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圣鶴 張婷
摘 要:政治認同是國際執法安全合作的重要前提,反映各參與行為體的共同價值追求。構建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提高瀾湄流域各國政治認同、增加政治互信、實現政治安全是關鍵。通過對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政治認同相關理論進行概述,分析政治認同的理論內涵及特征,奠定分析的理論基礎。闡述構建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現實邏輯,瀾湄合作經過各方深耕奠定堅實基礎,繼續深化合作推動高質量建設勢在必得。探索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建設體系,從理念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行動共同體來構建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在政治認同視角下構建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推動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高質量建設內涵式發展,共同維護瀾湄流域安全,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
關鍵詞:政治認同;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現實邏輯;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D630;D997.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8 — 0073 — 04
百年變局與全球疫情疊加交織,國際和地區形勢錯綜復雜。瀾湄合作經過多年深耕,取得顯著成效,得到流域內沿岸各國認可。但現階段,瀾湄流域仍面臨各種非傳統安全威脅。瀾湄流域與周邊各國利益休戚與共,為構建更加緊密的地區命運共同體,繼續深化瀾湄合作機制,為中國與瀾湄流域其他五國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提高流域內各國的高度政治認同,有效增進政治認同感和政治互信,為瀾湄合作注入強大動力,深化推動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高質量發展。
國際關系重要理論流派建構主義認為現實社會可建構,主張安全互構觀,強調規范、認同及理念力量及其在國際政治中的作用。①認同是一個觀念性概念,凝聚了物質與觀念、歷史與現實、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系。②政治認同是一種特殊的認同,是研究集體政治行為的概念,是政治行為主體、客體及多種社會因素綜合作用、交互的實踐結果。③
(一)文化認同是政治認同的必要條件
政治認同是各種社會因素綜合作用和交互形成,包括政治文化塑造、政治制度運行的公平正義、利益導向和社會價值取向等。政治認同是行為體對所屬政治單位、地理區域或團體的文化認同。④建構主義認為社會現實是通過實踐活動建構的產物,文化是重要因素。共有知識建構政治行為主體,從而決定對客體的認同,并采取可能的政治實踐。文化認同是政治認同的情感傾向,是指政治行為體在心理認知上對整個政治體系所包含要素的情感態度傾向,這些要素或為國家、政黨、政府或為抽象存在的政治體系、政策和政治文化。文化認同的強化會增進政治認同的提高,高度的政治認同也會促進文化認同的強化。
(二)身份認同是政治認同的核心要素
人類關系結構中有目的行為體的身份是由共有觀念建構。①身份認同是建構主義的核心概念,在政治活動中個體行為體會根據政治文化情感傾向建構在政治體系中的身份。通過行為體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同及某群體之間的認同,確定自我身份及群體關系。②身份認同對國際合作的實現程度具有重要影響。約瑟夫·奈指出對區域合作認識越強,認同感就越大。③建構主義把區域合作揭示為一個身份認同的社會化過程,政治行為體具備集體身份認同后會產生彼此的認同感和對共同體的歸屬感。行為體自我與“他者”之間的各種關系體現在行為體的實踐及互動中,而且還隨著主體之間的互動不斷深化。
(三)實踐行動是政治認同的必然路徑
政治認同具有內在動態變化性。政治認同形成后,會使行為體對于相互之間關系的共同觀念發生改變,在合作中形成力量應對面臨的各種問題。④政治實踐活動又會增進行為體之間的政治認同,形成一種良性交互。社會成員或由其組成的各種利益集團和社會組織會積極參與政治進程以謀求自身利益。要實現社會成員的身份認同,就必須實施行動。社會成員在心理上出現對認同對象的情感傾向,會指導其政治實踐。如果政治實踐活動的反饋結果與社會成員的心理認知相一致,則社會成員的政治認同將得到鞏固,深化政治認同認知,提高共同體意識,實現共同安全。
美國著名國際政治學者羅伯特·基歐漢認為國際合作是政策協調過程的結果,當一國政府遵從政策被他國政府視為能促進自我目標實現相互認知時就會發生合作。瀾湄流域各國,具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標,區域合作從快速拓展期進入全面發展期,在各領域合作廣泛并取得顯著成效。此外,該區域發展還面臨著共同的威脅和挑戰,需要流域各國加強執法安全合作,共同應對。
(一)構建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政治認同的必要性
瀾湄流域合作是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六國政治溝通、經貿合作和人文溝通的重要平臺。該流域地理位置優越,國際客運和貨運量大,隨著瀾湄流域國際航運發展,特別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該流域日益成為關注的熱點,并成為次區域合作典范。當前,瀾滄江湄公河流域非傳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販賣毒品、走私槍支、拐賣人口等犯罪活動頻發,航道上也時有搶劫、勒索、綁架等惡性案件發生,尤其是新冠疫情蔓延期間,出現各類“非接觸式”新型跨國犯罪。針對該區域當前的安全形勢,需要流域各國需構建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加強警務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地區安全威脅,維護地區安全。
(二)構建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政治認同的重要性
