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以來,鞍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省委有關工作要求,統籌現有各種資源,堅持面向群眾、面向企業、面向基層,創新體制機制,將基層治理作為市域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以構建“一核三圈”基層治理體系為牽動,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鞍山市委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成立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協調小組,堅持黨建引領,聚焦形成合力。出臺《關于構建“一核三圈”基層治理體系的實施意見》,在全市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黨政部門、群團組織、社會組織聯動的“一核三圈”基層治理體系,為加強基層治理提供支撐。各縣(市)區委、市直屬開發區黨工委“抓總”,研究制定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具體措施,鄉鎮(街道)黨(工)委“統面”,構建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鄉鎮(街道)管理體制。健全落實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議事決策機制,每季度召開街道“大工委”會議和社區“大黨委”聯席工作會議,共同研究部署黨務、政務、服務等事項。
加法:推動資源集聚基層
日前,鞍山市對下沉到社區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進行了動員培訓,10個縣(市)區、開發區的相關部門負責同志,52個街道(鄉鎮)的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干事),350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及700名選派干部參加。
“通過培訓,對下沉到基層該如何履職盡責,工作中該從哪些方面發力,思路更加清晰了。”參與培訓的黨員干部紛紛說道。
為全面加強基層干部榮譽、待遇、機遇激勵,鞍山市出臺《關于推動人員編制等資源力量下沉基層的具體措施》,積極推動在全市形成“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的局面。去年以來,先后選派262名駐村第一書記和81個工作隊、42名“老干部”到村工作,700名市縣兩級機關事業單位干部下沉至社區工作,讓人員力量向基層集結,在基層廣闊舞臺上一展所長。
減法:出臺措施減負基層
“文風會風向短實新轉變,基層‘包袱輕了,我們干勁更足了”“我們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了出來,有了更多時間奔一線、辦實事、抓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讓基層干部感觸頗深。
鞍山市出臺了整治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十條工作措施,聚焦重點、靶向發力,全力推動基層減負各項工作落地落實。推行村(社區)組織事務清單化管理,實現清單之外無事項。梳理完善《城鄉社區組織出具證明事項清單》,保留證明事項8項,不再出具證明事項22項;制定《社區(村)組織依法履行職責主要事項清單》,確定主要職責15項;制定《社區(村)組織依法協助黨委和政府工作事項清單》,確定協助事項18項。在全市社區推行“一口式受理,全科式服務”模式,取消原有各類業務專員設置,社區事務由一個窗口、一名全能社工“一口式”辦理服務,其余社區工作者以專職網格員身份下沉到網格中去。
乘法:數字賦能事半功倍
“鞍千路32棟電梯間和樓道里有積水,存在安全隱患。”不久前,鞍山市立山區沙河街道新工社區三級網格員發現這一情況,第一時間通過移動終端“鞍心通”網格APP將圖片和相關信息進行上報,二級網格員立即響應,上報一級網格長,一級網格長立即聯系房產、供暖、自來水等多部門趕往現場,經過排查,發現是消防管道破裂。隨后,住建部門下屬應急消防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維修,更換閥門。整個問題處理及時高效,多部門聯動,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沒超過3小時。這是鞍山市做好乘法,數字賦能提升基層智慧治理水平產生成效的縮影。
鞍山市出臺《鞍山市市域治理“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一屏指揮”建設實施方案》,將“四個一”建設融會貫通,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的融合12345熱線平臺和政務服務平臺于一體的綜合管理平臺和基層智治終端,積極為基層治理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聚焦12345熱線平臺和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融合聯動,以各級黨政群工作體系作為主渠道,以12345熱線平臺和媒體平臺作為輔助渠道,打造線上線下全市統一問題池,推動平臺雙向互動、無縫銜接。同時,通過對問題池的梳理排查、分類研究,找到每類問題的共性原因,得出解決矛盾問題的“最大公約數”,有針對性地化解矛盾。目前,已受理各類訴求280余萬件,辦結率達99.8%,滿意率達95%。
除法:兜起基層治理大小事
鞍山市把網格化管理作為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根基,通過強化黨建引領、重心下移、資源整合、機制升級,推動黨務、政務、服務三網融合,織密織牢基礎網格,用網格化管理銜接基層治理千條線。
結合實際在網格設置黨支部(黨小組),并在網格下確定黨員中心戶8723個,“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架構已經形成,實現“網格黨建”全覆蓋。建立領導班子成員聯系社區、網格制度,推動146名區級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至少直接聯系1個社區、378名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至少直接聯系1個網格,定期深入聯系點研究解決問題。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利用基層智治終端平臺,承接智慧黨建、文明實踐、綜合治理等10個智能化應用模塊功能,并在線下對應建設10個實體工作驛站。將網格化與幫辦代辦、“三社聯動”相結合,培育3786個社區社會組織,招募45.6萬余名志愿者,下沉網格開展服務活動,讓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做實做細惠民的大小事。
(鞍山市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