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愛國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作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學習任務群之一,成為一線教師近期關注的教學熱點。2022年版新課標提示,此學習任務群要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作品語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和思想內涵,提升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鼓勵學生在口頭交流和書面創作中,運用多樣的形式呈現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引導學生成長為主動的閱讀者、積極的分享者和有創意的表達者。
文學閱讀有何獨特路徑?如何培養有創意的表達者?文學閱讀如何促進創意表達?諸如此類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并付諸實踐。第五屆江蘇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示及研討活動中呈現的閱讀課,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帶給我們不少啟迪。
一、 深度文學閱讀:為培養有創意的表達者奠定基礎
有創意的表達者是一個對文字敏感、善于思考的人,也是一個具有審美品位與文化自覺的人。深度文學閱讀的要義在于抵達語文核心素養之“核”,即從語言、思維、審美、文化等維度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度學習,避免走進“摘章尋句式”或“走馬觀花式”等淺層學習的誤區。
1.深度文學閱讀在于語言理解之深。
時下,不少教師追求“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引領下的閱讀教學,往往怠慢了文本,甚至將文本擱置一邊,導致淺閱讀盛行——學生對文本理解不深,賞析不透。只有深入理解語言,才能形成語言的良性建構。李月香老師執教《馬說》一課,抓住三個關鍵字引導學生深度解讀文本:抓“辱”字,讀出千里馬委屈的情緒;抓“不”字,讀出作者對食馬者不滿的態度;抓“也”字,讀出“韓文如潮”的氣勢。其中,理解“辱”字分為三步:第一,結合全文并查字典解釋“辱”字;第二,從文中找出千里馬被埋沒的相關語句進行理解;第三,通過角色朗讀體悟詞句中蘊含的情感。從一字、一句、一段到一篇,李老師帶領學生在不同語言單位中理解“辱”字的本義及語境義。學生在積累、梳理與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了語感,形成了個體語言經驗。
2.深度文學閱讀在于思維層次之深。
運用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顯然能夠促進深度閱讀,值得關注的是,發展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同樣可以促進深度閱讀。左新平老師執教《帶上她的眼睛》,引導學生賞析“小姑娘”的人物形象:先找出文中描寫小姑娘帶有感嘆號的相關語句,體會其中情感,賞析人物品質;然后,補充小說原文描寫地質工程師、指令長的相關語句,從側面理解小姑娘面臨絕境時的心態與精神;最后,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歸納小姑娘的形象特點以及可貴精神。直覺思維、形象思維具有生動性、直觀性和整體性。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可以通過聯想與想象、朗讀與默讀等方式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還可以對作品中的形象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典型形象,這也是形象思維深化的過程。
3.深度文學閱讀在于審美體驗之深。
文學作品的審美體驗具有藝術性、情境性與具身性。學生在學習情境的場域中發掘作品的特質,感受作家的創造精神與崇高靈魂,可以形成深度的審美體驗。趙俊怡老師執教《帶上她的眼睛》設計了“電影制作”這一學習情境,將任務分配給導演組、特效組、攝制組三個小組開展閱讀活動。文學體驗需要通過角色代入增加具身性。趙老師設計的情境通過不同的角色設定,使學生設身處地與作品中的人物對話,體驗人物形象,體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4.深度文學閱讀在于文化體察之深。
