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珊 張興邦


清涼夏日綠疊翠,皇甫故里杏飄香。近日,固原市彭陽縣1.77萬畝杏林碩果累累,2022年預計產量達400萬斤的彭陽紅梅杏將實現綜合產值近億元。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的同時,紅梅杏也變成了彭陽縣的一項優勢特色農產品,從小農經濟變成商品經濟。
“我們以紅梅杏產業聯盟協會為統領,以合作社為骨架,通過建立‘協會+合作社+大戶銷售模式,把分級、包裝、收集運輸放到田間地頭,形成了合作社與農民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經濟聯結體和利益分配長效機制。”在寧夏(彭陽)紅梅杏開園節暨六盤山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展銷活動啟動儀式上,彭陽縣縣長周浩介紹,彭陽縣將通過擦亮更多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推動更多的像紅梅杏這樣的優勢特色農產品走向更大市場。

紅梅杏是西伯利亞杏和東北杏雜交的品種,20世紀80年代被引進到固原地區種植。彭陽縣自2008年以來大規模進行栽植,截至目前,紅梅杏種植30畝以上的集中連片面積達1.24萬畝。為做好紅梅杏產業發展,彭陽縣優選紅梅杏營銷組織21家,開展“紅梅杏”地理標志農產品銷售授權,并根據銷售進行分級,通過線上線下同步促銷,推進“彭陽紅梅杏”品牌化發展。
“2017年,我從北京返鄉創業,通過成立合作社,流轉村里21戶村民的600畝土地進行種植杏樹,今年掛果達30多萬斤,其中優質果品達10多萬斤。”來自彭陽縣城陽鄉楊塬村的返鄉創業青年歐陽涌澤告訴記者,他希望通過種植杏樹,在幫助村民致富增收的同時,能夠改變家鄉的生態環境,打造一片綠水青山。
目前,彭陽縣通過探索出“生態+文化+旅游”有機融合、協同開發的新模式,打造了“山花節”“梯田節”等一系列文旅節慶品牌,研發出紅梅杏、朝那雞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實現了生態增綠、旅游增收、產品增富,成為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和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