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玉 王愛義

摘要:從學校、二級單位和建筑物(安全員)三個層級研究科技賦能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的具體實操事宜,并提出高校消防三級報警體系的具體內容,以期為智慧消防在高校的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消防安全;網格化;三級報警體系;智慧消防
依據三級網格及崗位安全職責,文章重點從三個網格層級的消防風險及角色崗位消防安全責任落實與履職能力,提出高校消防安全網格化的延伸:消防三級報警體系。梳理各網格層級在三級報警體系的風險點、工作內容、科技支撐、職責邊界。整個體系層層銜接、全員參與,做到自始至終、通盤考慮,為高校在智慧校園建設的背景下,技術賦能管理,落實各崗位消防安全責任,提高監管效率與基層消防工作效率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1? 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的必要性
2021年9月份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安全生產工作實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法律法規的條款規定是高校等消防重點單位進行消防安全管理的法理依據。
1.1? 法定職責是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的基礎
依據相關法規,高校的安全組織架構分層級,包括安全責任人與安全管理人、二級單位安全負責人、基層安全人員,三個級別角色的法定職責不同,承擔的安全責任不同。安全管理人推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宏觀掌握安全風險與初起火情應對制度建設,并監督指導二級機構的安全工作;二級機構負責本部門的安全工作落實;基層安全人員承擔安全設備的完好率、安全隱患排查與處警職責、初起火災的撲救等。
1.2? 高校消防工作的實際狀況要求實行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
高校人員密集,多校區,多建筑物及建筑物不同的使用功能,承擔消防預警與初起火災撲救的任務的消防設施設備眾多,致使消防管理情況復雜;安全專職人員少,自上而下的消防工作逐級落實狀態不能實時匯總,導致消防安全形勢研判數據滯后;自下而上的消防隱患報警處置不能實時信息同步,導致消防風險動態評估結果滯后于風險發生。落實各自網格層級的職責,信息同步匯總是必然要求。
1.3? 消防網格化管理是高校消防管理實效性要求
火情隱患與初起火災撲救具有很大的可控性,是否能蔓延為火災事故,取決于是否“第一時間”采取了及時、靈活、有效的救援措施。網格化管理是在高校消防日常工作與異常事件處理場景下各自履職、快速響應的有效工具。
2? 消防三級報警體系是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的延伸與具象化路徑
筆者查閱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的相關研究:
《消防網格化管理平臺設計研究》[1]一文認為,消防網格化建設可以賦能基層網格員消防工作的可量化的檢查流程和標準,消防部門實時監督消防工作,政府部門對企業獎懲督導具體數據支撐,從而提升防火治理能力。
《高校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探究》[2]一文認為,網格化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運用于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中,構建了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組織架構與管理策略,對提升高校消防管理能力水平有重要意義。
《依托數字化平臺的消防網格化管理研究》[3]一文認為,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是適應“智慧城市”“數字城市”的消防治理模式,可以提升消防工作數字化水平。
總而言之,研究者通過安全管理組織建構、角色的崗位職責、實施效果等層面的論述,認為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是適應當下消防工作的治理模式。筆者認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應該是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信息化賦能。
2.1? 網格化管理
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要映射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組織架構及各角色的崗位職責。學校作為大安全網格,履職高校安全主體責任;學校下設若干二級機構,每個二級機構是一個安全網格,是中安全網格,履職本級安全主體責任;二級機構依附在建筑物的物理空間進行日常業務工作,并在其中履職消防安全責任;建筑物配置專職或兼職安全員來進行安全管理,建筑物(安全員)作為最基層網格來履職;因此學校、二級機構、建筑物(安全員)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三個層級節點和責任網格。
2.2? 組團式服務
高校安全管理是以服務學校教書育人科研中心工作為目的。學校公安處作為安全工作的職能部門,已經具備相應的管理架構、崗位與安全隊伍,以“業務精、素質高、作風好、效率高”的面貌發揮其在消防、治安、交通安全、防疫管控等維度的作用。安全工作不只是學校安全管理部門的事情,而是要學校全員參與才能推動的大工程,公安處要安全專業性指導其他部門開展消防工作。
2.3? 信息化賦能
現實狀況中,要盡可能避免三個網格層級之間消防安全管理執行力逐級遞減的情況,以便盡職履責,要求科技支撐下賦能各網格依據法定義務與崗位職責高效率履職。建設高效運作、資源共享的數字化信息平臺,及時便捷地了解各網格消防工作狀況、風險情況、預案情況、設備設施與人員組織情況,便于各網格的崗位履職與安全督導。
就具體措施而言,高校要將消防網格劃分、崗位責任確認及消防安全管理內容與各網格消防風險程度管控融合,建立合法合規的三個網格層級安全管理清單,以符合“管制度必須管落實、管人員必須管考核、管業務必須管到底”的要求。
高校作為消防重點單位和科技與理論的高地,創新消防工作治理模式,護航高校教書育人科研的中心工作,引領社會的發展方向是高校工作的重心。消防三級報警體系是消防安全管理網格化延伸,應用在日常消防工作與異常事件響應處突的場景,科技賦能、支撐學校、二級機構、建筑物(安全員)的三個網格層級消防工作的具象化路徑。
