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文化禮堂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宣傳社會主義思想的新陣地。義烏市佛堂鎮的文化禮堂正在逐步建設,結合義烏這座具有國際性的城市、佛堂鎮這個有悠久歷史的古鎮,打造獨特的文化禮堂。文化禮堂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但是在義烏市佛堂鎮的文化禮堂建設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就佛堂鎮的文化禮堂建設進行研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佛堂鎮;文化禮堂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而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方面。要想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美麗家園、文化家園,就要從農村文化抓起。浙江省在農村經濟事業上已經獲得飛速的發展,但是依然存在農村地區文化水平總體偏低的情況,文化活動缺乏多樣性,文化資源較為匱乏,注重解決自身的經濟發展問題,卻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當地人民群眾實際的基本精神需求。從2013年起,浙江省開始在全省范圍內建設農村文化禮堂,力求全面縮小廣大城鄉居民在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上的差距,逐步加快實現浙江省數字城鄉文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目前,浙江省已經建立起一萬多家文化禮堂,文化禮堂也成為農民群眾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活動平臺和精神載體,是一個宣傳和落實黨提出的各項政策、弘揚優良鄉風文明、繁榮傳統農村文化、促進基層社會安定和諧建設的重要精神陣地,是浙江省獨具特色的重要舉措。
一、農村文化禮堂概述
農村文化禮堂是具有地方特色風格的公共綜合性文化藝術活動場所。其主要服務職能為社會宣傳教育、工藝文化演出服務、文化藝術教育普及宣傳和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等。2013年以來,浙江省圍繞“文化禮堂、精神家園”的建設目標,在全省范圍內廣泛開展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將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有效融入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中去,并將科學知識普及、道德理念建設、生活健身娛樂等各個方面滲透到農村文化禮堂的建設中。實踐證明,農村文化禮堂已經逐步演變為富有感召力的周邊農民群眾共同的文化精神樂園,成為新形勢下培育、實踐和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陣地。
二、佛堂鎮文化禮堂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義烏市依據“一村一品”的重點工程,按照“一村一特”的目標定位,堅持“以人為本、功能優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深入和全面挖掘、整合、提升本地特色傳統歷史、人文、生態、旅游特色景觀文化和傳統文化特色產業,著力打造文明的農村亮點,培育禮堂品牌。義烏市鄉村地區一座座風格迥異、各具特色的禮堂在逐步建成,成為裝點美麗和諧的小鄉村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反映各個村莊鄉土風情、民俗文化特色的展示館,更是農村重要節日展示精彩活動的大舞臺。截至2020年10月,義烏市各村鎮已經累計建成各級農村文化禮堂四百余家,其中包括不少的五星、四星和三星文化禮堂。佛堂鎮屬義烏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在義烏市的南部,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佛堂鎮在歷史上是著名的商業重鎮,同時也是風景如畫的旅游勝地。佛堂鎮因佛而名,因水而商,歷史文化底蘊濃厚,素有“小蘭溪”之稱,享有“千年古鎮、清風商埠、佛教圣地”的美譽,為浙江四大古鎮之一。除此之外,佛堂古鎮還榮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國文明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景區非遺主題(實驗)小鎮等榮譽。
在浙江農村文化禮堂資訊服務共享平臺上查詢到,截至2022年佛堂鎮建設的農村文化禮堂在地圖上顯示的總共有三十七家,基本上農村文化禮堂都是由原先的各大宗祠,或者是由村里的大會堂改建而成,場所的設置都依據相應的標準設有的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書畫室、春泥計劃活動室和文化大舞臺這些基本的設施。同時,也要求文化禮堂依據“一村一特”,打造出具有本村特色的文化禮堂,使這些特色成為本村的標志。然而,并不是建成文化禮堂之后就一勞永逸了,如何讓文化禮堂成為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并且可持續地發展下去仍是一個難題。對此,要在不斷的實踐和活動中進行創新和改進,讓之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三、佛堂鎮農村文化禮堂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對建筑物的保護和修繕做得不到位