中國與流域內其他國家雙多邊合作關系發展良好。東盟國家是中國重要鄰邦。瀾湄合作誕生于中國—東盟框架下,有利于充實中國—東盟合作內涵。⑤中國與流域其他五國都建立了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瀾湄流域六國間高層互訪頻繁,深化了相互間戰略互信。中國與瀾湄流域國家貿易額及對瀾湄流域國家直接投資持續增長,2020年中國-東盟首次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瀾湄合作機制啟動以來,中國與湄公河五國的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加深,雙方都將日益重視彼此在本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2020年,中國同湄公河國家貿易額高達3221億美元,較5年前增長66.3%,中國企業在當地直接投資46.1億美元,不斷推動棉紡、電子、農業產業園區等合作深入發展。政治互信增進,經貿合作加強,社會和文化交流不斷增多,多個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運行良好。各方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區域一體化方面有著共同的認知和價值追求,有利于構建更加緊密的瀾湄流域執法合作安全命運共同體。
(三)后疫情時代豐富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內涵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瀾湄流域各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采取有力措施遏阻疫情蔓延,樹立了國際抗擊疫情合作典范。新冠肺炎肆虐湄瀾流域之際,中國政府積極承擔國際責任,為五國抗擊疫情作出突出貢獻。中國與柬埔寨、老撾、泰國等國家開展疫苗合作,向湄公河流域內國家已經交付和即將協議交付的疫苗超過1700萬劑;柬埔寨西哈努克港首個日檢測能力1000人份以上的檢測實驗室在中國的幫助下建立;中國與泰國高科技公司進行合作,通過人工智能對病毒進行輔助診斷;中方向緬甸派出多個專業抗疫醫療隊,提供大量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援建核酸檢測實驗室等。
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在各方努力下,經過多年發展成效顯著,但當前國際形勢復雜,非傳統安全威脅客觀存在,瀾湄流域地區發展遭受沖擊。為實現共同發展,攜手應對面臨的地區風險挑戰,形成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和更加積極的區域合作,以便更好地聯合打擊跨國犯罪。
(一)流域各國強化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共同體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探索全球安全治理的新觀念,為有效推動瀾湄流域跨境安全治理,優化區域治理體系,流域各國需強化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共同體理念,提高政治認同。
1.瀾湄流域各國繼續深化合作共贏理念
瀾湄流域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及周邊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是其重要方面。中國與瀾湄流域其他國家是近鄰,共同面臨來自流域內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政治和安全合作至關重要。瀾湄流域各國須繼續深化合作共贏的區域治理理念,構建多層次合作與交流機制,深化“3+5合作框架”、優先領域工作小組和高級別會議等現有體制機制等。不斷提高流域內違法犯罪活動打擊力度,推動瀾湄流域執法合作向更高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確保該流域的社會安全與穩定。
2.瀾湄流域各國堅持深化安全合作理念
普遍安全觀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價值基礎①,在安全手段上體現為合作安全,著眼于各國或區域共同安全利益,以合作促安全。瀾湄流域內各國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面臨共同的發展和安全議題,為應對流域內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各種挑戰,需樹立共同安全觀,加強區域治理,共同維護流域安全暢通。深化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共同體理念是應對流域內安全威脅的重要選擇,區域各國應通過共同謀求互利共贏,通過協同理念與行動,從而形成有效安全合作機制,加強警務和安全方面合作,樹立執法安全合作共同體意識和理念,提高政治認同。
(二)攜手打造瀾湄流域各國執法安全合作利益共同體
羅伯特·基歐漢在論及國際合作實現條件時多次使用共同利益概念,認為共同利益會促進合作。②瀾湄流域國家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建設具備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中國與流域內各國同呼吸、共命運,面臨共同的風險與挑戰,具有相互認同的價值觀念,應攜手打造瀾湄流域各國執法安全合作利益共同體,共迎風險挑戰、共享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發展。
1.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實現安全發展利益共享
政治認同是區域安全合作的重要前提,決定著合作質量水平。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有著共同的合作需求和較強的互補優勢。加強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國執法安全合作,不僅有利于推動六國形成全方位、高質量、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而且有利于瀾湄區域利益共同體建設,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縱深發展。瀾湄流域國家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共享發展機遇、共迎風險挑戰,堅持正確的安全價值觀,尋求安全和發展利益最大公約數,實現安全和發展利益共同體。建立互利共贏的發展共同體和共同承擔的責任共同體,加強國家間執法安全合作。從維護瀾湄區域安全穩定出發拓展廣泛的安全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合作,尊重流域各國文化的多樣性,加強人文交流,實行健康旅游,注重公共衛生領域支持與合作,不斷增進彼此政治文化認同。
