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藝楚 桑登卓瑪 周千鈺

伊朗導(dǎo)演馬基德·馬基迪執(zhí)導(dǎo)的兒童電影《小鞋子》首映于1 9 9 7年。該片聚焦于男孩阿里一家因一雙丟失的鞋子而延伸出的多重情節(jié),以溫情的筆觸刻畫了2 0世紀(jì)9 0年代的伊朗社會中貧苦人家孩子清貧卻純真的童年,向我們講述了“花朵于貧瘠土壤中綻放”的美妙故事。
縱然背景灰暗破敗、現(xiàn)實充滿苦痛,導(dǎo)演卻并未在片中渲染一種蕭瑟荒涼的氛圍。影片中,稚嫩青澀的孩子們始終樂觀曠達(dá),積極地面對清貧生活展現(xiàn)給他們的種種考驗。鏡頭著重展現(xiàn)的是一種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種子”把握住“貧瘠土壤”中的生長機會后也能夠生根發(fā)芽,在不懈努力后終將破土而出。
把握機會:貧瘠土壤中也有著生長機會
阿里一家的生活過得十分貧苦而艱難,然而即使在這般充滿不如意的生活之中,阿里一家也有自己的小確幸和他們能夠把握的機遇。首先,阿里一家的家庭關(guān)系十分和睦而溫馨。母親生病之后,阿里和妹妹主動而自覺地承擔(dān)起了家務(wù);父親則多次表示對妻子的擔(dān)心,并希望通過努力工作來改善家庭狀況。兄妹倆也都互相愛著對方,愿意包容和理解彼此。其次,鄰居們之間的互幫互助也顯得十分溫暖。蔬果店老板同意給阿里家賒賬,鄰居爺爺將工具送給阿里的爸爸并為他介紹工作。此外,阿里的爸爸正值壯年,身體健壯、精力充沛,未來的生活還擁有著很大的可能性。阿里的爸爸積極尋找著工作機會,在鄰居的介紹下來到富人區(qū)為他們打掃庭院,最終獲得了一大筆報酬。貧瘠的土壤里絕不是一無所有,也絕不會寸草無生。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細(xì)節(jié)或許也能成為這塊貧瘠土壤的重要養(yǎng)料,讓種子也有生長的機會。
美好品質(zhì):優(yōu)質(zhì)的種子才可以生根發(fā)芽
能于貧瘠土壤中生根發(fā)芽的種子必然自身充滿了生機,而能在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頑強生活的人們也必然有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影片人物身上首先最為明顯的品質(zhì)是善良。善良,可以說是本部影片的一個重要議點。電影重點刻畫了各色人物身上的溫情與善意——有妹妹莎拉對弄丟自己鞋子的哥哥阿里的諒解,有兄妹倆對拿走鞋子的盲人家女兒亞寶的寬容,有富人區(qū)祖孫對阿里父子的接納。影片注重挖掘和展現(xiàn)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善意,也是在向我們強調(diào)這種品質(zhì)的重要性。其次我們能在人物身上看到的是一種知足,這一點在阿里一家身上有著明確的體現(xiàn)。他們的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們卻十分懂得“苦中作樂”。他們用簡單的快樂來抵消生活的困頓,珍惜自身所擁有的事物并對此感到滿足。他們知足,因此他們?nèi)菀赘惺艿叫腋!0⒗锏陌职钟蕊@樂觀。他作為家中的“頂梁柱”,獨自承受著生活壓力卻從未抱怨,而將這些磨難都化作了更加努力地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而除了這些先天優(yōu)勢之外,一粒種子的成長更需要不斷吸納養(yǎng)分、不斷自我完善,提升個人品質(zhì)。


不懈奮斗:唯有堅持向上才能破土而出
底層人民的生活是艱難而清苦的。生活的壓力曾一度讓這個一貧如洗的普通伊朗家庭不堪重負(fù)??v然清貧,這個家庭之中并沒有誰因此對生活失去信心,他們只是默默地承受著生活的不易,并默默地釋放著內(nèi)心的堅強,堅持地追求著自己所渴望的美好生活——阿里父子在富人區(qū)挨家挨戶敲門求工卻屢屢被拒,但他們并未氣餒,而是執(zhí)著地尋求機會;亞寶的父親是一名盲人,盡管雙眼無法視物,他仍然堅強地拄著手杖帶上貨箱,外出掙錢補貼家用。在蕭索的背景之下,如果選擇了屈服和麻木,那就再無崛起的可能。但阿里沒有,阿里的父親沒有,大家都沒有,他們選擇了堅持。而也正是因為這種不放棄的生活態(tài)度才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使他們得以靠近更加美好的生活。鏡頭中處處表達(dá)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與對抗苦難生活的勇氣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正如詩人普希金的名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yuǎn)向往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