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沙古玩收藏于清末民初漸興,改革開放后得到發展,至20世紀末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是長沙藝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其并未受到應有的關注。本文在對長沙古玩市場作全面調查的基礎上,以長沙天心閣古玩城為重點考察對象,分別論述其發展沿革和經營現狀,把握其經營特色,指出天心閣古玩城的重要地位與影響力,并從中管窺長沙古玩市場的發展現狀,分析其現存問題。
關鍵詞:天心閣古玩城;經營現狀;長沙古玩市場
長沙的古玩業發展,相對于北京、天津、蘇杭地區而言,時間較短,明清時期就有出現但并未形成行業。直至19世紀80年代,隨著湘軍的衰落和南派盜墓的猖獗,古物器玩大量流入市場,長沙城內出現以葉順發為首的百余家古玩店,建立粹湘工會與古玩同業公會,成為北京、上海、廣州甚至國外古玩商的常往之地。從“文夕大火”至抗戰勝利這一時期是長沙古玩行業的繁榮階段,抗戰勝利后長沙古玩業開始嚴重衰退,到新中國成立前夕,長沙僅余13家古玩店,市場發展陷入低迷。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后,長沙古玩市場最先在寶南街一帶恢復,1996年,古玩店紛紛遷往清水塘,形成清水塘文化藝術品市場,很快便發展成為全國第三大的古玩市場,并相繼有新的古玩城建立,長沙古玩業的發展達到一個巔峰。但好景不長,2011年因長沙市博物館改造,清水塘文化藝術品市場拆遷,數百家古玩商鋪分散至市內其他古玩城。其中天心閣古玩城因沿承清水塘的地攤經營優勢,吸納大半從清水塘流出的古玩商而迅速發展,率先打破市場原有格局,長沙古玩業因此進入“后清水塘”時代。
一、天心閣古玩城發展沿革
天心閣古玩城始建于2011年,是長沙城投集團在長沙市人民政府指導下建設而成的,也是長沙市內唯一一家歸屬于長沙市政府管理的古玩城。該古玩城呈矩形,東臨白沙路,西鄰天心閣及古城墻,南接城南路,北依長沙市簡牘博物館。市場共分四層,市場總用地面積12500平方米,擁有商鋪160余個;市場前坪為天心閣跳蚤市場,每逢周五、六、日開市,商戶流動日均600余戶;頂層為人民生活廣場,地下負一、負二層為兩層地下停車場,建筑面積13300平方米,可供停車位300多個,至地攤開設日亦全改為攤位對外招租,可容納千余戶。
2008年以前,長沙古玩市場只有清水塘文化藝術品市場和湖湘文化藝術品市場,2009年湖南省古玩城落成。2011年,隨著清水塘古玩一條街部分商鋪搬遷,長沙一年間涌現出4家新的古玩市場:天心閣古玩城、大麓珍寶古玩城、長沙古玩城、白沙古玩城,基本形成“七雄爭霸”局面。此后,又出現了湖南國際珠寶城、萬家麗國際藝術古玩城。2013年在韭菜園及白沙路附近分別開設東銘古玩城和有緣古玩城,加上湖南古玩城、奧克集郵市場,長沙古玩城,數量達12家。十余年來,藝術品市場步入深度調整期,而長沙古玩城卻“逆市增長”,面對經營困境,市內古玩城從分散經營到現在形成以天心閣古玩城和大麓珍寶古玩城為主的兩大市場中心。
天心閣古玩城能在諸多古玩市場中脫穎而出并擁有較大影響力,與其獨有的經營特色相關。長沙古玩行業內有句俗話:“清水塘的跳蚤市場搬到哪里,哪里就可能繼承清水塘的輝煌。”天心閣古玩城主管胡齡方也曾表示,“當初建設天心閣古玩城時,本來只打算吸納店面商戶,后來考慮到清水塘跳蚤市場的品牌效應,就決定重新打造一個跳蚤市場。”天心閣古玩城因為拿到了唯一指定地攤市場的資格,在跳蚤市場的帶動下,天心閣古玩城迅速發展。從清水塘撤出的古玩商大部分入駐天心閣,同時后期長沙古玩城因經營不善也有大批古玩商撤出入駐天心閣。目前,天心閣古玩城周邊已有白馬廟古玩城、有緣古玩城、寶鼎古玩城、錦唐閣古玩城、盛世古玩城、長沙市文物商店,擁有較好的聚合效應。以上條件促使天心閣古玩城一帶逐漸成為長沙人流量最大、交易最頻繁的市場中心。
