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義興
“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各地各單位都在爭先推進,取得了一些成績。筆者以為,應當抓住要點,在實踐活動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都走心走深走實,才能換來實實在在成效。
下基層是起始點。下基層是黨員干部的基本姿態,只有把雙腳扎扎實實地深入泥土里,與群眾面對面,才能真正體驗到民間疾苦,才能離群眾更近,與群眾更貼心,群眾才會把掏心窩的話講出來。下基層不僅要身入,還要心入,做到心往下沉,與群眾將心比心、向群眾掏心掏肺。
察民情是著力點。開展好實踐活動,著力點是察民情。干部下到基層中,走進群眾中去,不能一言不發、不能無所作為。既要下得深,也要察得深。要通過進項目現場、進村莊社區、進企業車間、進網絡空間“四進”活動,到處走一走、看一看、問一問,做到敢聽群眾的罵聲、愿聽群眾的怨聲、傾聽群眾的呼聲,多方式聽群眾的苦、多渠道察民間的情、多舉措曉群眾的愿。
解民憂是關鍵點。解民憂是群眾所期所盼,也是開展實踐活動的關鍵點。干部走基層了解民情,解決民憂就是奔著群眾的幸福所去的。如果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實效,只是“車子轉一轉,隔窗看一看,干部談一談”,對于群眾反映的困難不能化解,許下的承諾不能兌現,這樣的實踐活動不但背離初衷,更會適得其反,令群眾反感。因此,真正做到解民憂,核心是“辦實事、求實效”,多想為民解難的辦法、多練為民辦事的本領,做到群眾有難不推脫,幫扶政策不打折,將基層所需所盼之事辦實、辦好、辦成。
暖民心是落腳點。民生為上,情潤民心。開展實踐活動最后的落腳點還是暖民心。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才是衡量我們黨員干部開展實踐活動是否取得實效的唯一標準。群眾的心暖了,我們吃再多的苦也是甜的;群眾滿意了,我們受再多的累也是值得的。只有暖民心,才能聚人心、筑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