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酒后讓朋友任某送其回家。任某開車不老練,連續“磨”幾次,都未能將車從車位上開出來。王某見狀“挺身而出”,將車從車位上挪至道路上行駛約11米,準備交由任某駕駛時,被執勤民警當場查獲。
經鑒定,案發時王某血液中乙醇含量為189.33mg/100ml,超過80mg/100ml的醉駕認定標準。檢察機關以王某涉嫌危險駕駛罪向法院提起公訴。
法院經審理認為,王某醉酒后駕駛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血樣提取登記表、司法鑒定意見書、證人證言、勘查筆錄等證據證明醉駕事實清楚,其行為已構成危險駕駛罪。公訴機關指控罪名成立,應依法懲處。
根據王某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及其認罪態度,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等法律規定,依法判決王某犯危險駕駛罪,免于刑事處罰。
法官釋法
危險駕駛罪是典型的行為犯,不以發生具體危害后果為構成要件,只要行為人實施了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就推定其具有發生危害結果的緊迫(高度)危險。因此,以駕駛距離較短、速度較慢為由主張醉酒駕駛沒有危險,理由上難以成立。
但對于行為人出于符合情理的駕駛目的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在定罪處罰時應當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
本案中,王某一開始并無醉酒駕駛機動車的主觀故意,而是在其朋友不能將機動車從車位駛出時,才產生醉駕犯意,故其主觀惡性明顯小于其他主動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行為人。另外,王某行駛距離短、速度慢、未發生嚴重后果,且其具有認罪悔罪表現。綜合考慮以上情節,對王某給予免予刑事處罰符合法律規定。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