二、天心閣古玩城經營現狀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如其來,使得國內外藝術品市場大受影響。歷經兩年多的調整,畫廊、拍賣行轉戰線上交易開拓新的發展道路,依賴線下交易的傳統古玩業也在摸索合適的經營方式。天心閣古玩城現以店鋪經營為主、地攤經營為輔,并每年舉辦四次文化交流展會與地攤文化節,三種經營方式共同協助天心閣古玩城品牌影響力的形成,支撐疫情期間古玩城的正常運行。
1.店鋪經營
店鋪經營是天心閣古玩城的運營主體,其中專營某一類器物的店鋪較少,多兼營各種品類。整體而言,該古玩城的北區以老貨為主,南區以新貨和工藝品為主,天井四周以經營書畫為主,經營品類齊全,有瓷器、書畫、古舊書籍、竹木器、茶葉、紅色藏品、民俗藏品等,所售器物價格在千元至幾十萬元之間。例如幾乎大部分店鋪中都有的瓷器,以長沙窯為古玩城獨有的特色,相對長沙其他古玩城而言,從這里流出的長沙窯瓷器檔次和品相較高,同時還有醴陵瓷等,價格多在萬元以上。而一些從鄉下各地收購而來的生活用瓷器占比也較大,如店鋪“藝壽堂”里的一件敞口青花卷草紋罐售價2400元,一件民國后期醴陵釉下五彩花鳥紋罐售價1200元,此類器物制作粗糙,價格也較為低廉。另如古玩城所經營的書籍,多以民國及以前的古舊善本為主,價格在萬元左右。如店鋪“聚友閣”所售的全九冊光緒木刻《湘綺樓詩文集》要價3.2萬元,民國時期的《錢制新編》全四冊8500元,全十二冊光緒木刻《詩古微》要價2.4萬元。同時紅色藏品以及民俗藏品是古玩城內占比較多的品類,如古玩城內店鋪“陳古堂”,店主是湖南省民間古籍保護協會副會長、湖南省收藏協會會員陳立輝,收藏了《抗美援朝日記》《戰場圖片集》《紀念冊》3件珍貴紅色文物,有人購求不售,后捐贈給了湖南省黨史館。
天心閣古玩城雖是四層建制,但實際用于店鋪運營的僅占一層,位于人民生活廣場之下,呈矩形,有三個出入口,內部無窗,環境較為封閉。在內部環境方面,不及韭菜園路的大麓珍寶古玩城,是天心閣古玩城在開放之初吸引商戶的最大局限。天心閣內部構造較為復雜,關于店鋪租金有三檔價位,以月為單位,分別為126元/平方米、138元/平方米、158元/平方米,按照整體面積進行計算,地理位置越好價格越高,相較于2019年北京古玩城樓層的店面租金大概在每天每平方米10—30元,北京弘鈺博古玩城每天每平方米10 —14元而言,價格并不高,但與長沙其他古玩城而言,如白馬廟古玩城每平方米約70元。天心閣古玩城的租金也不便宜,盡管疫情期間店鋪營業額有所下降,但是租金并未進行調整。同時關于商戶的入駐,天心閣古玩城管理層還組建有鑒定小組,若經鑒定想要入駐商戶所售器物非“老貨”,則其租金每平方米加收20元。同時,若租戶轉讓則自行商定轉讓費,但古玩城需對交易雙方各收取5000元。
受疫情影響,古玩城內店鋪轉讓頻繁,日常經營較為慘淡,門客寥寥無幾,多依靠熟客支撐。所幸的是,天心閣古玩城還擁有每周地攤經營的資格,每至周五六日,顧客數量呈爆發式增長,為店鋪經營帶來了新的銷售機會。相較于2020年關閉的白沙古玩城,天心閣古玩城有合理規劃與財力支撐,疫情期間也能維持正常的經營秩序。
2.地攤經營
