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上世紀90年代初,我隨家人調動工作來到沈陽,一晃已經快30年了。當時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叫《沈陽啊沈陽 我的故鄉》,幾乎傳遍了街頭巷尾。盡管那時生活和工作都在沈陽,但有人問起家鄉,我不會說自己是沈陽人。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開始自稱沈陽人了。
沈陽擁有超過2300年的建城史,在歷史上有過多個名稱,比如候城、玄菟、樂郊、沈州、盛京、奉天等,“沈陽”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史冊上距今已經有700多年了。沈陽是東北為數不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沈陽故宮和張氏帥府兩處建筑群,見證了沈陽歷史的輝煌:長達267年的清王朝,在這里奠基;半部民國史的精彩,在這里呈現。
中國體育史上的兩個重要的里程碑都與沈陽有關。1929年,第14屆華北運動會在東北大學舉行,一位東北大學學生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個短跑項目的全國紀錄。3年后,這個人站在了奧運會的賽場上,成為我國奧運第一人,他就是劉長春。2001年,中國男足在沈陽的五里河體育場贏得了世界杯出線的關鍵比賽。那種激動與興奮永遠留在沈陽人心中。
新冠疫情流調,讓沈陽的雞架火了一把。雞架配“老雪”,是沈陽人的快樂,也是沈陽人的生活態度:樂觀、堅強、踏實。沈陽人熱情,你在街邊問路,一起買菜或者散步的老夫妻會仔細幫你指路,一邊解釋一邊回憶,哪條街上有什么建筑,解答完畢,兩個人還會趁機回憶一下往事,哪條街上住著老同事,哪條街上新添了什么建筑。上了年紀的人不熟悉智能手機或者單純眼花,身邊的年輕人一邊幫著點擊屏幕,一邊教上幾句,忘了也沒關系,下次自然還會有人“仗義出手”。冬天一場雪過后,新手司機很容易陷到路面的坑里,急得不知怎樣才好時,路過的司機會主動下車,零下十幾二十度的天氣里,有的司機只穿一件毛衣(車里開空調),幾個人一起幫新手司機推車,直到車輛順利駛出,幾位“老鐵”深藏功名,各自回到車上。下一場雪后,可能又有新司機遇到新情況,自然會有更多“老鐵”出手相助。
沈陽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有湖。沈陽周邊有棋盤山、馬耳山、巴爾虎山、七星山等山峰,渾河、蒲河、遼河等河流環繞城區,七星湖、丁香湖、秀湖等湖泊點綴其間。沈陽的母親河渾河古稱沈水,依照古代“山南水北為陽”的慣例,沈陽的名字就取自“沈水之北”之意。隨著城市的發展,渾河從沈陽南郊漸漸發展成為市中心。周末,我常和家人朋友一起到沈陽周邊郊游,去爬山登高望遠,去河邊濕地休閑納涼。
這座城市周邊的風景越來越美,特別是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濕地公園、城市花海,讓我們幾乎一年到頭都有地方可去。隨處可見的“口袋公園”散落在沈陽的大街小巷,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更為市民提供了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這座城市發生了太多變化。單從交通方面來說,從辮子有軌電車到地鐵,從滿大街的自行車到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地鐵越修越多,公共交通越來越方便。城市公園里的“騎行俠”不只是年輕人,還有頭發花白的老年人;同樣,廣場舞團里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身影。最近幾年,我每年有一半的時間不在沈陽,每次回來,都會發現新變化。路更寬了,樹更綠了,街邊的“口袋公園”更多了。愿我的家鄉沈陽越來越美,越來越好。
阜蒙縣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女干部向納稅人宣傳稅收政策 (徐鵬云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