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行山野
從青海西寧沿著公路一直向西南行駛,過了花石峽,就來到了藏羚的“家”,這里幾乎是藏羚分布的最東端。要想真正目睹這種高原動物的颯爽英姿,可可西里則是最佳目的地。沿著青藏公路,從不凍泉向北進發,一路都有可能與這些神秘的高原精靈擦肩而過。
藏羚通常棲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開闊生境,包括草原、草甸以及荒漠環境。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想要來到這里都很難,更別說遇到生性機警的藏羚了,這是藏羚神秘的原因之一。每年春天,雌性藏羚會從越冬地向北遷徙,5-6月到達產仔地生產,每胎通常只產一只幼崽。藏羚的“旅途”長達300公里,是世界上少數幾種能完成這樣長距離遷徙壯舉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那雄性藏羚呢?在遷徙時,雄性藏羚會完全離開雌性藏羚,只在相對較小的區域活動,有的甚至不具遷徙習性。
“羊”生多艱,藏羚除了要穿越數百公里的荒涼環境外,可能還要穿越人類的“槍林彈雨”。在過去的數十年間,藏羚被人類大量盜獵捕殺,以獲取“羊絨”用于制作價格高昂的沙圖什(shahtoosh,指用藏羚絨毛織成的披肩)。這使得藏羚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我國政府為了保護藏羚,將其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電影《可可西里》就是改編自藏羚保護先驅索南達杰的真實故事,十分震撼。
作為中等體形的羚羊,雄性藏羚的雙角可長至70厘米。除了狼和棕熊以外,藏羚幾乎沒有天敵。而原本神秘的它們,由于人類的盜獵變得舉世聞名。所幸的是,隨著保護措施的不斷提升,藏羚的種群數量也呈上升趨勢。青藏鐵路還為藏羚特意增設了遷徙廊道,在不凍泉站周邊都有機會目睹藏羚群從青藏鐵路下奔馳而過的和諧畫面。我也曾試圖“快速”爬上小土坡拍攝這一唯美景象,但可可西里地區氧氣濃度實在低得可憐,若沒做好充分準備,千萬別嘗試著和這些羊兒賽跑。遠遠地看著藏羚群優哉游哉地穿過公路,不去追趕打擾它們,是對這些高原生靈的最好守護。
夏天的藏羚會換毛,雄性藏羚會卸下“黑面具”,雌性藏羚一起換上沙棕色的夏毛。此時的它們雖然依然靈動可愛,卻少了些冬毛的光滑與精致。游人們往往會選擇在夏季前往青海,倘若你有幸見到這些“衣衫襤褸”的羊兒,可以慢慢舉起相機,留下一張照片。相信我,只要是大自然安排的邂逅,都很美。
本欄責任編輯 /陳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