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脾”屬于人體五臟之一。涵蓋現代醫學消化系統的功能,不單純指“脾臟”的概念。脾虛的人大多會出現這6個異常癥狀:大便不成形、疲勞乏力、身體腫脹感、抵抗力下降、面色萎黃、怕冷。
中醫怎樣應對“脾虛”?
1、運動養脾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四肢。應該選擇適當的體育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
2、保暖養脾
中醫告訴我們,身體中出現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沒有做好保暖造成的。在春寒料峭的時候,脾胃虛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飲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
3、飲食養脾
飲食應以清淡、富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不要吃過于油膩的燒烤油煎食品。
4、情緒養脾
飲食進餐時心情舒暢,不帶著情緒進餐。平時管控情緒,少計較得失,多養德助人,收獲快樂,緊張時聽聽音樂,有一份自己的喜愛,從中獲得樂趣能有助于養脾。
5、藥物調理
中醫強調整體觀,脾虛要根據患者整體情況,運用中醫望聞問切,辨證論治,君臣佐使,理法方藥,為您進行調理。
(摘自《潯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