走進佛堂鎮田心村,隨處可見的是零零散散的古建筑物,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具有現代風格的建筑越來越多,只有走進村子深處才會看到一些遺留的古建筑,并且居住的人很少。對于像這樣有歷史記憶的村落,應該加大力度修復和完善,打造具有本村特色的文化村落,使之更有吸引力。
(二)表演形式趨于同質化,缺乏創新
文化禮堂本應該是展示鄉村文化和體現鄉村記憶的重要基地和窗口,但是很多文化禮堂無論是在文化內容上還是表演形式上,都沒有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和特色文化,缺乏創新精神,導致眾多文化禮堂表演趨同化,難以彰顯各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三)文化的傳承和傳播力度不夠
雖然村中已經建有農村文化禮堂,但是對文化的傳承在很多方面是不到位的。首先是在村內無法進行全方位的傳播,依然有很多村民不知道其功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觀念淡薄。其次,即使文化禮堂會舉辦文藝匯演,也總是老花樣,形式單一。文化禮堂要想在傳播知識、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方面發揮其作用,就不能墨守成規,要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注入新的觀念和思想,在做到傳承文化的同時也要有傳播的意識,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不僅在村中要傳播到位,也要在社會上傳播開來。
(四)缺乏融合發展的觀念
文化禮堂的建設和發展與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且如今經濟飛速發展,要求農村文化禮堂不能局限于內部的發展,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文化禮堂的內容上升為文化產業,無論是農作物產品還是其他具有特點的文化產品,都應積極與外部聯動起來。還有就是積極打造農村文化禮堂的旅游項目,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與旅游產業融合。
四、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策略
(一)深挖本村傳統文化,展示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認真開展宣揚中華主流文化經典的專題教育類活動。禮堂活動應該是黨組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現代主流文化,進一步融入農民群眾文化生活的有效載體,因此應認真開展弘揚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禮儀類的活動,營造一種崇禮尚德的良好風氣。在文化禮堂的功能定位上要做到精準化,不能簡單機械地復制一些樣板村的經驗和模式,統一化建設和運營,而應該根植于鄉土特色,逐步破除農村文化禮堂中文化活動內容的單一和單調問題[1]??梢哉故距l村的歷史遺存、獨特的文化形態、特有的文化習俗和長期以來的生活方式,讓從小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有歸屬感和民族認同感,也讓身處在異鄉的村民能感受到濃濃的鄉愁。這就要充分利用文化禮堂的文化走廊部分,展示本村的優秀傳統文化,舉辦專項文化節等文化活動,使文化禮堂可以更好地發展,持續性地吸引人們參與其中。
(二)建立起展示本村紅色文化的“義烏兵”文化館
義烏市佛堂鎮的葛仙村文化禮堂就設有“義烏兵”名人館,倍磊四村文化禮堂也有義烏兵中倍磊將校簡況的圖片。明嘉靖年間,戚繼光奉命抗倭,為提高部隊素質,先后幾次來義烏招募數批農民隊伍,組建一支新軍。這支部隊經過嚴格訓練,成為戰斗力很強的精銳部隊,趕赴抗倭前線。由于這支部隊勇猛善戰,威震敵膽,屢立戰功,在平倭斗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建立了偉大的功績,被后人譽為“戚家軍”,亦稱“義烏兵”。這些歷史悠久、名人輩出的鄉村,在抗倭、援朝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中都建立了不朽的豐功偉績,在文化禮堂中設有這樣的展館,展現了濃厚的鄉村記憶,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后人。
(三)結合非遺文化,打造專屬于本村的文化特色
