人文內涵。通過分析宋代蓮花紋陶瓷表現形式,有利于我們更加深入了解宋代瓷器的特點。
一、宋代蓮花紋陶瓷發展概述
進入宋代初期,陶瓷上的蓮花紋樣大多采用對稱構圖方法,在圖案上力求達到平衡感。在宋代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過程中,貿易往來在這個時期非?;馃幔伯a生了“文人畫”,工匠們不再僅僅局限于構圖上的對稱性,更多的是追求自然與灑脫,這也備受宋人的喜愛,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美的更高層次追求。在宋代蓮花紋樣陶瓷表現形式上,主要包括圖案法、繪畫法以及兩種方法相結合的表現形式,這不僅對宋代陶瓷生產有巨大影響,而且蓮花紋樣在陶瓷創作中越來越注重寫實性,也更為精美、生動與自然,如同在刻刀上運用了筆間行云流水的技法[1]。宋代后期繪畫藝術越來越講究意境美,在陶瓷蓮花紋樣中體現中國畫的藝術特征。其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在蓮花紋構成上有了全新的特征。這種方法既反映了宋代陶瓷生產技術和審美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讓蓮花紋樣的構成具備更多的條理性。
二、宋代蓮花紋樣陶瓷的藝術特征
(一)裝飾手法
宋代陶瓷有著多種紋飾主題,其中花卉最為常見。蓮花紋是陶瓷生產中使用較多的一種,包括蓮實紋、蓮瓣紋和蓮花紋飾,蓮花題材在發展中逐步弱化了宗教意義,在佛教中國化與歷史推移過程中,其更多地作為純裝飾性的題材。如宋代吉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磁州窯、定窯的瓶、枕、盤、碗、罐上常采用蓮花紋飾,不僅表現內容非常豐富,姿態也引人注目。這里面一花一葉的裝飾最具代表性,在瓷器表面通過深且寬的斜向刀痕將荷葉形態呈現出來,荷葉舒展后將一朵蓮花托起,并配上淺且密的篦紋代表花脈葉筋,讓蓮花更具立體感,并表現得更加活潑且有力。纏枝蓮構圖一般在碗、盤、瓶、罐等器物上應用。
(二)風格特征
宋代是中國陶瓷史上的輝煌時期,各類瓷窯逐步涌現,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在釉色上各具特色。如定窯白瓷曾被選為宮廷用瓷,窯址位于河北省曲陽縣周邊,從唐代發展到北宋時期,定窯生產了大量白瓷,主要特點是胎骨潔白細膩、輕盈秀美[2]。其白釉含有一定的黃,暖色調為主的白色如同東方女性膚色。在北宋龍泉青瓷中,以生產碗、盤、盒、瓶、壺、罐等為主,龍泉青瓷由高溫燒制而成,能促進釉的流動,增加了釉面的亮度和透明度。在陶瓷表面設計上包括重瓣覆蓮、團花、纏枝花卉、魚紋等,內部一般刻有構圖簡單、線條粗放的花紋,而外部則多配有浮雕蓮瓣紋。
三、宋代蓮花紋樣陶瓷的具體表現形式
(一)圖案法
宋代蓮花紋樣陶瓷一般通過圖案法進行表現,發展到元代后主要反映在青花瓷上。對圖案法來說,不會拘束于各種規律,表現形式非常自由,有利于充分表達和抒發作者情感。宋代陶瓷就注重從整體上把握蓮花紋樣,合理取舍部分細節上的變化,通過重新構圖,充分呈現蓮花紋樣優美的一面[3]??梢妶D案法讓蓮花紋樣陶瓷擁有飽滿的造型和很強的裝飾感,中心圖案為蓮花紋,周圍點綴邊飾,賦予作品更多的吉祥寓意,滿含著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宋代陶瓷中,構圖方法會選擇刻劃花的方式,這樣能夠呈現蓮花的淺浮雕立體效果。