文學作品中蘊藏著人類文化的基因與密碼,文學閱讀就是傳承文化基因與解譯文化密碼的過程。在文學閱讀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素讀文本,領悟文化內涵,還要通過寫作背景、相關評論、關聯文本等助讀資料,探究作品主題,挖掘文化意蘊。在探究《帶上她的眼睛》的主題時,趙老師和左老師都引用了嚴鋒教授的評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劉慈欣作品的意義——關注現實問題與人類的困境。趙老師還結合劉慈欣 “在這個時代,得到太容易了”的相關論述,引導學生探究高科技背景下的生態文化。
二、 深度文學閱讀:激活個性化創意表達的基本路徑
有創意地表達包括立意新、選材新、切入角度新、文本結構新、語言表達新以及媒介運用新等多個方面。深度文學閱讀有利于激活學生的表達潛能。我們可以圍繞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尋求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融通路徑。
1.語言建構與文體辨識并行,從規范表達走向創意表達。
閱讀文學作品既是理解與建構語言的過程,也是辨識文體特征的過程。散文、小說、詩歌、劇本等文學作品都具有各自的文體特征,需要依體而讀,也需要依體而寫。韓愈散文雄健奔放,亦莊亦諧,文隨事異,針砭現實,議論犀利。李月香老師教學《馬說》時,一方面抓住了議論性散文的特點,另一方面充分根據韓愈散文的個性,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展開辯論。辯論過程中,學生既要圍繞自己的觀點,尋找支撐的論據,運用多種論證方法立論,又要針對對方的立場進行駁論。同時,還要將書面表達與口頭表達相結合,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序。顯然,這樣的讀寫活動極具思辨色彩,可以引領學生從規范表達逐步邁向創意表達。
2.深化思維與錘煉思想并重,從庸常表達走向個性表達。
創意表達的關鍵在于個性化,它不僅依賴于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以及批判性,更要根植于獨立的意識和自由的思想。趙俊怡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任務一為續寫科幻故事,重在培養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學生需要將前沿的科學技術鑲嵌于合理的故事情節當中,還要在現實世界與未來世界之間搭建橋梁,切合現實社會的真相,傳達自己對未來高科技社會的憧憬。任務二為給作者劉慈欣寫一封信,通過設置語言交際情境,促使學生將理解文本、對話作者,以及自我反思相結合,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3.審美鑒賞與審美創造融通,從單媒介表達走向跨媒介表達。
在信息社會,多模態文本閱讀與寫作成為語文教學的新課題。創意表達在傳統口頭表達、書面表達的基礎上,還需要借助當代科技手段,走向跨媒介閱讀與交流。學生根據學習主題以及受眾特點,結合照片、圖表、視頻、文字等多模態文本,運用電腦、網絡以及相關軟件、傳媒平臺等進行跨媒介表達。這種表達需要學生將語文素養與媒介素養相融合,極具挑戰性與創造性。
電影語言具有綜合性,包括戲劇語言、文學語言、造型語言、音樂語言、舞蹈語言等,這些語言是通過形式豐富的活動鏡頭以及鏡頭間的組接呈現出來的。趙俊怡老師在《帶上她的眼睛》一課中設計了“電影制作”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將文學鑒賞經驗升級為用電影語言創造美的能力。其中,拍攝一個鏡頭呈現“我”度假歸來后和小姑娘依然存在的聯系,重點探討“草籽”這一意象,然后設計鏡頭畫面這一環節,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跨媒介表達能力。
4.文化自覺與人生修為同行,從著眼當下的表達走向引領未來的表達。
創意表達是一種技術,可以通過練習逐步提升;創意表達也是一門藝術,需要融合文學以及其他藝術形式;創意表達更是文化自覺與人生修為的結晶,在生命歷程中追求真善美,走向高境界。創意寫作教學堅持以人為本,追求生命共生、和諧發展,通過優化寫作教學生態系統,實現寫作教學良性動態的平衡發展。寫作教學過程也是生命發展的過程,必須處理好當下目標與未來目標的關系。
創意源于胸臆,胸有凌云志,下筆照萬里。學生進行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不僅要立足于語文課堂,還要扎根于社會生活,通過閱讀社會這本大書,開拓視野,歷練思想,陶冶情操。李月香老師在課堂辯論賽的總結環節,引導學生把握當下,強調了“伯樂”的重要性;同時還對學生強調,在遇到“伯樂”前,要先把自己變成一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千里馬”,因為機遇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顯然,這樣的表達練習,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指向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作者單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