佛堂古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名鎮,其中也有很多地方保留著非遺文化。首先是毛陳村的草編文化。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傳統手藝的遺失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保留住傳統文化和傳承傳統文化,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浙江省建設的文化禮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傳統手藝缺失的問題。將其作為本村的特色進行宣傳和傳承,對年輕一代在行為和精神上產生影響,使得本村的文化得到相對完整的保護。其次,田心村的“百子燈”是文化禮堂內展示的一大核心內容?!鞍僮訜簟笔欠沁z傳統項目,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田心村禮堂大廳內常年懸掛和陳放著各具特色、精心制作的精美的“百子燈”、獅子繡球等,具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意味。其中包括六角亭、荔枝燈、珠燈、花籃燈、花瓶燈、走馬燈等在內的各式各樣的“百子燈”造型,如今也成為田心村的標志性物品之一。最后是梅林村的“臺閣翹”非遺文化?!芭_閣翹”是一種民間傳統文化藝術,一般由兩個七八歲的小孩裝扮成婺劇傳統戲中的穆桂英、花木蘭等人物?!芭_閣翹”的興起和婺劇有淵源,它的服裝都是按照婺劇的服裝式樣制作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手藝或者是表演形式在漸漸消失,擁有這些手藝的人們也在漸漸老去,建造這些文化禮堂有利于非遺的保護,使之得到傳承和發展,也能讓更多非遺文化的形式和內涵得到發揚,增強人們對非遺文化的保護意識[2]。積極創新在文化禮堂開展的活動,豐富表演形式,將傳統的手藝和現在流行的風格結合起來,打造屬于本村特有的文化特色,在節假日展示村民制作的草編制品或者是“百子燈”成品,供村民和游客們欣賞,讓更多的普通人接觸非遺文化,交流和傳播非遺文化。
(四)開展線上學習和線上文化傳播
“互聯網+”背景下,文化禮堂的工作人員應該積極組織線上表演活動,讓廣大的農民群眾參與其中,欣賞和感受多種多樣的文藝形式。可以開啟農民點單模式,針對農民的需求制定相應的文化菜單,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使得村民們在線上也能更好地交流和參與。
(五)農村文化禮堂與當地的產業相融合
從內部條件來說,農村也要因地制宜,依據自己的優勢,發展相應的產業,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鄉村文化禮堂除了傳承和發揚傳統民俗、民風之外,還可以結合鄉村傳統文化繼承的現狀進行多元化資源開發,創新發展思路,提升鄉村整體形象。如,可以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的模式,推動鄉村振興[3]。佛堂鎮的六石村是蘑菇專業種植村,依托蘑菇產業逐步壯大起來,村民也依靠蘑菇種植業越來越富足,在六石村文化禮堂內還設置了蘑菇文化館。佛堂鎮稽亭村的釀酒作坊和酒文化都遠近聞名,稽亭村被稱為“紅曲之鄉”,其鄉村文化禮堂中也設置有“紅曲主題展館”。佛堂鎮魯雅村以小商品為依托,大力發展造紙業,加工紙箱、紙盒等產品,已經成為一條龍式的現代紙制品專業村,文化禮堂可以結合當地的產業,打造屬于自己的農作物產品和工業產品展示平臺。
從外部條件來說,佛堂鎮屬于義烏市,義烏現在已經成為國際性的城市,義烏市的小商品市場對于整個義烏乃至全中國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國際貿易之間的橋梁,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義烏市經濟的發展。既然地處義烏,就要利用當地的地域優勢,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外商,為加快農業經濟轉型、增加農民收入、滿足農村精神文化需要提供新的路徑[4]。有一些相關的文化禮堂,在舉辦活動的時候邀請外商來進行文化體驗和文化交流,可以借助這些機會,宣傳佛堂鎮的特色文化產業,讓更多的人了解佛堂鎮的文化產業,吸引更多的商家投資。
五、結語
農村文化禮堂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承平臺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建設好農村文化禮堂,有利于減小城鄉之間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上的差距。農村文化禮堂在建設過程中應做到結合本村特有的文化,展示獨具特色的鄉土文明;在傳承和傳播上利用多媒體技術,使農村文化禮堂走出去;結合非遺文化,開展非遺文化傳承活動,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文化禮堂的建設也要與產業相融合,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整合當地的旅游資源,推動農村文化禮堂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偉.鄉村振興背景下嘉興市農村文化禮堂融合發展研究[J].文化學刊,2021(12):175-178.
[2]蔣旭俊.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中的相互作用[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22):331-333.
[3]許金友.傳統民間文化在鄉村文化禮堂中的傳承研究[J].藝術研究,2018(4):13-15.
[4]茅利榮.推進農村文化禮堂旅游品牌建設的對策思考[J].江南論壇,2015(2):45-46.
作者簡介:
張國婷,中國計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