在刻劃花時會形成線條流暢性,讓蓮花紋樣表現出清新脫俗、飄逸自然的特點,并擁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宋代繪畫藝術對其影響很大,北宋皇帝趙佶在繪畫上頗有造詣,其在位期間,繪畫藝術備受關注,趙佶參與的宮廷畫的寫實風格越來越成熟[4]。在《愛蓮說》等作品中,宋代的文人墨客通常借助蓮花比喻高潔、“君子”等精神,賦予其更多文人內涵。后來宋人開始關注意象表達,為工藝美術帶來了影響,制陶工藝水平日漸提升,裝飾技法愈發嫻熟。通過使用坯體刻劃蓮花紋時,主要運用圖案法進行表現。工匠結合“文人畫”的筆法和墨影,通過刻刀深淺完成表達,讓陶瓷中的蓮花紋樣有流暢的線條,動靜結合,呈現出韻律之美。
繪畫也對蓮花紋樣陶瓷產生較大影響,并表現出更高層次的寫實性特征,形成了強烈的繪畫感和圖案化。蓮花紋樣式很多,繪畫不受約束,常見的有蓮塘紋、把蓮紋和嬰戲蓮紋等。雖然蓮花紋樣陶瓷表現形式活潑且自由,但是圖案法構成方法也關注圖案的完整性,不僅提煉蓮花紋優美的線條,更注重抒發整體的情感。以宋代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盤為例,其現藏于上海博物館(圖1),盤內釉色瑩潤如玉、亮澤通透,有許多細小開片。匠人刻劃出的蓮葉紋、蓮花紋,不僅刀鋒犀利,線條也非常流暢,反映出宋代工匠非凡的技藝。其紋樣雍容華貴,是宋代耀州窯陶瓷生產的精品器物。在應用蓮花紋樣的過程中,作者不拘泥于有規律的構圖風格,而是另辟蹊徑,在表現形式上講究生動與自由。分析工匠的刀法可知,宋代陶瓷蓮花紋樣栩栩如生,以蓮花紋為主體進行構圖,充分展現了蓮花的優美之處[5]。盤中元素僅有蓮葉和蓮花,不需要多余輔助紋飾,這不僅點明了主題,更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同時盤中一朵蓮花與蓮葉刻于中央,展現了蓮花的飄逸和灑脫,宋代工匠的刻功流暢和嫻熟,只需幾刀便生動展現蓮花形態,將蓮花氣息和靈性充分傳達出來。
(二)繪畫法
在宋代文人畫的影響下,蓮花紋樣陶瓷也通過繪畫法進行表現,與前述方法的區別在于借助畫筆方面,呈現布局各異的特征。其主要表現在刻劃隨意,如山水畫一樣,經常有出人意料的效果,這為創造者帶來更大表達空間,有利于意境的營造。采用繪畫法的過程中,重點是在坯體中部進行裝飾,將器物主題反映出來,并通過輔助紋飾進行烘托,提升原本無主題或冗雜裝飾的層次感。如以宋代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雙耳瓶為例,其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雙耳下蓮花紋和弦紋互相交替,蓮花紋從左右方向展開,不僅層次分明,也表現出蓮花飄逸自如的形態[6]。在蓮花紋樣陶瓷中運用繪畫法,于表現形式上關注細節刻畫,讓蓮花和蓮葉表達更加細膩且自然,也對葉脈走向進行刻畫,體現了蓮花紋樣的裝飾美與自然生態美。這樣在表現上細致入微,也還原了宋代宮廷畫風的藝術特點。
在陶瓷上利用點、線等方式,體現蓮花高雅、圣潔等特征,讓蓮花更具寫實性,并寄托了個人情感,在提煉蓮花紋樣的過程中,讓陶瓷更顯動人與優美。如宋代定窯刻花蓮塘雙鳧折腰盤(圖2),盤中采用刻花裝飾,通壁與底面構成完整畫面,有著很強的畫面感,通過刻花的方式形成水塘內雙鳧。盤中最高點的蓮花和蓮葉下,雙鳧游弋,整體上給人以一種悠閑的感覺。在宋代陶瓷中,折腰盤屬于經典的造型,其特點是撇口折腰小足,外形給人以優雅的感覺,在北宋晚期呂氏家族墓、韓琦家族韓治墓中都有出土。折腰盤中繪制蓮花,借助繪畫法表現蓮花的生動韻律,蓮花刻畫結合器型特征,呈現出自由且活潑的藝術效果[7]??虅澲械挠霉P呈現出陶瓷蓮花紋的直率和灑脫,幾筆便能充分展現出蓮花的生動形象,蓮葉襯托于蓮花,虛實交互中讓圖案顯得更加完整,也表現出蓮花靈性嬌美的一面。
