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蔚
古詩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通過對古詩文的情感構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符合學生學習特點以及心理特點,以理解能力培養為導向,讓學生在抽象唯美的古詩詞學習中,領悟其內涵以及意境,掌握理解方法,深化理解過程,有感情的誦讀以及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中,體驗古詩文所帶來的魅力。教師為教學主導,知識含量以及綜合能力凌駕于學生之上,創新教學實踐中通過古詩文教學,指導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以及健全的人格,多元教學環境中,領略古人的情感表達方式,學生細細品味,提升學生對古詩文理解效果。
一、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
(一)理解能力培養在古詩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古詩文語言凝練,在充滿想象以及真摯情感表達的過程中,成為我國文化史上的經典。學生在步入語文學習階段,應當了解古詩文的歷史性以及內涵性,通過古詩文的學習以及理解,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語言內涵,在良好的情感體驗中,創建個性化學習方式,理解古詩文表達方式,形成古詩文的自主探究意識。通過有效的課堂互動,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形成古詩文學習的多元思維。教師以理解能力培養為教學導向,古詩文學習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和探索實踐,提高學生的理解層次,感受古詩文誦讀以及古詩文學習的情趣。教師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深入理解古詩文之間存在的聯系以及文化內涵中,品讀古詩文所帶來的獨有語境,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掌握有效的理解方法,啟發學生的古詩文創作智慧。
(二)教師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把握教學方向。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靈魂,以古詩文作為與學生溝通橋梁,讓學生領會古詩文的語言表達方式,教學設計和教學準備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自主理解和自主探究,給予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從而將學生的情感與古詩文表達的情感相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教學方向,以理解字詞義句為開端,讓學生運用現代漢語進行有效的語言擴展,從不同角度理解詩人所帶來的內涵和哲理,形象化的語言構筑中掌握古詩文學習的技巧。品味古詩文中的關鍵詩句,充滿聯想的理解分析中,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達到語文教學高效高質,推動我國燦爛文化的有效傳承。
二、以理解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實踐策略
(一)多樣化設計教學,以興趣激發為開端。例如,在學習《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展開一幅農村田園風景畫,與生活相聯系進行興趣激發中,引入范成大的這首詩,接著教師讓學生有感情的誦讀,提煉出相應的詩詞意境,通過字詞義之間的理解,進行韻律感知。最后教師讓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詩句的誦讀,理解詩中以景抒情,感知恬靜自由生活情趣,培養學生誦讀能力,情感延伸中多角度理解詩文內容。
(二)融合現代化教學環境,形成線上學習模式。例如,在學習《宿新市徐公店》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微課的形式讓學生理解詩文內容,自主表達描繪農村自然風光,接著教師采用動畫的形式,進行人物與景物的融合,動態的聲音色彩的融合下,激發學生融入詩文情境,讓學生通過想象進行詩文中的句子理解,你們在追蝴蝶的時候是什么感受?作者描寫生動,情感真摯,凝練的語言意境中體現出田園景色的生機盎然,教師讓學生理解作者情感和詩詞表達含蓄唯美,借助線上學習延伸,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
(三)組織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自主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芙蓉樓送辛漸》時,教師在教學開端通過古詩背景的介紹,讓學生了解詩人送走朋友后產生的惜別之情。接著教師運用表演的方式讓學生融入詩人的心理語言以及情感表達方式,襯托出詩人的純潔高尚品格,教師讓學生自主體會和評價這首古詩文特點,通過間接理解方式,形成學習方法和知識體系的優化,最后教師組織離別詩的朗誦活動,讓學生自主整理,參與表演,在意境表演中提升學生的自主理解能力。
三、總結
以理解能力培養為導向,教師結合學生的學習層次以及身心特點,進行教學的多樣化設計,探索古詩文教學實踐策略。以古詩文作為知識拓展的有效起點,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潛能,開展古詩文學習的實踐活動,傳承傳統文化,感悟詩文魅力。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