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慶 龍丹
武漢市江夏區聚焦組織聯建、區域聯治、發展聯動、產業聯營、人才聯育,以黨建激活城鎮發展、黨建賦能鄉村治理、黨建推動產業興村,為建設“千億城區”夯實組織保障。
聚焦組織聯建,筑牢戰斗堡壘。構建區委-街道黨(工)委-片區聯合黨委-村級黨組織-黨員中心戶五級工作體系,建立街道干部聯系駐點村、村“兩委”聯系村民小組、黨員中心戶聯系農戶的工作機制,實現全區277個村、77個社區包聯責任全覆蓋。細化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機制,對全區802名農村困難群眾和種養大戶實行“一對一”對口幫聯、精準施策。推進“五類村”分類管理,整體提升村黨組建設質量,金口長江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五里界童周嶺村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強化陣地建設,區級財政每年撥付6000余萬元用于保障村級組織運轉,每年投入1000萬專項資金用于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新改擴建。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建立村“兩委”干部備案管理制度,強化村干部待遇與績效考核、集體經濟增長掛鉤,2021年提升村干部待遇30%以上。
聚焦區域聯治,激發共治活力。打造共建平臺,推動村與村黨組織進行聯合,組建成立農村片區聯合黨委46個。烏龍泉街茗泉谷片區組建“四村聯盟”聯合黨委,以“黨建+農業+旅游”模式,打造武漢南部鄉村振興示范區。打造共治平臺,成立全市首個“黨員+鄉賢企業家”聯盟,連續3年召開主題“微峰會”,舉辦線上線下活動,引導各類黨員鄉賢為鄉村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湖泗街海洋村能人楊馳升投資7300萬元,回村發展科技示范項目和休閑生態農業項目,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118萬元。打造服務平臺,組建各類農村志愿服務隊300余支,形成熊桂林黨員志愿隊、五里界幫女郎等服務品牌,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
聚焦發展聯動,夯實內生動力。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龍頭作用,強化街鎮聯動發展,打造五里界旅游集散地、安山康旅小鎮等特色街道。按照“年內領辦70%,三年全覆蓋”的目標,推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積極發展村級新型集體經濟,近三年累計申報省級扶持新型集體經濟發展項目29個,實現收益260余萬元,推動南部鄉鎮形成一批富有成效的集體發展項目。引導組建150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家庭農場200余家,覆蓋全區60%以上村組、農戶,充分發揮農村種養大戶龍頭帶動作用,組織相關部門和農業專家加強技術指導,推動農戶共建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聚焦產業聯營,推動城鄉融合。以“國企聯村”行動為契機,探索村企共建發展新路徑。在全區范圍內全面摸排、擇優推選10個基礎條件好、發展意愿強的農村片區與市屬國有企業進行結對,共擬資源清單、需求清單、共建清單,明確產業、治理、人才等共建項目61個。由區領導包保掛點結對片區,街道班子成員擔任片區聯合黨委書記,與結對企業成立工作隊,定期駐村工作。梳理匯編全區各項涉農政策,組織相關部門針對項目問題實行“專家坐診”。開設“綠色專窗”辦理經濟合作社、注冊合資企業,為推動村企共建項目打通政策障礙。
聚焦人才聯育,確保源頭活水。打好“鄉情牌”,把本地走出去的能人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動員124名在外能人回鄉參加村黨組織換屆選舉,吸引400余名能人回鄉創業。打造“鄉村管家”后備隊伍,公開選聘本土本鄉大學畢業生,實現一村一名村后備干部,構建完善“大學畢業生-村‘兩委后備干部-‘兩委成員-黨組織書記”培養鏈條,推選119名優秀后備干部進入“兩委”班子,其中9名當選為黨組織書記。實施“鄉土人才雙百計劃”,每年列支3000萬元農業產業化獎補資金,引入和留住鄉土人才約1.7萬人,扶持培育年純收入超100萬元的鄉土人才100余名。◆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夏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