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江
摘要:傳統的專家教學、后續操作、理論學習和現場教學在火災調查人員的培訓中起著關鍵作用,而火災現場實驗在人才培養和事故調查中起著重要作用。以火災事故調查為學科,以黑龍江省鶴崗市火災事故調查工作為例,研究了開展火災現場實驗的作用,分析黑龍江省鶴崗市開展火災現場實驗存在的不足,并對開展火災現場實驗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火災調查;現場實驗;調查人才;結果運用
有學者總結了火災事故調查的“十大功能”:火災真相的探索者、火災災害的評估師、防火工作的引導師、滅火救援的評價師、事故處理的建議師、矛盾糾紛的化解師、消防宣傳的素材庫、法規修訂的智能團、科研課題的發現者和性能評估的咨詢人。可見火災事故調查是一門科學,它涉及法學、經濟學、心理學、化學、物理學、電學、材料學等很多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同時由于它的專業性、實踐性強,又是一個邊緣學科,這就使不少消防人員望而卻步,不敢嘗試打開“火災事故調查之門”,造成火災事故調查人才“青黃不接”。
在培養火災調查人才中,專家授課、跟班作業、理論學習、現場教學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既然火災事故調查是一門科學,就應該用對待科學的態度對待它,多做火災現場實驗就是打開火災調查和人才培養的一把“鑰匙”。筆者通過分析當前黑龍江鶴崗市火災事故調查方面的作用和不足,提出做好火災實驗工作的一些建議。
1? 火災現場實驗的主要作用
火災現場實驗的直觀性、科學性及可模擬性,在火災事故認定起火時間、起火原因以及當事人接受起火原因、移送火災刑事案件發揮了重要作用。
1.1? 更加精準確定起火時間
一般情況,報警人發現起火的時間一定不是最初的起火時間,真實的起火時間一定要比發現起火的時間更早一些。認定火災事故第一件事就是要認定起火時間,如果有現場監控視頻,那就相對簡單,調取現場監控視頻,校對好時間,就可以精準認定起火時間。如果沒有監控視頻,靠工作經驗、靠主觀人為猜測顯然是不科學的,這時火災現場實驗就可以發揮作用了。筆者所在的大隊做過一個“盤式蚊香引火”實驗,從蚊香燃燒部分接觸報紙到報紙產生明火的時長是22分18秒,從蚊香燃燒部分接觸硬紙殼箱到硬紙殼箱產生明火時長是52分19秒,中間都有一個長時間的陰燃過程。有了這個現場實驗的數據,再加上火災調查中的綜合詢問、勘驗的結果,我們就能夠得出一個最接近真實的起火時間,可以對起火時間進行一個相對精確的時間。
1.2? 更加精準確定起火原因
黑龍江省消防救援總隊火調技術處曹興君處長帶隊到筆者所在的支隊進行火災調查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曹興君處長介紹了一起運用火災現場實驗的成功案例。某地一個寺廟起火,在火災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一個電暖氣,同時也排除了其他致災因素,當時調查的方向都指向了這個電暖氣,可是第一次做現場實驗時,發現電暖氣無法烤燃現場的可燃物。考慮到寺廟是木質結構的文物古建筑,不允許使用電暖氣,判斷出寺廟管理單位一定是對電暖風采取了遮擋措施,所以第二次實驗時給電暖氣套上了原有的紙殼包裝,這次實驗的結果是電暖氣僅能將紙殼包裝烤變色,不能產生明火。后來發現紙殼包裝上有電暖氣圖片,起不到遮擋效果,就進行了第三次現場實驗,這次實驗將電暖氣覆蓋上了報紙,經過實驗,電暖氣可以烤燃報紙引發明火。通過火災現場實驗,可以清楚地發現電暖氣可以烤燃覆蓋報紙的紙殼箱,這讓很多火災調查員認為的“電暖氣可以直接引燃紙殼箱”這一刻板印象有了很大沖擊。隨后輔以詢問,這起火災事故發生的前因后果就能夠解釋,很快確定了火災原因。
1.3? 當事人更加容易接受火災原因
在作出火災事故認定之前,按照法定程序,我們要召集火災事故當事人到場,說明擬認定的起火原因,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受當事人的文化程度、工作性質、生活閱歷等因素影響,有些本來十分明確的起火原因都會造成當事人的質疑,再加上一些火災事故涉及賠償,那么不同當事人會對火災原因及成災因素做出截然不同的理解,給火災調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牽扯火災調查人員的很大精力。這時如果我們做了火災現場實驗并且邀請當事人全程見證的話,當事人會對消防救援部門做出的火災事故認定更加信服,更容易接受。2021年8月,黑龍江省鶴崗市向陽區的一戶居民住宅發生火災,火災造成一名老人受傷,經消防隊員搶救后送到醫院重癥監護室救治,一時無法接受火災詢問。在火災調查時發現起火時只有老人自己在家,在現場勘驗過程中,能夠確定起火部位位于臥室的沙發,沙發已燃燒炭化,在該處發現了煙灰缸、裝煙葉的鐵盒、打火機、防風帽和一個老花鏡,通過對老人兒女的詢問,也證實了老人常吸自制的卷煙,這時,這起火災的起火原因為老人吸煙引發火災就明確了,但是在詢問老人的子女時,他們否認老人吸煙,老人日常生活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做了“煙頭引火現場實驗”,又反復進行了老花鏡聚光引火實驗,實驗發現煙頭可以引燃沙發的布面材料,老花鏡聚光無法引燃沙發的布面材料,老人的子女出于對老人的愛,內心并不愿意接受老人吸煙引發火災的事實,但面對科學的實驗結果,也接受了這個事實。
1.4? 對放火案件的認定移交起到積極作用
