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璇

6月7日,“王焰新院士工作站”在三峽集團揭牌,攜手致力長江大保護。
這是院士專家深入企業、把診問脈、開展科技攻關的縮影。上半年以來,330名院士專家奔赴基層一線,走進337家企業,開展技術攻關。
在湖北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的組織推動下,“院士專家企業行”開展3年來,1340名院士專家下基層,解決一批技術難題、促成一批合作項目、培養一批科技人才、建成一批科研平臺。
院士專家聞需下沉一線
“急需相關領域專家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提供指導。”
“意向專家是盧濤教授,幫助推動我省5G承載網核心骨干機房運維向數字化轉型。”
……
今年3月,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面向各市州、在漢央企等單位征集企業技術需求。企業自主申報,各地市州在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中了解情況,列出一項項需求清單。
“今年共征集到企業技術需求1304條,我們努力對接企業提出的意向專家,一對一發函商請,為337家企業選派330位院士專家(其中院士11位)對接服務。”湖北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收集到的需求較去年增長30%,企業參與熱情高漲。”
2020年,為推動湖北疫后重振,我省啟動“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并持續至今。
湖北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省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省人社廳成立工作專班,市州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做好相關調研、對接工作,1340名院士專家積極參與“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
3年來,湖北“兩院”院士參與“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達23人次,李德仁、謝先啟等18位在鄂院士對接服務了24家企業。
“以前我的研究成果大多應用于省外,這次活動讓我有機會幫助本省企業,并與他們建立長效的合作機制,為我省經濟發展出力。”曾參與‘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的教授尹泉表示。
“院士專家企業行”既是來自基層的期盼,也是院士專家心系“國之大者”“省之大事”的真實寫照。
參加今年“院士專家企業行”的專家代表鈕新強院士說:“此次活動為廣大專家人才服務經濟大局提供了平臺,我們要做胸懷大局的奮斗者、做幫扶企業的務實者、做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真正把論文寫在荊楚大地上,以實際行動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
1340名院士專家懷拳拳愛國心,向基層聚集,助力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一資源”聚智賦能
“尹泉教授帶領團隊為我們攻克了技術難題。”湖北泰和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駱仁星說:“專家們經驗豐富,他們將技術成果‘嫁接到我們公司的產品中,實現了同類產品的突破,推動企業發展邁入新臺階。”
前沿的技術、先進的理念、強大的智囊團……“第一資源”激活“第一動力”。
4月21日,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批復,項目計劃年內開工建設,這是武漢市第12座長江大橋。
早在2020年底,謝先啟、謝禮立、秦順全、李建成、鈕新強等5名院士共同出席“院士專家企業行”暨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橋梁美學研究咨詢會,為雙柳長江大橋建設和助力武漢城市圈一體化獻智獻策。
“院士專家企業行”帶來人才、項目、技術等資源的加速流動,匯聚成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2021年11月24日,全國首個由院士領銜的農業科普工作室——鄧子新院士鄉村振興農村科普工作室在房縣揭牌。當天,相關單位與房縣簽訂投資或技術合作協議11項,總額達50億元。
鄧子新院士帶領百余名專家學者舉辦學科講座、開展疑難病例會診、牽線產業項目落地等等,小小的工作室撬動多方力量,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在“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的基礎上,各地以才引才,推動更多人才匯聚基層。
孝感市依托“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同步開展市級“科技專家澴川行”,選派工業類、衛生類、農業類專家各20人,在車間為企業出謀劃策,走進鄉村為村民義診,來到農田地頭傳經送寶。
黃石市將“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作為該市柔性引進人才、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契機。黃石市人社部門聯合市委人才辦開展“資智回黃”高層次人才項目對接交流活動,引導人才資源向企業集聚、創新成果在黃石轉化。
深化服務解發展之“渴”
院士專家發揮專業優勢,當好為企業紓難解困的“技術顧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紐帶”、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參謀助手”。
三峽大學教授李德江幫助湖北萬錦科技有限公司解決產品阻燃性低、耐寒性差難題,預計每年可增產5000萬元。
武漢紡織大學副教授張韜主動聯系學校相關專家,一同為湖北吉盛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核心技術瓶頸,切實提升產品附加值,擴展公司產業鏈,幫助吉盛公司獲“紡織之光”2021年度紡聯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
服務期結束后,院士專家與企業深化合作,一項項科研成果在企業生產中轉化。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尹泉與湖北泰和電氣有限公司簽訂項目開發(委托)合同,申請發明專利5項,將直接產生經濟效益4000萬元以上。
夏軍院士與中冶南方共建海綿城市研發基地,進行一系列創新研究課題。
“夏軍院士通過手機能遠程查看基地情況,我們經常在微信上交流。”中冶南方城建公司設計研究總院副院長艾慶華說:“通過產學研合作,探索高密度城區雨水系統實時控制關鍵技術,并逐步將研究成果推廣至武漢及南方豐水城市,讓城市雨水控制更加智慧。”
武漢開發區邀請劉經南院士成立工作站,并與劉永才等院士專家共建13個聯合創新實驗室,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技術攻關。
既要“輸血”,幫企業解決一時之“饑”,又要“造血”,幫企業消除長久之“渴”。
武漢大學教授洪昕林牽頭在赤壁建成全省首個縣級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目前,已全職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百余人,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吸引各類項目投資2億元。
院士專家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授課、操作示范等方式,協助企業做好人才培養和引進,為企業留下一批“不走的”專業人才隊伍。
兩年來,院士專家已解決技術難題908項;累計為企業培訓22303人次,引進人才829人;專家與企業達成項目合作協議406個,協議金額超過3.7億元;推動成果轉化340項……
“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結碩果、發新芽,正在把“楚才在鄂”優勢轉化為“楚才興鄂”的現實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