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問我最喜歡哪類電影,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抗日影片;如果你問我哪部影片看了最過癮,我會告訴你——《舉起手來》。
這部影片沒有同類題材影片的嚴肅和沉重,而是一部讓人在笑聲中思考并獲得力量的優秀影片。影片中,為了保護從日軍手里奪回的國寶——金佛頭,勇敢的八路軍、善良的老百姓和聰明的兒童團員與狡猾、殘暴的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最終安全地將國寶送出石橋村,并巧妙地消滅了大部分盤踞在石橋村的日本鬼子。
影片中有幾個“戰斗”場面至今令我記憶猶新。其中一個是:日本兵搜不到金佛頭,就企圖將村里進入后山的唯一通道——石橋炸毀,然后再展開地毯式搜查。當導火索上的火苗逐漸靠近炸藥包時,日本兵都得意揚揚地笑起來……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卻為此懸著一顆心,捏著一把汗,期待著奇跡的發生……就在這時,郭大叔的毛驢拉著車子,不緊不慢地從石橋上走過。眼看導火索就要引燃炸藥包時,毛驢停了下來,從從容容地撒了一泡尿,火苗立刻被澆滅了。不知是因為撒完尿后的暢快,還是“完成”了任務后的興奮和喜悅,毛驢居然張開嘴“哈哈大笑”起來。日本兵看到這一幕都驚呆了:難道中國的驢也加入了戰斗?而且戰法竟然這般出神入化!這簡直是一種莫大的諷刺和嘲笑啊!
另外一個“戰斗”場面是:當石橋村的日本兵列隊迎接長官到來時,有只螞蚱爬到了一桿槍的扳機上,正巧被一只踱來踱去覓食的公雞看到了。公雞猛地啄向螞蚱,只聽“砰”的一聲,槍榴彈立刻被射了出去,不偏不倚地炸飛了前來視察的日本軍官和他乘坐的三輪摩托。
還有,劇中的“羅圈腿日本兵”“噴火日本兵”“獨眼軍官”“騎豬軍官”等,都是既窮兇極惡又丑態百出,叫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雖然觀看影片時我幾乎全程都在笑,可精神上卻一刻都沒有放松,心里既擔心那些年輕的戰士,又擔心那些善良的百姓,還怕國寶被日本兵奪走。要知道,日本侵略者是何等詭計多端和喪心病狂啊!不過,我的擔心其實有些多余,因為智慧的中國人總能一次次巧妙地化險為夷,戰勝敵人,這讓我的心里充滿了無限的欣慰和自豪。
片尾,僥幸逃跑的“羅圈腿日本兵”蹣跚地爬上了一個殘破的烽火臺,看著夕陽徐徐落下,一副癡癡呆呆的樣子。這時,他身后突然傳來“舉起手來”的喊聲。那喊聲雄渾有力,令日本兵膽寒,他立刻乖乖地舉起了雙手……這一幕形象生動地表明了一個結果:日本必敗,中國必勝!
2021年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6周年紀念日。這個日子我們今天不會忘記,以后也永遠不會忘記!
14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遍了大半個中國,3500多萬同胞傷亡,血染山河;14年,在侵略者面前,中國人民沒有屈服,無數仁人志士舍生忘死,為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14年,中華兒女艱苦卓絕的不屈斗爭,終于讓侵略者乖乖地低頭認輸!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經歷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最終實現,同時還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后備力量。我們一定不辜負黨和國家的重托,從小勵志,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讓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指導老師:左紅麗)
點評
孩子們都喜歡看電影,卻不一定都喜歡寫作文。如果讓學生看電影學寫作,他們大多樂意接受這種作文教學的方法。電影用鏡頭呈現畫面,作文用文字描述畫面;作文需要細節描寫,電影需要特寫鏡頭……在很多方面,電影和作文都是相通的。吳佳誠小朋友是敏銳的,他用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語言描述了電影中最精彩的鏡頭,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果能再多一些自己的聯想和思考,文章會更棒。
(潛海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