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鳥與新型安全帽
啄木鳥一天可發出約600次的啄木聲,每啄一次的速度可達每秒55千米,比空氣中的音速還快1.6倍,而它的頭部搖動的速度更快,約每小時2080千米,比射出的子彈還要快1倍多。啄木鳥頭部所受到的沖擊力約為所受重力的1000倍,相當于一輛時速為56千米的汽車撞在一堵墻上所受到的沖擊力的10倍。為什么啄木鳥的頭部可以承受那么大的力卻不會得腦震蕩呢?原來,它的頭部構造與眾不同,腦殼非常堅硬,周圍還有一層海綿狀的骨骼,里面吸附著很多液體,能起到消震的作用,頭部兩側還有強有力的肌肉系統,也能起到防震作用。科學家由此得到啟示,設計了一種新型安全帽:外殼堅固,里層松軟,帽子下部有一個保護領圈,避免因突然而來的旋轉運動所造成的腦損傷。
潛艇的外形像海豚
海豚的游泳速度每小時可達100多千米,輕而易舉地超過現代潛艇的航速,海豚游泳快的秘密在哪里?仿生學家解剖了海豚,發現其皮膚的特殊構造是游得快的主要原因。海豚的皮膚外面的表皮薄而富有彈性,里面的真皮像海綿一樣有許多小孔,小孔之間充滿了液體。這種皮膚能吸收和消除阻礙前進的水流漩渦,使水流從它表面順利通過,因而游得快。仿生學家模仿海豚的皮膚,用富有彈性的有機材料制成一種多層的潛艇外殼,潛艇穿上這層人造“皮膚”,航行時阻力可減少一半,航速提高了1倍。
戰斗動物兵
訓練動物參戰沒有什么稀奇的,但人們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創造一些智商高、體力強、動作敏捷和繁殖速度快、飼養簡單的動物,充當“戰斗動物兵”你聽說過嗎?1992年,世界上第一頭帶有人類遺傳特征的短吻、小眼睛、大耳朵,被稱為“阿斯特里德”的豬在倫敦降生了。到第二年,英國就有37頭豬帶上了人類基因。科學家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跨物種器官移植,以解決目前移植手術中器官來源不足的難題。
神經網絡計算機
1989年,日本三菱電器公司試制出世界上第一臺光學神經網絡計算機,該機能識別26個字母。現在,在美國、日本、俄羅斯和西歐諸國,已有多種神經網絡器件、神經網絡軟件包和神經網絡計算機問世。神經網絡計算機在美國被列入國防科研項目之中,它在軍事上可得到廣泛的應用,如可用于景物的圖像識別,雷達和聲吶的信號處理,以及目標識別、自動控制系統、智能機器人等。
生物傳感器
把生物活性物質,如受體、酶、細胞等與信號轉換電子裝置結合成生物傳感器,不但能準確識別各種生化戰劑,而且探測速度快,判斷準確,與計算機配合可及時提出最佳防護和治療方案。生物傳感器還可通過測定炸藥、火箭推進劑的降解情況來發現敵人庫存的地雷、炮彈、炸彈、導彈等的數量和位置,它將成為實施戰場偵察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