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山西省呂梁市人民醫院1971年建院,1974年開診,現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建院51年來,在呂梁這片紅色的熱土上,幾代人櫛風沐雨、大醫精誠,守醫者仁心,行仁者醫道,管理體系更加完善規范、學科建設進一步優化、人才梯隊建設持續壯大、科研教學工作逐步提升、信息化建設升級換代、醫療設備國內領先、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翻天覆地變化,為老區人民群眾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8月2日,記者隨山西省衛健委“媒體走基層”活動來到呂梁市人民醫院。
“藥已經配好了,我過來就可以取了,更加節約時間,方便快捷。”在中藥方取藥窗口,患者家屬劉大爺告訴記者,“現在醫院還可以自己在自助機打印報告單,過程很簡單,我們中老年也會操作,這下再也不用排長龍了。”
據了解,2021年度電子病歷信息化系統應用水平被山西省衛健委評定為4級。醫院借助“互聯網+”模式,在加強醫療質量、保障患者安全、優化就診流程、提升服務效能等方面進行了全流程的信息化支撐,實現了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全面改善了醫療服務和患者的就醫體驗。
2020年,醫院升級完善了HIS系統、CIS系統、LIS系統、PACS系統、病案管理系統、病歷示蹤系統、病歷翻拍系統、質控管理系統等業務系統,實現了全院數據共享和初級醫療決策支持。2021年,隨著新門診樓的投入使用,門診增加15臺自助機實現了建檔、預約掛號、繳費等功能,9臺檢驗檢查自助報告機實現自助取報告單、取片等功能;4臺“云影像”報告機實現掃碼即可在手機上查詢影像數據;依托健康山西平臺,實現網上預約掛號、診間支付、報告查詢等功能,信息化建設打通了精準醫療和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全方位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縮短了患者的就醫時間,實現了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全面改善了醫療服務和患者的就醫體驗。
2020年以來,呂梁市人民醫院新建綜合門診樓全面投入使用,住院部和舊門診的維修改造也先后完成。醫院目前形成了現有“一院三區”,即醫院本部、南院區和科教基地的總體規模,醫療環境大變樣。
醫療環境好了,醫療設備也跟著“鳥槍換炮”。醫院先后引進了德國西門子3.0T超高端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美國GE128排超高端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儀、美國GE雙板懸吊高端數字化直接成像系統等國內國際先進的醫療設備,總價值近2億元,極大地提高了臨床的診斷能力和水平。
“CT檢查快速、安全、準確,臨床應用日益普及,隨著CT硬件軟件及技術的飛速發展,除全身各部位常規檢查外,新的檢查技術不斷推出:能譜技術、低劑量技術、低對比劑技術等。胸部低劑量CT篩查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篩查工具,雙能量CT痛風診斷技術可早期診斷痛風,也可有效區分尿酸鹽結石和非尿酸鹽結石。”在醫院放射科,記者一行了解完CT的臨床應用,醫院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張躍星又帶記者來到另一處,向記者介紹著玻璃里的大家伙:“這是MAGNETIM? Skyra磁共振系統,是德國西門子公司最新、最先進的3.0T場強大的孔徑磁共振系統,主要滿足于頂級綜合性醫院的高端臨床及科研需求,具有綜合性能強,設備穩定性高的特點。國內綜合排名前20醫院幾乎都配置有MAGNETIM Skyra磁共振系統。這些高科技醫療設備極大地提高了臨床的診斷能力和水平。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安心就診。”
“這是我們醫院的‘網紅護士杜云錦!”呂梁市人民醫院宣傳科主任劉建輝介紹道。2021年1月28號下午,呂梁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護士杜云錦因跳上飛奔的擔架車搶救心跳驟停患者而成為“網紅護士”,有網友稱之為“云錦跳”,其救人事件被人民日報、新浪、搜狐、網易等數以百計的全國媒體報道。
除了大眾熟知的“網紅護士”,還有在湖北疫情最為吃緊的時候,醫院選派6名醫務人員逆行出征,在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中貢獻了呂梁力量。在去年組建呂梁首支整建制援非醫療隊,6名醫師組建了第24批援多哥卡拉—東戴醫院醫療隊,赴非洲開展為期一年的醫療援助任務……
一面面錦旗,一封封感謝信,傳遞著患者的感恩之情,也彰顯著呂梁市人民醫院的大醫精誠與責任擔當。作為呂梁山上區域醫療中心,只有不斷加強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構筑人才建設戰略高地,才能為醫院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只有持續打造具有呂梁特色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才能護好呂梁市人民群眾健康的生命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