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和

根據《青島市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五年規劃(2022-2026年)》和《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今后五年,青島將通過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提升投資貿易集聚能力、提升重大平臺開放能級、提升國際交往合作水平四個方面推動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到2026年,青島全球通達能力、鏈接能力、配置能力、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在全球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中具有一定地位。港口集裝箱國際中轉比例達22%、國際通航城市數量達50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7600億元,貨物進出口超1.3萬億元,服務進出口1800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過千億元,實際使用外資達75億美元,在青各類總部企業超500家。
國際門戶樞紐功能是青島增強城市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樞紐是全球投資貿易網絡的樞紐節點,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鏈接;門戶是國際資本、技術、人才、數據和貨物等各類要素進入中國的首選通道。多年來,始終走在國家開放最前沿的青島,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基礎優勢愈加成熟。
青島的戰略疊加優勢日益凸顯。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中肩負重大使命,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中處于重要地位。上合示范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重大開放平臺獲批建設。
青島的交通通達能力顯著提高。青島港鏈接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個港口,2021年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居全球第4位、第6位。4F級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通航覆蓋全球126座城市,洲際直飛航線11條,新開行27條國際國內班列,海鐵聯運量穩居全國沿海港口城市首位。
青島的開放經濟能級不斷提升。投資貿易合作遍及230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貨物進出口8498億元,規模位居全國第9位,服務貿易進出口超1100億元。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壯大,跨境電商進出口突破300億元,全省首單以人民幣計價的跨境易貨貿易完成通關測試。實際使用外資61.7億美元,位居計劃單列市第二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接近6000億元。
青島的國際交往水平持續提升。成功服務保障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重大國際活動。外國駐青領事機構3家,友好城市、友好合作關系城市達83個,與61個國家(地區)的111個城市(省州、機構)建立經濟合作伙伴關系。連續10次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
對標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城市,青島確定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并制定《青島市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五年規劃(2022-2026年)》和《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將聚焦“門戶”和“樞紐”兩大功能,圍繞構建國內大循環重要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戰略鏈接,打造服務山東、輻射黃河流域、東接日韓、北接蒙俄、南連東盟、西接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未來五年,主要通過提升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投資貿易集聚能力、重大平臺開放能級、國際交往合作水平四個方面推動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
實施的“八大具體行動”分別是:“門戶通道暢通行動”,包括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提升膠東國際機場門戶樞紐功能,完善“四網五向”鐵路交通網和“路網暢達、優質高效”的現代化公路體系;“物流體系增效行動”,包括高質量發展現代物流產業鏈、創新應用供應鏈體系和提升多式聯運綜合服務能力;“招商引資突破行動”,包括提升招商引資質效、總部經濟培育增能和發展外資研發中心;“對外經貿拓展行動”,包括高質量發展貨物貿易、創新發展服務貿易和提升對外投資競爭力;“國際消費提質行動”,包括培育消費品牌矩陣、打造消費新地標、創新引領數字消費、釋放文旅消費潛力等方面;“數字經濟賦能行動”,包括建設數字信息港、提升數字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數字貿易平臺能級和完善數字貿易治理體系;“開放平臺提升行動”,包括高質量建設上合示范區和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創新發展臨空臨港產業示范區和經開區綜保區;“國際交往深化行動”,包括推廣世界城市形象、拓展國際交往渠道、培育高端交流載體和優化國際公共服務。
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三個走在前”,其中第一個就是“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這與中央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一致的。圍繞“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青島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突出“樞紐型”發展導向,就是要放大開放通道作用,深度鏈接國內外資源和市場,打造國際門戶樞紐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