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宏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吹響了建設“先行區”奮進號角。全省民政系統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充分發揮兜底性、基礎性作用,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夯實基石。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實共同富裕基礎。建設“先行區”最突出的短板是困難群體,全省民政系統將以特困群體為重點,穩步增進民生福祉,為促進共同富裕兜實兜牢民生底線。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優化社會救助工作機制,構建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到“十四五”末,全省城鄉低保標準年度增速不低于上年度人均消費支出增速,農村低保標準占城市低保標準的比例不低于75%。健全孤兒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教育、醫療等保障制度;提高高齡老年人津貼和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發放的精準度和有效性,探索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制度;健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弘揚現代慈善理念,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充分發揮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著力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先行區”最基本的單元是社區(村),全省民政系統將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為抓手,以完整城鄉社區建設為重點,加強和創新城鄉社區治理。完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以群眾身邊、房前屋后的小事為切入點,組織發動群眾共同建設美好家園。創新完善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五社聯動”機制,以項目實施為載體,加快孵化培育各類社區社會組織,推進志愿服務積分管理,促進社區公益基金發展,開展社區公益創投活動。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探索建立社區工作與小區物業服務管理融合發展機制,推動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和物業企業“三方”聯動。
著力推進基本社會服務均等化,滿足人民群眾新期盼。“先行區”最現實的問題是促進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均等,全省民政系統將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提質擴容。主動順應人口規模與年齡結構變化趨勢,以適老適幼為重點,健全完善覆蓋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均等化民政服務體系。持續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重點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做實做強居家養老服務,加快推動縣域養老一體化,加強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探索適合農村居家養老的服務體系。“十四五”期間,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10萬戶,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所有城市市轄區街道和有條件的鄉鎮至少建設1處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綜合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制,共同守護關愛未成年人成長。積極穩妥推進殯葬改革,擴大惠民殯葬政策覆蓋范圍,加快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到“十四五”末,公益性公墓覆蓋所有縣市及60%以上的鄉鎮中心村。推進婚姻登記“全省通辦”“跨省通辦”,提升便民利民水平。
(作者系湖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