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能容納近百人的教室里,密密麻麻坐滿了中國學生,甚至連授課老師也是中國人。不久前,路明非將這段視頻上傳到社交平臺,引發網友熱議。然而,這并非國內大學的上課景象,視頻中的地點是英國的諾丁漢大學。路明非就讀的會計金融碩士專業今年的學生人數在180人左右,其中約160名是中國學生。這種現象被留學生群體戲稱為“反向留學”。
商科是“重災區”
今年夏天剛到英國的路明非,留學初衷是“混個文憑”。對于這一想法,他從不遮掩。
他也考慮過在國內讀研,但擺在眼前的現實很殘酷。教育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457萬,創下歷史新高,較上年增加21%。與之形成反差的是招生總人數,2022年約為110萬人,考研“上岸率”僅為24%。
路明非本科就讀于國內一所三本院校,據他了解,該校的考研率僅為1%,他不想浪費時間備考。另外,路明非大學擔任學生會主席和班長,考試成績專業第一,得過國家獎學金和不少榮譽。出國留學便成為最優選項。
他的選校邏輯簡單粗暴,“美國簽證比較麻煩,澳洲學制長,英國就一年。”于是一口氣申請了數十所英國院校。
排除個別學校的“水專業”項目之后,他還拒絕了幾所較好的學校,擔心自身的語言水平有限,“即使去了也聽不懂”。最后諾丁漢大學的會計金融專業成為一個折中選項。
“反向留學”這一現象,與學校、專業選擇有較大關系。商科一直是“重災區”。
森森對此深有體會。五年前,他在美國中部一所以理工科見長的大學攻讀金融碩士專業,“整個專業40多個學生,有30多個中國人。”他回想了一下,印度學生人數次之,美國學生則屈指可數。
“我當時申請的時候,學校的中國留學生號稱全美第三多。”但這所學校錄取的標準并不低,對標化成績和過往實習經歷都有要求。根據該校官網,森森就讀的金融碩士專業在全美排名第七。
就讀于澳洲昆士蘭大學應用金融碩士項目的杜琛亦有同感,他已記不清這個專業的具體人數,但“中國學生最多”是最直觀的印象。
傳媒專業也受到中國留學生青睞
在各大商科碩士項目被中國學生擠滿的同時,一些海外院校的傳媒專業也受到中國留學生青睞。
一位正在英國利茲大學就讀傳媒碩士,自稱曾是湖南衛視編導的用戶在社交平臺發帖稱,所在的專業共30個學生,其中27個是中國人。“一回頭以為自己進了新東方大班課。”
這并不意味著該學院來者不拒。利茲大學傳媒學院的八個碩士項目均對中國院校申請人設置了門檻,只有在官方公布的院校名單上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
南加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最新公布的2022年秋季碩士研究生數據顯示,傳播管理專業共有150名碩士入學,中國學生就有91名,占比60%;數字社交媒體、全球傳播專業分別有99名、62名新生,中國學生占比分別高達76%、68%。
除商科外,據路明非觀察,學校的一些社科專業里中國學生人數也過半,“我們學校工科專業的中國人也不少。”
長期以來,中國留學生數量在國際學生中始終居于首位。美國國際教育學會發布的Open Doors數據顯示,在2020/2021學期中,中國和印度學生占53%。中國依然是最大生源國。在美持F1學生簽證的中國留學生總計31.7萬人,印度學生16.8萬人,僅為中國留學生的一半。
談及畢業后的職業規劃,路明非很明確打算回國發展,希望能夠進入老家的國企。
森森回國后,進入一家國企工作,工作第三年,他意識到穩定的生活狀態并非是自己追求的,于是在去年申請了美國一所頂尖大學的轉碼項目,并成功錄取。在即將到來的冬天,開啟新生活。(文中路明非、杜琛、森森均為化名)(據界面新聞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