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學姐

在新高考政策下,我們選科不再區分文理科,可供的選擇就多了起來,我想大家一定很頭疼到底該怎么選,學姐回顧了自己的選科過程,希望對你有用。
糾結,物理和歷史無法取舍
從初中開始,我的各科成績就比較穩定,沒有特別明顯的短板。在上高一的時候,各個學科的難度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那個時候的我對物理和歷史都非常喜歡,相對來說化學和政治比較沒那么喜歡。
也是從初中開始,我就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和歷史類的書籍,對文科有很大的興趣,也很擅長語文和英語,反觀數學卻一般,但是物理學得很好。
所以選科前的自己更偏向于選擇歷史,但是舍不得自己在物理方面的優勢,所以遲遲下不了決定。因此在快結束高一第一個學期的時候,我就開始焦慮自己的分科選擇,但是在征求了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建議之后,自己也沒能決定到底選擇物理還是歷史。
于是在周圍同學紛紛決定了自己未來的選科組合之后,我還是像之前一樣各科兼顧地學習。這樣最直接的結果是,決定了選科組合的同學在學習中有了側重點,分配的時間和精力更多了,相當于有了提前的學習。而我各科都兼顧的學習方式其實浪費了我的精力,沒能提前做好準備,這使得我在高二的時候有了明顯的心理壓力,之前積累的優勢也蕩然無存。
時間已到,我如何做出選擇?
回過頭來看,經過迷茫期之后,我最后選擇物理的原因有很多,雖然中間的選擇經歷有些坎坷,但是過去了回頭看,這都是適合我的。
我很感激當年的自己沒有因為陷入焦慮而隨意選擇,反而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希望能通過我的自身經歷給大家分享一些選科的攻略,幫助大家最快地確定自己的選科。主要的攻略如下:
1.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學科優勢而不完全是興趣
從個人來說,由于從小的閱讀習慣和生活經歷,我對歷史的興趣是更大的,但是物理的學科優勢更強一些。我們在考慮選科組合的時候,要看組合里有沒有自己完全學不好的一門課,這就是“木板效應”,決定我們考多好的是最差的學科不要差太多。
在各科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確定“我最不擅長什么學科”來做出選擇。我的政治相對差得比較多,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最后選擇純理科組合。
2.認清選考科目的大學專業和未來就業方向
從整體上看,物理類的專業是比歷史類多的,很多之前只收文科生的專業現在也會在物理類招生。總體來說物理類可選擇的發展方向更豐富,這就是優勢。所以如果決定學歷史類的同學,要提前想好自己以后學什么專業,因為可供的選擇是更少的,這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3.選純理科組合一定更吃力嗎?
其實我覺得并沒有選純理科組合更吃力的道理,因為高考要求的知識不是競賽要求的知識,對于學習深度和思維的要求并沒有那么大,只要有正確的方法,肯付出努力,會有回報的。
在文章的最后,我分享一點重要的考試心得,希望幫助大家取得好成績!
生物算是純理科組合里面比較好拿分數的一科,這一科千萬不要失手,保證拿到該拿的分數。遺傳部分的計算題也是有套路的,一定不能失分。要熟背生物課本,任何可能出現知識點的地方,不管是配圖還是備注都要熟記于心,這些瑣碎的知識點就是你決勝高考的關鍵。
還有,很多同學都覺得化學科目不需要背誦。其實不然,化學要記憶的知識點一點都不比生物少,化學選擇題里考查的知識點多如牛毛,無論是元素周期表還是反應方程式,無論是元素特性還是實驗流程,都要認真記憶,一字不差。
最后,物理選擇題一定不能大意,計算題要熟練掌握解題方法,無論是受力分析還是電路走線,都要刷題刷到爐火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