天心閣古玩城擁有長沙市內唯一指定地攤市場的資格,地攤經營也是其核心競爭力。日常地攤經營只限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三天,被藏家稱為“地攤日”。每到地攤開放時間,天心閣古玩城的前坪、地下車庫以及頂層文化廣場都可以進行攤位租賃,兩張報紙、一塊布就可以成為一個攤位,日常容量為600余戶。關于攤位租金,據了解,三天攤位費用40元,星期六20元,其他2天10元一天,從開設至今從未漲價。早在2016年,地攤租賃已開啟預約制度,商戶在天心閣古玩城的網頁上提前預定,但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古玩城會不定時地推延地攤的開放日期,嚴格的防疫規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攤數量的變化,增加了開設時間的不穩定性。目前地攤經營者主要來自湖南省內各地級市,外省人員流動較少,多江西省人士,以售賣瓷器為主。現天心閣古玩城地攤運營賬號注冊人數已達到5000人以上,常駐攤主在400人左右。天心閣古玩城的運營總監胡齡方介紹,在10個人的管理團隊中,有4人專為地攤服務,包括地攤班長、兩名市場管理員和一名倉庫管理員。
地攤經營品類繁雜,以玉石、瓷器、書畫、錢幣、古舊書籍、衣物舊貨、紅色藏品為主,價格普遍較低,多在千元及以下,檔次較低。如地下車庫中一家攤位有售康熙時期錢幣,單價50元一枚,筆者經過講價后以150元的價格拿下四枚。另如一件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紫砂壺售價250元,一件民俗石獅擺件售價200元。雖部分器物品質不高,但較為低廉的價格仍能吸引較多藏家前往淘寶。
長沙收藏愛好者多有地攤淘寶的喜好,也有人認為地攤主宰長沙古玩市場格局。此言并非夸張,據筆者調研得知,天心閣古玩城內有部分店鋪經營者也經營地攤,古玩城內一位經營玉石器店主透露他于2008年從連云港來到長沙,最初在清水塘擺攤賣水晶,是第一批遷入天心閣古玩城的商戶,早在2013年就已經在天心閣內擁有三家店面,但是從未放棄擺攤,認為“地攤上人流量大,客人多,還可以介紹客人到店鋪看”。另一家從清水塘遷入的店主也表示雖在天心閣租有店面,但還是會擺攤,并說天心閣古玩城的地攤生意還要勝于清水塘時期,有時每周三天的地攤營業額甚至要遠超店鋪一周的收益。通過與地攤主的攀談,了解到行情較好時,年收入額能高達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而疫情之下,基本年收入額也能維持在十萬元左右。除此之外,天心閣古玩城所舉辦的地攤市場還能增加周邊古玩城的人流量,帶動經營。
3.交流會與地攤文化節
交流會與地攤文化節是天心閣古玩城的保留項目,多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各時間段舉辦一次。天心閣古玩城交流會與地攤文化節經過多年的經營,現已在國內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是疫情之下支撐天心閣古玩城運營的重要方式。如2021年4月,由天心閣古玩城聯合長沙簡牘博物館舉辦的2021年度全國春季古玩交流展覽會,吸引全國展商千余戶,并有廣州花地灣古玩城、浙江義烏收藏品市場、上海云州古玩城等項目團隊前往考察,還舉辦《手爐工藝與鑒賞》《墨盒工藝與鑒賞》等免費講座、專家免費鑒定專場。同時,其在開展交流會的同時還會舉辦地攤文化節,這是天心閣古玩城所獨有的特色,在此期間,攤位由日常600個增加至1200個左右,雖容量擴展一倍,但還是供不應求。據天心閣古玩城辦公室人員估算,此次為期四天的活動約有超十萬人次的流動量,全國各地藏家往來絡繹不絕。
天心閣古玩城所舉辦的交流會與地攤文化節因舉辦間隔周期較長,時間也可以靈活規定,疫情雖有影響,但并未觸及根本。從攤位與展柜的租賃費就可以看出,疫情之下古玩商們對于大型的文物交流與展銷機會更加地注重,地攤租賃價格維持在100元每天,展柜費用波動也較小。
每逢天心閣古玩城舉辦交流會與地攤文化節時,周邊酒店旅社都會一鋪難求,甚至會提前半個月就接到預約信息,這些商販大多來自湖北、江西、四川、河北、山西、浙江、福建、廣西、沈陽、內蒙、新疆和西藏等地,還有少部分來自國外的參展商。對于外省商販而言,雖路途較為遙遠,但參展一次也有較高的收益,地攤商販能維持在七八千元至萬元左右,展柜則更高。
