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調解員、基層網格員、法制宣傳員、信息排查員、治安巡查員、防火護林員、禁燒協理員……繼“一個村委百塊牌,仨倆干部撐場面”的“掛牌風”之后,一些地方又興起了“鄉村涌進各大員,人少帽多分不完”的“發帽風”。而在某些地方領導眼中,“帽子”發下去,名單報上來,就成了共建共享、精細治理、延伸服務;若再開發個網絡平臺,就成了云上服務、智慧管理、精準治理……對《新華每日電訊》評論中所說的這個現象,你有什么想說的?
“發帽”之風不可長
撐起“面子”沒有“里子”
“人少帽多分不完”反映的是基層“人少事多壓力大”?!鞍l帽子”下移了責任,讓上級部門成了“溜肩膀”,對事業發展有害。一方面加重了基層負擔,以“發帽子”代替增派人手,看似“事事有人干”,實則一人分飾多角,讓基層干部分身乏術、身心俱疲,難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為民服務的實事中。另一方面助長了形式主義,“把說了當做了,把做了當做成了”,讓責任壓實、壓力傳導淪為“空轉”,撐起了“面子”卻沒有筑牢“里子”,經不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 (??? 王哲)
該摘的摘、該甩的甩
從“百張牌”到“系列帽”,說明治理和服務的觸角正在不斷地向基層延伸。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基層干部人少,年輕干部更少,帽多、牌多容易造成接待多、會議多、檢查多、應付多等偏離主責主業的現象。“牌子”該不該掛、“帽子”該不該戴?如何掛、如何戴?應以能否提升基層治理成效、群眾是否有獲得感和幸福感為標準,凡屬形式主義的“冒牌”“花帽”、只擺盆景不務實事的“貼牌”“假帽”、勞民傷財的“假牌”“虛帽”,該摘的要摘,該甩的要甩。
(荊州? 桑欏)
發不發“帽子”工作都要做
基層干的就是“瑣碎事”。上級部門發不發“帽子”,工作都是要做的。有的時候,開展工作發個“帽子”其實更好。有利于增強儀式感。辦什么事戴什么帽,服務對象一看便知,可增加人民群眾的信任感、獲得感。有利于增強責任感。帽子名稱定位角色行業,要求基層工作人員言行相符。“戴帽子”有利于基層工作人員適應角色轉換,提升綜合素質能力。有利于增強資料的完整性?!按髅弊印庇欣诠ぷ鏖_展過程中收集整理資料,避免工作干了一大堆,向上匯報、年終總結時卻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亮點不突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秭歸? 王華)
為基層放權賦能
“發帽”同時要充實“里子”
“發帽子”看似給基層發名號、給身份,實則是甩包袱、壓責任、加擔子。在“發帽”的同時要充實“里子”。要推動力量下沉,壯大基層隊伍,確保有人可用;要推動資源下沉,為基層放權賦能,夯實基層為民辦事底氣;要推動平臺下沉,點燃基層激情,確?;鶎痈刹俊澳_下有路、眼中有光”。身邊有同志、背后有資源、眼中有希望,這樣才能讓“發帽子”變成發動,更好激發基層干事創業激情。(鄂州? 余茜)
讓資源、服務、平臺真正下沉
破除基層“帽多壓身”困境,要抓住主要矛盾,破除體制機制壁壘,著力建立健全聯動融合、集約高效的政府負責機制,將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基層,真正做到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民事民辦、民事民評。要明晰權責事項,厘清基層權利邊界,細化完善村(社區)依法履職、依法協助事項清單,將高頻便民事項下放延伸到村(社區),推動基層賦能減負常態長效。只有上下齊心、協同發力,才能讓不良風氣不再“按下葫蘆浮起瓢”。
(宜昌? 周文林)
減負、免責、強權、賦能
“掛牌風”剛走,“發帽風”又來,究其原因,還是形式主義換了一副新“皮囊”。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須在減負、免責、強權、賦能上做文章。要“減負”,力求實事求是。分清舊帽、新帽、壞帽、好帽,對沒有用處、重復的帽子,進行摘除。要“免責”,完善考核機制。上級工作安排部署要突出問題導向,避免將“帽子”發沒發下去作為考核評價的指標依據。要“強權”,優化用人導向。選人用人,堅決杜絕唯上不唯下,加大群眾評議在干部考核中的得分占比。要“賦能”,持續深化改革。要加大基層改革力度,持續放權賦能,要在人員、編制、財力等方面給基層更多保障。? ? ? ? ? ? ? ? ? ? ? ? ? ? ? ? (荊州? 鄒熊)
精準“發帽” 動態“摘帽”
多措并舉“管帽子”
基層治理要精細化,更要精準化、科學化。要精準“發帽子”、從嚴“管帽子”、動態“摘帽子”。要聚焦基層治理需要,結合上級工作安排和群眾需求,因事制宜、精準設崗,明晰權責、分工協作,提升服務能力。要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統籌運用日??己?、專項考核、年終考核以及群眾評價、民主測評、暗訪督導等方式,加強對“各大員”的日常管理。要定期開展分析研判,對已經完成了的臨時性、階段性工作,要“收帽子”;對名不副實、工作跑偏的,要“扶帽子”;對作用發揮不明顯、不稱職、不勝任的,要“摘帽子”。? ? ? ? ? ? ?(房縣? 葉勇)
多方發力破解“發帽風”
“發帽風”泛濫,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疾在作祟。解決基層干部“帽多壓身、分身乏力”困局,需要多方發力。在數量上做“減法”。要從源頭抓起,以上率下清理規范,認真梳理整合各職能部門責任,摘掉基層不必要的“帽子”。在減負免責上發力。把黨中央關于為基層減負的要求部署落到實處,讓基層干部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為民服務上,真抓實干、輕裝上陣。為基層強基賦能。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強化基層干部綜合素質,推動各方資源下沉,夯實基礎,讓基層有人辦事,有錢辦事,多辦實事。? ? ? ? ? ? ? ? ? ? ? ? ? ? ? ? (隨縣? 黃婉)
讓人才真正用在“刀刃”上
“人少帽多分不完”加重了基層負擔,矛盾還得從根上解決。要量身定制“專屬政策”,力破“人少”困局。要放寬引進條件、加強保障服務、傾斜資源扶持、釋放強勁紅利,讓“天下英才”奔赴基層。要嚴格規范崗位設置,謹防“帽多”虛功。要立足基層實際,因事設崗、因需設崗、以崗定責,給虛設的崗位“瘦身”,避免重復作業,讓人才真正用在“刀刃”上。要精準定位職能職責,嚴格落實“分帽”。要明確分工、統籌安排、壓實責任,確保每一項實事落地有聲,每一聲回響盡顯民“聲”。
(谷城? 張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