火災現場實驗的范圍不應只是燃燒模擬實驗,還應當包括一些其他的模擬實驗。2021年11月1日,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新富鄉新山村發生一起死亡3人的放火案件。由于火災發生的時間是深夜,當事人均已死亡且現場燃燒非常充分,在火災調查工作之初,案件調查陷入了極大的僵局。火災調查人員就是通過“視頻分析+現場實驗”取得了最終突破。在視頻分析中,調查人員在起火前聽到了“鐺”的一聲,有些類似金屬敲擊的聲音,調查人員隨即做了現場模擬實驗,通過調查人員在現場逐一開關起火建筑的房門,最終確定起火房屋南面加裝的保溫塑料罩棚的金屬房門開關聲音,由于這個房門不在視頻監控范圍,所以視頻監控看不到人員進出,只能聽見開關門的聲音。就是通過這個實驗,確定了起火前有不明身份的人員進出起火建筑。隨后視頻分析發現起火建筑北側停放的農用車車身的反光條處有人影通過,調查人員又進行了模擬實驗,按照時間、高度,推斷出犯罪嫌疑人行走的路徑為十分隱蔽的田間小路,形跡十分可疑,這些現場實驗的結果對這起案件最終順利移交公安機關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也給放火案件的移交辦理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2? 當前開展火災現場實驗存在的問題
雖然火災現場實驗在火災事故調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火災調查人員輕視了小火的實踐意義、低估了現場實驗的參考價值、疏忽了現場實驗的嚴謹性和缺失科學齊全的實驗條件、平臺,造成當前開展火災現場實驗還存在問題。
2.1? 輕視了“小火”的實踐意義
有人認為,火災事故調查是需要積累的,火災調查人員經歷的火場多經驗和閱歷就豐富,這種論調往往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認為自己火調業務不精是參與調查的火災太少所致。但是在消防救援部門實際工作中,往往對一些沒有爭議的“小火”采用了簡易調查程序或火災事故登記的方式處理,往往聽取當事人的“一面之詞”定案了事。火災調查的任務不只是調查火災原因,還有總結火災事故教訓,相應查清原因,總結教訓更加重要。如果能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一個現場實驗,我們就會對一起火災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對自身工作經驗的提升很有幫助。
2.2? 低估了火災現場實驗的參考價值
很多火災事故調查人員認為火災現場實驗的結果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只能作為調查火災事故的參考,現場實驗的意義不大,還浪費時間、人力、物力,不如從詢問、現場勘驗多下手,這種想法其實是低估了參考的作用,現場實驗能夠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火災原因認定是否正確,比如某個火災認定是煙頭引燃紙張造成火災,那么煙頭是否能夠引燃紙張呢?只有現場實驗的結果才有說服力,它會使你的火災事故認定更加科學、更加站得住腳。
2.3? 疏忽了火災現場實驗的嚴謹過程
火災現場實驗實際上是對火災發生過程的一種復原,所以火災實驗條件越接近火災現場實際,實驗結果的參考價值就越高。所以實驗必須要在火災現場做,在發生火災同樣的時間、天氣條件下,實驗選取的材料要最大程度與火災現場的可燃物、點火物相符,如果沒有嚴謹的態度和過程,實驗的結果必定南轅北轍,但在現實工作中,由于火場的復雜性,這樣的條件是不可能完全實現的。
2.4? 缺乏火災現場實驗的平臺建設
近年來,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基礎設施有了長足進步,消防員辦公、生活、訓練的條件越來越好,但模擬火災實驗的平臺相對缺乏,我們應該根據條件建設一些火災實驗室,購置部分火災實驗的設備和裝備,對本地區一些常見的火災類型進行模擬,能夠用于研究一些常見可燃物的著火規律、火災蔓延規律等,這對提高我們的火災調查業務能力以及指導消防監督、滅火救援、消防宣傳等工作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火災現場實驗人才缺乏,火災調查人員少,專職的火災現場實驗人員更少,地方院校及機構也沒有專門的火災現場實驗人員,缺乏相應的溝通聯動協作機制,需要進一步加強火災現場實驗平臺。
2.5? 缺少火災現場實驗的豐富類別
在火災調查過程中,我們往往只注重進行燃燒實驗,有時候對其他實驗并不是十分重視,但在放火案件移交過程中,比如前述的開關門模擬實驗、可疑人員活動軌跡模擬實驗也十分必要。消防體制改革以后,消防部門和公安機關已經不再是一個部門,在放火案件的移交過程中,必須要通過嚴謹的調查,找出放火案件的確鑿證據,只有這樣,放火案件才能夠順利移交公安機關。
3? 做好火災現場實驗的建議
通過分析火災現場實驗的作用和日常工作中的不足,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就如何做好火災現場實驗工作提出幾點意見和建議。
3.1? 火災現場實驗要“能做就做”
我們要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去對待火災事故調查,絕不能夠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去做這項工作。無論是適用一般程序、簡易程序還是火災事故調查登記的火災事故,只要有做現場實驗的條件,就應該去做火災現場實驗,力求把火災事故調查清楚,還原火災事故的真相,讓當事人和更多的群眾吸取火災事故的教訓,進而做好火災防范工作。
