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從種植到管理再到收獲都是智能數字化處理,傳統農業生產力和生產模式正在悄然改變。7月26日,《科學導報》記者在晉中國家農高區看到,一批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無人化的高新技術正在全力帶動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
一個人管理多座大棚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晉中國家農高區,水肥一體化精準農業解決了這一問題。
在設施大棚內,各類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作物的生長數據,通過智慧大腦精準研判,什么時候給水、什么時候給肥,農戶只需要動動手指,經過全面操控,水肥、農藥便可以實現自動噴淋,這就是AIPA智慧決策精準農業系統。
現如今在晉中國家農高區的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各類大棚已經全部列裝了這套系統。從一群人到一個人,不只是數量的改變,更有質量的提升。通過精準給肥等措施,企業、農戶可以預判到作物從下種到成熟的全過程,設施農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蝶變。
在農事生產的過程中,農機具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在晉中國家農高區,超級無人拖拉機和可換電無人駕駛植保機等新型智慧農機具已經進入最后的中試階段,不久便可全面推廣,滿足農戶的種植需求。
與傳統農機相比,新型無人農機具的優勢在于全天可換電操作,不受晝夜時間限制,不僅節約了時間,更節約了經濟成本。同時,這些設備都列裝了導航系統、數據采集系統等智慧元件,避免了重復播種、遺漏播種的可能,使播種這一重要環節更加精確。農戶只需通過操控元件規劃好路徑,新型無人農機具便能滿足作物整個生長周期的植保需求,實現了農戶“種田不下田”。
近年來,晉中國家農高區引進大數據智慧決策系統、智能農機具、無人化技術等新型手段,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為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