2.加強與現有安全執法合作機制對接與耦合實現共同安全
建構主義認為,相互認同的形成和增強社會建構或定義共同利益,在國際政治領域,國家間在互動中產生利益趨同時便是共同利益。經濟全球化打破了國家和地區的界限,加速了國家與地區的高度融合和相互依存。瀾湄流域各國在長期的發展中已經形成了較成熟的安全合作機制,加強與現有機制的對接,推動瀾湄流域合作與東盟共同體建設和中國—東盟合作優先領域相互補充,對接東盟、“一帶一路”倡議、湄公河委員會和大湄公河次區域安全合作等現有合作機制。尤其是,瀾湄區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地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瀾湄合作應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安全執法合作機制,與“一帶一路”安全合作建設機制形成協同效應,共同促進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共同推動中國-東盟更加緊密的共同體建設,積極推進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
(三)建立攜手同行的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行動共同體
提高對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的政治認同,增進瀾湄流域各國對執法合作共同體和利益命運共同的認知。建立攜手同行的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行動共同體,需要建立聯合執法行動協調機制、強化各國信息合作與共享和聚焦流域各國聯合執法行動等。
1.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需構建聯合執法行動體制機制
強化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保障體制機制建設。安全合作保障體制機制為建設高質量攜手同行的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行動共同體提供堅實支撐。在東盟及其他多雙邊機制體制內強化安全合作對話,發揮現有安全合作平臺的建設性作用。加強流域內各國高層警務的互訪交流,確保警務交流合作的渠道暢通,有效達成雙方或多方警務合作的意愿和共識。加強締結國際條約及地區性條約,明確權利和義務以及規范合作的程序和方法及締結刑事司法協助條約等有效促進區域警務執法合作。
2.強化瀾湄流域各國執法行動協調和信息合作與共享
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涉及不同國家之間的溝通協調,各國政治制度和法律規定不同,執法能力水平、執法裝備和執法方式等各異,甚至地緣戰略價值重要不排除域外大國的干擾,因此,在聯合執法行動中,構筑執法聯絡網,成立執法合作協調機構。構建流域國家信息合作機制,加強信息收集、研判和利用,實現利益攸關方的信息互聯互享,可更精準和有效地打擊跨國犯罪。建立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數據庫,加強流域犯罪基礎數據收集,為進行科學研究和瀾湄流域聯合執法行動提供參考和支撐,提升綜合執法合作安全能力。
3.加強瀾湄流域各國聯合執法行動
瀾湄流域內地緣政治和戰略環境復雜,跨國犯罪活動頻發,流域內各國需要加強聯合執法行動,推動多雙邊聯合執法行動,加強警務執法合作。共同制定應急預案,根據流域內突發事件險情分級,結合國際水域突發事件的特點及對人命安全、環境危害程度和事態發展趨勢,制定應急預案。構建對瀾湄流域內突發事件的有效管控,成立專門的突發事件處置平臺,確保事件發生后合作溝通,協調各部門各司其職,妥善解決分歧。創新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行動模式,加強非傳統安全治理合作,構建瀾湄流域聯合執法安全合作的長效機制,共同打擊流域內跨國犯罪行為,構筑攜手同行的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行動共同體。
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需要從觀念、行動到效果的構建。政治認同是政治體系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構建高質量的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必須提高政治認同,增加政治互信,實現政治安全。在政治認同視角下構建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周邊外交和亞洲命運共同體構想的具體實踐。中國與瀾湄流域其他五國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執法安全合作基礎,符合區域安全形勢和各國共同利益。為建設高質量的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需要進一步強化流域各國文化認同、身份認同和政治實踐行動,積極探索構建新型區域執法安全合作利益共同體,創新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執法安全合作模式,形成更加有效的多雙邊安全合作機制,構筑攜手同行更加緊密地高質量瀾湄流域執法安全合作命運共同體,為瀾湄合作保駕護航,實現瀾湄區域的安全穩定和經濟繁榮。
〔參 考 文 獻〕
[1][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訂版)[M].周琪,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2]邢偉.水資源治理與漏滑與瀾湄命運共同體建設[J].太平洋學報,2016(06).
[3]封萍.論中國一東盟合作化進程中的文化認同構建[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3,23
(06).
[4]盧光盛.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與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J].東南亞縱橫,2016(06).
[5]何祖坤,馬勇.關于深化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的思考[J].東南亞縱橫,2018(06).
[6]顏欣.“一帶一路”背景下瀾滄江-湄公河命運共同體構建[J].學術探索,2017(09).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