3.2? 火災現場實驗要“反復多做”
火災現場實驗是一種模擬實驗,既然是模擬,它就和真實的火災現場有一定的差別,所以實驗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做火災現場實驗時,不能以一次實驗的結果為準,要多做幾次,綜合實驗結果產生的結論更加接近事實,更加具備參考價值。火災現場實驗的豐富類別也要“反復多做”,對火災現場實驗在不同時間段、條件下及外界干擾的情況盡可能還原原始狀態,通過反復多做,做出科學的結論。
3.3? 火災現場實驗要科學嚴謹
在做火災現場實驗時,我們要始終秉持科學嚴謹的態度,規范實驗的程序,在場景還原方面要最大限度還原真實火災場景,在實驗物品的選取方面要盡量選用和實際物品一致的品牌、型號,對時間、氣候等自然條件的選取也要最大限度地符合起火當日的條件,要到氣象部門調取實驗當日的氣象證明與起火當日的氣象證明進行對比,在實驗過程中,要做到程序規范,邀請當事人到場見證,并對實驗物品進行確認。實驗結束后,要留存影像資料,制作火災現場實驗記錄,形成工作閉環。
3.4? 火災現場實驗要注重結果運用
要建立火災現場實驗數據庫,對火災現場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切實掌握物品著火的溫度條件,摸清火災蔓延的一般規律,以及火場轟燃、回燃等變化的條件,把這些數據運用到日常工作中。比如剛發現起火多久是撲救初期火災的最佳時間,火災發展到什么程度就必須要撤離現場,生活中什么樣的不良習慣可以引發火災,火災撲救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安全事宜,把這些鮮活的、科學的實驗結果運用到對社會單位和群眾的消防宣傳之中,運用到日常消防監督檢查之中,運用到對消防員的滅火救援培訓之中,往往比照本宣科式的宣傳、對照規范找隱患式的檢查、填鴨式的培訓更加有效,更能引起共鳴。
3.5? 火災現場實驗要建設平臺
有條件的單位要建設火災科學實驗室,配備必要的實驗房間、設備、器材,針對轄區常見的、多發的火災事故類型,開展有針對性的模擬火災實驗,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火災實驗數據和報告,指導基層單位更好地開展火災調查工作。同時,各單位還要做好火災現場實驗人才培養,與地方高校、科研機構建立聯動培訓機制,建立火災現場實驗人才庫,搭建好火災現場實驗器材和人才培養聯動的平臺。
火災調查責任重大,任何疏忽都關系到人命,試想一旦火災原因調查錯誤,如何對得起逝去的生命和亡人的家屬,如何對得起廣大百姓和地方政府的信任。消防救援部門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科學嚴謹的工作對待火災調查工作,在做好調查詢問、現場勘驗、視頻分析等工作的同時,充分認識火災現場實驗的重要作用,通過能做多做、應做盡做,多開展一些火災現場實驗,搭建火災現場實驗平臺,充分利用綜合手段科學確定起火原因,用扎扎實實的火災調查工作,使廣大市民了解火災危害,提高消防安全素質,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GA/T 812-2008.火災原因調查指南[S].
[2]GA 1301-2016.火災原因認定規則[S].
[3]GA 839-2009.火災現場勘驗規則[S].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fire field
experiment in fir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Liu Peijiang
(Hegang Municipal Fire and Rescue Brigade,Heilongjiang? Hegang? 154100)
Abstract:Traditional expert teaching, follow-up operation, theoretical study and field teaching play a key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fire investigators, while fire field experi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accident investigation. Taking fire accident investigation as the subject, taking the investigation of fire accident in Hegang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role of carrying out fire field experiments is studied,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carrying out fire field experiments in Hegang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carrying out fire field experiments are proposed.
Keywords:fire investigation; field experiment; investigation talent; result app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