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
兒子愛發脾氣,被小朋友搶走一塊積木,就氣得把桌子掀了;電視被奶奶換了頻道,也會暴跳如雷——
周末的下午,我去幼兒園接兒子彬彬時,聽老師說,彬彬又在幼兒園發脾氣了。當天下午分組玩玩具時,一個小朋友從他手上搶走一塊積木,他氣得把桌子給掀了。我一下子想起了彬彬在家里的表現,確實脾氣很大。有天晚上他看完一集動畫片,插播廣告時玩起了玩具,他奶奶就換臺看起了戲曲節目,沒想到他不愿意了,不但暴跳如雷,還從奶奶手里搶奪遙控器。
我覺得兒子脾氣大不是偶發現象,而是成了習慣,需要認真對待。
回到家,我問他在幼兒園有什么好玩的事。他說沒有。我就問他:“下午老師讓小朋友分組玩玩具,你跟誰一組啊?”
他說:“浩浩、淘淘,還有莎莎。”接著就氣哼哼地補充道:“浩浩可討厭!”我問他浩浩怎么討厭,他說:“我快搭好了一列火車,他把我手里最后一塊積木搶走了。”
“那你一定很生氣!”我以理解的口吻說。
“我把桌子掀了。”說著,他看了我一眼,似乎在觀察我的反應。
我沒把老師的話告訴他,而是故作驚訝:“沒有砸著小朋友吧?”他搖頭:“沒。”
“那老師有沒有不高興呢?”我又問。
他說:“老師讓我把桌子扶起來,淘淘和莎莎都來幫我,我們一起把桌子扶了起來。”
看來他是知道老師生氣了。我溫和地對他說:“以后無論多么生氣,都不要這樣做。掀桌子是不對的。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表達你的憤怒,比如告訴浩浩你很生氣,讓他把積木還給你,或者告訴老師,請老師來解決。”他點頭答應了。
正好,微信朋友圈里有人發了一個關于河豚的視頻,很有意思。河豚被稱為最愛生氣的魚,一遇到危險或生氣、害怕時就會把身體鼓起來,可謂一逗就氣,一氣就鼓。但河豚每次鼓起身體都要消耗能量,而且要經過5個小時才能恢復正常,所以每鼓一次都會損傷身體、消耗生命。
我拿出手機讓彬彬看河豚的視頻。他覺得很有趣,看到最后,得知河豚一生只要鼓7次身體就會耗盡生命時,突然問我:“媽媽,人生氣會死嗎?”
我說:“偶爾生氣不會死,但經常發脾氣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我們要盡量少生氣。”他聽了連連點頭。
接下來的日子,每當彬彬要發脾氣時,我都會及時提醒他:“你要做河豚嗎?”并教他如何控制情緒,如何宣泄情緒,比如把壞情緒說出來、畫出來,或者通過摔抱枕、扔球或沙包來發泄。
給他講故事的時候,我會有意和他討論故事里的情節,比如這個人為什么生氣啊?這個小朋友為什么哭了?等等。借此教他認識情緒,正確對待傷心、憤怒等負面情緒。
與此同時,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做示范,盡量保持心情平和,生氣時以適當的方式宣泄自己。漸漸地,彬彬愛發脾氣、摔東西的毛病有了改觀。
孩子遇到不高興的事,有不良情緒是正常的,應允許孩子生氣、接納孩子的情緒,但也要告訴孩子:“不要像河豚那樣,一逗就氣,一氣就鼓。”讓孩子學會以恰當方式表達不良情緒。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