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西華縣遲營鄉孫莊村,老百姓親切地將秦倩叫作“閨女書記”。從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留學回國后,秦倩在鄉鎮工作,之后被遴選到共青團河南省委。2016年,單位選派駐村第一書記,這位年輕的“85后”姑娘第一個報了名……
當時的孫莊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共476戶2150人,貧困戶就有163戶596人,村里連一條像樣的柏油路都沒有。
走訪中得知,村里年近八旬的貧困戶王大娘身患直腸癌,“大娘,以后有啥困難,就跟俺這個閨女說。”秦倩邊說邊給老人擦眼淚。“往后俺就叫你‘閨女書記了!”老人高興地說。
因病致貧、返貧在孫莊村并不少見。23歲的小伙子李二磊因患強直性脊柱炎和雙側股骨頭壞死,臥床8年,家徒四壁;孫俊豪患有先天性腦癱,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爺爺奶奶下地干活時就沒人照顧他。
能不能引入精準醫療扶貧項目,救助更多像王大娘李二磊一樣的貧困戶呢?秦倩多方奔走,推動“中國夢·脊梁工程”精準醫療扶貧項目落戶河南,累計投入1億元,全省凡是符合條件的貧困戶都可以減免5萬元手術費,有數百名貧困家庭患者得到救治。李二磊是項目引進后第一個被救治的患者,經過3個月的術后恢復,他終于站了起來。
醫療問題解決了,如何帶動村民致富呢?
一沒山水、二沒礦產、三沒產業,孫莊村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內缺乏產業支撐,村民沒什么增收門路。秦倩深知,若想帶動村民脫貧,必須要發展產業。經過調研,秦倩決定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小吃胡辣湯產業。
“賺錢了,收益是集體的;干不成,損失我來承擔!”注冊胡辣湯品牌“邵蠻樓”、找專人設計包裝,秦倩費盡心思;對接原料廠家貼牌生產,又省下百萬元的設備費用。2018年,為將3000份胡辣湯及時送到鄭州,秦倩冒雪連夜開車,不慎遭遇交通事故,當場昏了過去。而后,還沒等到傷勢痊愈,秦倩又回到了工作崗位。
借助電商打開銷路,“邵蠻樓胡辣湯”逐漸聲名遠揚,孫莊村走出資源匱乏的困境,順利脫貧并被評為河南省脫貧攻堅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