天心閣古玩城所舉辦的交流會與地攤文化節為古玩商帶來了收益,給古玩城帶來了影響力,而目前大麓珍寶古玩城也有開設地攤交流會,并有不錯的經營成果。且因政策不同,目前天心閣古玩城因疫情防控暫停了周末的地攤集市,以及2022年的文物交流會以及地攤文化節也推遲舉行,而大麓珍寶古玩城則在今年5月20日至22日舉辦2022湖南大麓珍寶古玩城春季雜項交流會,對外開放375個攤位。兩個古玩城都是長沙古玩行業的重鎮所在,所舉辦的交流會已成為影響全省乃至全國古玩行業的風向標。天心閣古玩城能否在競爭之下依舊維持住自己的地攤經營與文化節特色也值得關注。
三、長沙古玩市場經營問題分析
長沙古玩市場從最初的“清水塘”時代,到“七雄爭霸”,再到十二家并立,最后發展至如今的“兩個中心”,經營格局不斷發生著改變。但疫情的出現,使得眾多古玩城生意難以為繼,長沙古玩市場或將再度洗牌。筆者通過走訪長沙多家古玩城,對于目前長沙古玩經營困境總結出兩點原因:
1.盲目投資,缺乏特色。長沙古玩城數量雖多但不優,大多缺乏經營特色與經驗。經營者僅覺得古玩業有利可圖便更換招牌,做起古玩生意。在2013年有緣古玩城開業時商戶入駐率未達一半,2015年左右長沙古玩城就僅剩少數幾家店鋪還在運營,白沙古玩城也在2020年關停,白馬廟古玩城如今只有一半的入駐率。疫情之下,也僅有天心閣古玩城與大麓珍寶古玩城運營狀況相對較好。天心閣古玩城擁有自己的地攤文化節與交流會,大麓珍寶古玩城則依靠湖南大麓拍賣公司與湖南文物交流會的承辦單位優勢,吸引商戶與顧客。而其他古玩城在運營時缺乏自己的特色,難以形成競爭優勢。
2.過度飽和,生意慘淡。目前長沙古玩城格局已出現兩大中心。其一是從老清水塘古玩市場至湖南省文物總店的韭菜園古玩街,匯聚湖南古玩城、東銘古玩城、大麓珍寶古玩城,街邊散落多家獨立古玩商鋪。而另一個中心則是天心閣一帶,以天心閣與長沙簡牘博物館為文化依托,集中了天心閣古玩城、白馬廟古玩城、有緣古玩城、寶鼎古玩城、盛世古玩城以及錦唐閣古玩城。除較為集中的9家古玩城外,還有開福區的湖湘文化藝術品大市場、古玩步行街等。雖數量眾多,但大多冷清,部分古玩城內開店迎賓者未達總體數量的四分之一,經營者直言近兩年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早期長沙古玩市場的過度膨脹,并不利于市場的良性發展。現疫情之下長沙或已消化不了數十家古玩城的運營,部分沒找到市場規律、轉型未能成功的古玩城終將被市場淘汰。
四、結語
天心閣古玩城歷經10年發展,經營品種齊全、方式多樣,積累了豐富經驗,不斷打造自身文化品牌,產生集聚效應,帶動周邊古玩城協同發展,逐漸成為長沙市的文化地標,并能在疫情期間也有較好的經濟效益。但天心閣古玩城的成功并不能代表全部,現長沙市內仍能維持正常經營的古玩城較少,無法準確定位、缺少經營特色是目前諸多古玩城經營的通病。疫情之下,長沙古玩市場的總體交易情況不容樂觀,群雄并起局面難在,古玩城的過度飽和與市場資源分配不均的狀況,也對市場整體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于古玩城而言,唯有符合市場規律,不斷強化自身競爭優勢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從而引導古玩市場朝著更優更好的方向發展。
作者簡介:
夏恒,女,漢族。首都師范大學202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中國美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