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紀念著名藝術家祝大年先生誕辰105周年,“寫生·創作:祝大年藝術作品展”開幕式·研討會·作品捐贈暨“祝大年廳”揭牌儀式于2021年12月7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馬賽,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策展人杜大愷,祝大年長子祝重壽先后致辭。開幕式上,祝大年家屬向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捐贈祝大年繪畫作品及文稿30件套共計71件,彭剛為祝大年家屬頒發捐贈證書。為紀念祝大年先生的繪畫成就,清華藝博特將8號展廳冠名為“祝大年廳”,開幕式上,彭剛、馬賽、祝重壽和杜鵬飛為“祝大年廳”揭牌。開幕式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主持。在隨后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來自美術界及設計界的十余位專家學者:杜大愷、劉巨德、王懷慶、唐薇、彥東、陳池瑜、劉人島、吳晞、白明、袁加、宿利群、李大鈞、張敢、曾輝、文中言分別對祝大年先生的藝術創作經歷、繪畫風格與成就,以及美術教育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學術研討會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敢主持。
祝大年先生是我國現代陶藝、現代壁畫、現代工筆重彩畫的開拓者之一,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家,曾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授。先生早年就讀于國立杭州藝專,18歲轉入國立北平藝專后,經蔡元培先生推薦赴日本學習陶藝,師從日本人間國寶富本憲吉、北大路魯山人。其60年藝術生涯中,他在所從事的藝術門類中,幾乎都做出了杰出的成就:他主持設計的建國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一座高峰;他為首都機場創作的壁畫《森林之歌》是中國壁畫藝術史的一座里程碑;他的工筆重彩直追古人笑傲西方;他的鋼筆畫堪稱教科書般的經典。他的作品藝術風格鮮明,表達一種獨特的審美。他的作品追求一種在傳統基礎上的東方與西方、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東方風格。他的作品取精微而抒廣大,遠看有宏偉氣勢,近看又精致入微。他的重彩畫是在寫生提煉的基礎上,并賦予其對色彩造型意境的追求,以構建成他心目中美好的烏托邦。
中國古代繪畫鮮少面對景物寫生完成,多半是通過目視、心記與神會完成其創作,寫生是由西方傳入的,是近代以來中國的藝術漸次趨向表現現實的歷史選擇,并成為中國藝術創作中被廣泛接納的一種方式。此次“寫生·創作:祝大年藝術作品展”是一個主體性較強的專題展,是寫生和創作的對照展,90余幅作品分為兩類:一是寫生作品,二是借助寫生完成的作品。將兩類作品并置展出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模式:一方面可使觀賞者領略寫生與創作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使觀賞者對祝先生獨特的創作路徑獲得直觀的認識。通過本次展覽,可以使觀眾對中國重彩工筆畫寫生的目的、方法和意義有更為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