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A SWCAC


繼中國首展于北京 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成功舉辦,且廣受贊譽之后,意大利國寶級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正式開啟中國巡展,攜全新個展抵達深圳,呈現包括雕塑、墻繪、裝置、行為表演在內的 20 余件代表作品,以及為本次展覽特別創作的互動裝置作品,對人類的情感與關系展開探討。 UCCA 攜手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SWCAC),近期共同呈現莫瑞吉奧 · 卡特蘭最新個展“莫瑞吉奧 · 卡特蘭:愿你在此”,以此正式開啟中國巡展。這是繼去年中國首展“莫瑞吉奧·卡特蘭:最后的審判”于北京 UCCA 成功舉辦之后,卡特蘭為深圳觀眾策劃的最新個展。本次展覽由弗朗切斯科 · 博納米策劃,UCCA 策展團隊組織呈現,UCCA與SWCAC 聯合主辦。

莫瑞吉奧 · 卡特蘭 1960 年出生于意大利帕多瓦市,他的藝術創作多源于自身的人生經歷,以及對社會發展、個體與他人和世界關系的敏銳觀察。卡特蘭的作品往往充滿挑釁、玩笑、嘲諷,在令人瞠目的同時,亦深觸人心,并善于利用作品與環境構建場景,激發觀眾與作品進行互動,進而與其藝術實踐產生情感共鳴與思考?!斑B結”是卡特蘭藝術創作的核心,且尤為關注個體與他人產生聯系的方式。在當下全球共同經歷的特殊且不平凡的時期——我們被迫彼此分隔,無法再像從前那樣自由旅行、相見的當下,“連結”顯得分外重要與緊迫。
有鑒于此,卡特蘭特別選擇常見于歐美明信片上的文字“Wish You Were Here”(愿你在此)作為此次展覽的標題。一方面,在當下的語境里,“愿你在此”不再只是人類渴望探索全新現實與未知領域的美好愿景,藝術家更期望通過本次展覽對寓意“連結”切盼背后所蘊含的人類情感需求展開探討。另一方面,本次展出的作品指涉的議題廣泛,從對個體命運、愛與信仰、消費主義文化的影響力到移民身份的認知、家庭情感的探討,充分展現了卡特蘭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人類精神和情感需求的關切與批判性思考。而深圳作為中國設立的首個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移民城市,歷經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現已成為中國經濟中心城市。藝術家期待通過觀眾的“在場”,藉由與作品近距離的對話,喚起共有的回憶,共同審視在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社會經濟文化與人們精神情感需求的衍變,激發觀眾對當下自身處境、個體與世界關系進行反思。

莫瑞吉奧·卡特蘭,《無題》,2019,環氧樹脂、24K鍍金鋁,40.7 × 15.5 × 16 cm。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莫瑞吉奧·卡特蘭,《喜劇演員》,2019,香蕉、強力膠帶,尺寸可變。圖片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莫瑞吉奧 · 卡特蘭:愿你在此”藉由開放性的空間設計邀請觀眾進入由卡特蘭作品營造的空間與敘事,開啟一段詼諧有趣的探索之旅。
展覽既回溯了卡特蘭在藝術生涯初期創作的重要作品,如《家庭詞典》(1989)和霓虹燈作品《卡特蘭》(1994),亦為觀眾呈現了卡特蘭近些年廣受歡迎的經典作品,如以“天價香蕉”聞名世界、激發全球觀眾對藝術的本質和價值展開激烈辯論的《喜劇演員》(2019)。
與此同時,展覽還匯聚了卡特蘭跨媒介、風格多變的作品,力圖從多個面向展現藝術家豐富而多元的藝術表現手法。如在作品《迷你的我》(1999)和《精迷你》(1997)中,藝術家通過改變物體大小比例營造特殊的感官體驗,探討了個人身份與形象的多變;作品《小孩》(2021)、《無》(2021)和《無題》(1997)的創作媒介延用了卡特蘭系列作品常見的動物標本和骨架,鴿子標本在本次展出的不同作品中現身,并被藝術家賦予了多重意指,而叼著報紙的狗骨架則訴說了卡特蘭對愛與信念力量的信仰。童年經歷與日常物品在卡特蘭的觀念性藝術中亦升華為對普世價值的思考,作品《爸爸,爸爸》(2008)的創作靈感源于童話木偶匹諾曹的故事,作品以充滿童趣的外在包裹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內核;而在作品《無題》(2008)中,卡特蘭則讓破靴子長出植物,用帶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常見物品傳遞藝術家對萬物生長的浪漫想象。

莫瑞吉奧·卡特蘭,《迷你的我》,1999,樹脂、橡膠、人造毛發、顏料、衣服,45 × 20 × 23 cm。圖片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莫瑞吉奧·卡特蘭,《小孩》,2021,鴿子標本,尺寸可變。圖片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莫瑞吉奧·卡特蘭,《呼吸》,2021,卡拉拉大理石,人物:40 × 78 × 131 cm;狗:30 × 65 × 40 cm。圖片由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提供。


莫瑞吉奧·卡特蘭,《對!》,2019,白瓷、LED燈泡,17.8 × 12.7 × 9.5 cm。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此外,展覽還呈現藝術家針對 SWCAC 的展陳空間,特別為本次展覽創作的一件互動裝置作品、以及場域特定和行為表演作品??ㄌ靥m將《分離派發電機》(1997)和《對!》(2019)結合,以全新方式打造了一件互動裝置作品。觀眾通過腳踏《分離派發電機》中連著發電機的自行車,可點亮被制成燈泡形狀的卡特蘭頭像雕塑作品《對!》。由此,藝術家將其此前對藝術世界內部運作機制的探討,轉變為對個體性格中懷疑與自信并存,渴望關注又恐懼名聲復雜矛盾的揭示。特定場域作品《張三》延續了卡特蘭根據不同場地,憑空構建無家可歸之人可能生活場景的創作,表達了藝術家對于人類處境不完滿的思考:如何在比自己不幸的人面前審視自己的人生?!禖iao》(2022)重新演繹了 1998 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 2021 年在北京 UCCA 上演的行為表演,不同的是,這次演員所戴頭套的樣子由畢加索變成了卡特蘭自己。這件作品在持續批判藝術世界的商業化現象的同時,亦探討了卡特蘭作為意大利文化國際代言人的角色與職責。
繼中國首展之后,卡特蘭期望在此特殊時期,通過自己的最新個展“莫瑞吉奧·卡特蘭:愿你在此”以藝術的力量“連結”觀眾,正如卡特蘭自己所說:“展覽‘愿你在此 是我寄給你的一張明信片。希望它帶給你快樂、興奮和靈感,喚起你希望通過藝術連接他人的渴望。愿這次經歷成為留存于你記憶中的一次美妙旅程。我希望你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