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曦月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是元宵節,我們一家人沒有像往年一樣去公園賞花燈。爸爸提議:“不如一家人一起包湯圓吧!湯圓寓意團團圓圓。”我一聽,樂得直拍手!
包湯圓啦!爸爸先用糯米粉和水揉成一個大面團,再分成一個個小面團。剛開始包湯圓時,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小面團把餡料往里面塞,就胡亂地搓起來。誰知我剛搓好這邊,那邊的餡就露出來了,我手忙腳亂地用另一塊面團補在露餡的地方繼續搓,就這樣邊補邊搓,邊搓邊補,我的湯圓大得像個乒乓球。看著我的“杰作”,爸爸媽媽樂了。于是爸爸耐心地教我包湯圓:首先拿出一塊面團,把面團搓成圓形;然后把圓圓的面團捏成小碗的形狀;再把餡放進去,接著用左手托著湯圓,右手慢慢地轉動湯圓,就把湯圓的口收起來;最后輕輕地把湯圓搓圓。看著一個完美的湯圓從我的手上誕生了,我心里樂開了花!
煮湯圓啦!一個個湯圓慢慢從鍋底冒了上來,像一個個好奇的小腦袋,到處張望。吃湯圓時,爸爸媽媽非要我吃回自己包的“乒乓球”,我吃著自己包的超級大湯圓,心里想:味道還不錯嘛,就是皮太厚了。
今年的元宵節,我過得真開心!
指導老師? ? ?黃以玲
余老師點評
曦月同學將包湯圓和吃湯圓的過程寫得生動有趣,讓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是因為小作者用了很多細節描寫,把自己怎么包、爸爸教自己怎么包的過程寫得清晰完整。“迫不及待”“手忙腳亂”等詞語的準確運用,也讓這段動作描寫能夠突出人物急切想要包好湯圓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