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祿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礎,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既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又是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加強組織建設,提高戰斗力。辦好我們自己的事,關鍵在黨。在鄉村治理中,必須堅持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精選領頭人,選擇品質優、作風強、干事實的黨員擔任村支書就會起到“頭羊效應”。健全隊伍建設,吸納有奉獻精神、有擔當使命、敢于碰硬、有創新精神等品質的黨員加入村“兩委”班子,全面提升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提高服務能力,加強學習,制訂長期學習機制,提高思想理論水平。扎實工作,了解和收集大家的困難和建議,實事求是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提升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創新服務陣地,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精準化水平。
發揮模范作用,提高引領力。充分發揮黨員在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宣傳、動員和組織黨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喚醒農村黨員服務群眾的自覺和自愿。如英山縣楊柳灣鎮黨委政府指導各村支部全面開展農村黨員分類管理,圍繞鄉村振興五個振興組建五支服務隊,采取“上級下單、支部派單、群眾點單、黨員接單、公開評單”五單方式開展活動,建立活動積分管理辦法,最大限度激發農村黨員活力;建設健全黨員聯戶溝通服務群眾機制,發揮黨員在基層治理中帶頭示范作用,帶動群眾全面參與。
健全治理體系,提高自治力。擴大村級自治組織力量,以村委會為主體,在留守村民中選拔鄉賢能人如醫生、教師、退役軍人等進入自治主體,吸納執行力強、熱心社會事務的人員,組建成立“鄉賢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志愿巡邏隊”“環境督察隊”“合作社”“志愿服務隊”等等,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擴大村級自治組織力量,切實幫扶特殊困難群眾,讓村民感受到組織就在身邊,提升村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路徑。
發掘文化價值,凝聚向心力。發掘共同文化價值,達成思想共識,凝聚最強思想力量,畫出鄉村治理最大同心圓。基層黨組織應積極發掘本村名人、能人、模范標兵事跡,提煉其精神財富,用身邊人講好身邊事、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激發村民崇德向善的主動性,提高文明素養,見賢思齊。倡導新風正氣。積極爭取資金支持,美化村容村貌,將村民公約、民風道德準則、法律法規等內容以不同形式展現給村民,讓村民們能抬頭見規范,低頭思言行,潤物無聲。特別針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空巢化的特點,應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為他們提供溫馨、舒適、便利的服務,送去如沐春風的關懷,引導他們有所養、有所樂、有所為,營造人人奉獻、和睦和諧的良好風尚。
規范制度建設,提高約束力。加強鄉村治理,建章立制是重要抓手。黨建壓實責任,堅持黨建引領,明確村兩委責任分工,包干到組到戶,個人績效與治理效果掛鉤;完善細化“三會一課”、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等制度,為村規民約有效執行、村級民主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加強基層治理法規制度建設。通過共提、共議、共商,建立村規民約、小組公約、自治章程,并建立其合法性審查和備案機制。加大基層普法宣傳教育力度,引導村民用法治的思維解決問題。
(作者系英山縣委黨校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