3? 科技賦能高校消防三級報警體系
科技賦能高校消防工作,數據感知非常重要。數據感知可以定義為通過對系統數據的一些特征信息來對數據及映射的現象進行描述,從而實現智能感知消防規則和管理需求,依據預案介入。基層安全員偏重單點信息數據,安全管理人基于崗位業務的宏觀狀況掌握與介入。基于此,科技賦能高校消防三級報警體系體現在三個方面。
3.1? 消防網格信息化
依據學校崗位職責與物理空間劃分為學校大網格、二級機構中網格、建筑物小網格,并關聯消防相關數據,包括消防設備設施、安全人員值守、隱患報警、滅火力量、預案等。
通過劃分消防網格,建設密集而精細的消防安全治理體系,強化各網格的職責履職,精細化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既有常規化和制度化的隱患排查方式,又可新增新型物聯設備覆蓋重大隱患,把風險、隱患排查置于網格之中,有效提升了小網格的隱患識別與處置能力。另外,對網格內的人員密度、房屋功能、消防設備設施、消防風險等信息進行全面而動態的掌握,物聯技術有機嵌入消防網格管理體系,可以更好把握治理對象(人、物、隱患、風險)的動態變化,中、大網格安全管理人適時介入處置。以山東大學為例,校園安全網格化劃分邏輯圖如圖1所示。
3.2? 消防一張圖
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地理信息等技術,將主要信息體現在GIS地圖上,從而實現消防網格信息化數據的動態呈現與管理。數據來源包括人工采集、物聯設備采集、第三方系統平臺介入等。明確數據來源,保障數據的有效性是消防一張圖的基礎。
3.3? 基于業務消防需求的數據呈現與應用
業務需求體現在崗位工作職責,如上所言,小網格的安全員的職責在于報警信息與設備功能可靠性;中、大網格的安全管理人及安全責任人側重在各自網格內的整體消防管理體系建設、整體消防風險識別與介入。崗位的差異引出兩個概念:單點報警、區域消防風險預警。
單點報警可以定義為小網格內的單個隱患、設施設備的報警,處警閉環簡單。最典型的是煙感報警,小網格安全員現場確認,反饋信息,即完成閉環。
區域消防風險預警可以定義為中、大網格消防風險程度的智能識別與預警,閉環流程需要多方完成。典型的場景是消防風險預警為嚴重程度,查看相關菜單數據,可能是人員值守離崗過于頻繁、消防設備設施功能可靠性低于預警閾值等,依據預案或崗位職責開展專項整改或者安全教育等。消防風險動態評估模型、事件復盤菜單、5G消息等消防專業模型與技術應用是業務閉環的重要支撐。
4? 消防三級報警體系的效益分析
4.1? 實現基于小網格的消防設備功能可靠性的智能化管理
對已有消防設備的運行狀態、報警情況及處置率等的管理,未覆蓋重大消防隱患部位,新增智慧用電、無線煙感、視頻AI應用,覆蓋重點部位的重點危險隱患,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監控中心,通知并督導相關人員進行維護、整改,保障設備功能可靠、消防隱患實時預警報警。
4.2? 為三級網格崗位履職、應對突發事件與消防考核提供支撐
實現了集中、大網格的消防風險動態評估,為各層級安全責任人和安全管理人的消防預案完善、消防整改通知等提供數據支撐與預警。
通過全校智慧消防數據大集中平臺,收集、匯總各類設備狀態情況、隱患類型及處置率。可對中小網格的日常消防檢查和管理情況,進行大數據分類、分析,為消防工作管理考核提供依據。
4.3? 為多校區學校消防安全遠程監管提供平臺支持
平臺匯聚了消防設備類型、數量、位置、安全人員、隱患報警及處置情況的查閱和消防信息數據管理、消防風險動態研判評估、消防臺賬數據化、消防事件復盤等全面數據,實現了現場檢查和遠程監管的相結合,加大了日常檢查頻率和檢查力度,提高了檢查效率和檢查質量。
5? 結語
國標《智慧校園總體框架》(GB/T36342-2018)明確提出,智慧校園指的是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化的校園工作、學習和生活一體化環境,這個一體化環境以各種應用服務系統為載體,將教學、科研、管理和校園生活進行充分融合,簡而言之,智慧校園是要建設“一個安全、穩定、環保、節能的校園”。
隨著社會發展,高校面臨的消防風險也在變化。智慧消防政策的深入推進和技術的成熟,在高校場景的應用也逐漸增多。科技賦能管理,管理提升科技價值,高校消防網格化建設與三級報警體系已在途中,成為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校中心工作與師生安全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張耀文.消防網格化管理平臺設計研究[J].今日消防,2020,5(10):4-5.
[2]白海將.高校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9):47-49.
[3]陳宏磊.依托數字寧化平臺的消防網格化管理研究[J].福建電腦,2020,36(11):83-85.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the
three-level fire alarm system in universities
——On the fire protection digital platform
and grid management in the scene of universities
Hu Changyu1,Wang Aiyi2
(1. Shandong University,Shandong? Jinan 250100; 2. Hangzhou Tpson Technology Co., Ltd.,Zhejiang? Hangzhou? 310000)
Abstract: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schools, secondary units and buildings (security officers), the paper studies the specific practical matters of technology empowering the grid of fire safe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paper propos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three-level fire alarm system in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smart fire protection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fire safety; grid; three-level alarm system; smart fire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