(三)圖案與繪畫結合方法
宋代陶瓷中采用的蓮花紋樣,在各個階段畫風都不一樣,在器物造型、裝飾圖案等方面都有歷史印記。北宋后期,在以往基礎上進行了轉變,突破了以往舊律,圖案不同于以前,更加追求活潑與清新,在蓮花紋樣陶瓷表現方式上,也實現了圖案法與繪畫法的結合。圖案構造中隨意完成刻劃,對深淺刻劃、揮灑自如的刀法和蓮花轉折等進行重新排列組合,讓蓮花紋樣在造型上顯得更加優美,在表現方式上講究自然性,不僅有規律,也尋求變化。在圖案與繪畫相結合表現方法上,整體上側重于繪畫,與中國畫的裝飾方法類似,以裝飾形式為主,在中國畫中提取出來,并在蓮花紋樣陶瓷中得以運用[8]。這種表現形式在意境上也以繪畫為主,同時裝飾形象、用筆技巧也一樣,在很多宋代經典器物中都有反映。
如以北宋刻花蓮花纏枝紋瓶為例,其有著高大的器型和雄渾的氣勢,腹部具有一定的弧度,整個造型顯得精巧,且構造也不復雜。通過纏枝蓮花紋和刻花等,充分呈現出蓮花紋樣的特點,既顯得厚重古樸,也充滿了情趣,為北宋陶瓷中的精品。這件刻花蓮花纏枝紋瓶通過繪畫與圖案相結合的表現方法,構圖上隨心所欲,讓人有無限遐想空間。在蓮花紋刻花上注重寫實性,有著明確的主題和較強的層次感,刀法流暢,如同繪畫的筆法,充分彰顯了蓮花柔美的特征。瓶底部刻有雙層仰蓮紋,映襯主題,兩者形成共鳴。
宋代陶瓷經常采用圖案與繪畫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將蓮花紋樣設置在坯體中心位置,周圍的地方適當點綴,讓器物顯得更完整,有豐富的內容,并在空間上實現延伸。從構成上看,通過開光的手段在陶瓷中央繪制蓮花,周圍繪畫圖案,這樣既能夠有效凸顯主題,并從整體上讓圖案構造更加自然,不僅主次變得明確,同時層次感也有了提升。
四、結語
總之,在宋代陶瓷作品中,蓮花紋樣的應用非常廣泛,且通過生產工藝的進步,涌現出了多種裝飾技法。最早是魏晉南北朝的凸刻、平刻、模印,到隋唐時劃花、堆貼、印花等技藝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宋代印花技術已經非常先進,不僅包含了前代的裝飾技法,也形成了剔刻的陶瓷生產工藝。這里能夠得出,在我國朝代更迭的過程中,社會生產力逐步提升,也讓宋代蓮花紋樣陶瓷表現形式變得豐富,并運用了很多新的裝飾技術,進一步完善了其表現方法。宋代蓮花紋樣陶瓷有著豐富思想內涵,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過對其進行研究,能夠為當代人生活與藝術創作提供有價值的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鄭琪.宋代陶瓷蓮花紋的美學研究[J].智富時代,2018(03):97.
[2]呂敬煌.宋代陶瓷釉色裝飾的美學意境[J].鴨綠江(下半月),2020(18):107.
[3]凌晨昊.淺析宋代陶瓷的藝術特征[J].天工,2020(02):10-11.
[4]孫德明.淺析宋代陶瓷藝術對明代陶瓷藝術的影響[J].美術大觀,2018(04):74-75.
[5]韓培.宋代陶瓷的制作工藝和藝術特性探析[J].陶瓷研究,2020,35(01):43-45.
[6]劉開敏.宋代繪畫對陶瓷藝術的影響[J].西部皮革,2019,41(12):129.
[7]齊美玲.文人趣味對宋代陶瓷裝飾的審美影響[J].陶瓷研究, 2019,34(01):45-47.
[8]吳賀清.從理學思想的角度探討宋代陶瓷設計[J].設計,2018(1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