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遠道
建設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是新時代將黨中央聲音傳到千家萬戶的“最后一公里”,在宣傳思想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抓好最基層最貼近群眾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提升基層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地服務群眾、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徑。唯有如此,才能切實擔負起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責任使命。
湖北省棗陽市融媒體中心自2019年3月21日掛牌成立以來,做好“融”字文章,“合”出媒體風采,著力打造“新聞+政務+服務”的新興媒體矩陣,擔負起把黨中央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的重大責任。棗陽市融媒體中心的“一中心六平臺”成為傳播中國之聲、宣傳棗陽、推介棗陽、講好棗陽故事、展示棗陽形象的重要窗口。
牢記初心使命,觸摸時代脈搏。棗陽市融媒體中心掛牌成立三年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媒體融合發展為契機,不斷加強主流媒體意識形態主陣地建設,為棗陽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保百強再進位”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2021年底,棗陽市使用“云上棗陽”APP用戶躍居湖北省第一方陣;“棗陽融媒”官方抖音號、視頻號粉絲突破50萬人;棗陽市融媒體中心先后獲評“2020年度全省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優秀傳播機構”、湖北長江云“2021年度媒體融合傳播最具成長性合作伙伴”和“2021年度襄陽廣播電視臺新聞通聯工作先進單位”。
凝聚改革共識推進融媒建設
作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棗陽市曾存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合而不融、思維理念滯后、資金技術短缺等問題,打破制約、推進媒體融合改革勢在必行。2019年至2020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把這項工作連續兩年列點改革項目。市委多次召開常委會,就融媒體中心建設給政策,做加法。兩年來,市委主要領導先后5次聽取中心工作匯報,把關定向,謀篇布局,研究解決辦公用房問題。市委分管領導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河南項城、湖北省赤壁市學習考察,借鑒外地成熟經驗。棗陽市委成立深化融媒體改革領導小組,同步破解“人”“錢”兩大難題。三年來累計投入1600多萬元資金對融媒體中心辦公樓及周邊環境進行改造翻新,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同時,優化采編人員布局,調整辦公功能區。2020年8月,順利通過了省委宣傳部的驗收。2021年10月,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正中到襄陽市調研時,專門聽取并充分肯定了棗陽市媒體融合改革情況。
強化創新突破形成融媒格局
一是整合現有資源,打造主流傳播平臺。按照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要求,重新進行定編、定崗、定責。2018年7月,“云上棗陽”手機APP正式上線,并完成政府網移交和“兩微一端”建設,在襄陽市率先實現融媒體資源整合。目前,已形成“一中心六平臺”傳播格局,即棗陽市融媒體中心(一中心)下設棗陽市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綜合頻道、都市頻道、棗陽政務網、云上棗陽客戶端、棗陽融媒微信微博矩陣(六平臺)。
二是統籌科學布局,打造融媒新形象。為打造與全國百強縣市相匹配的高標準融媒體中心,由市財政投資對原廣播電視臺現有4層老辦公樓重新裝修利用,并對臨街住宅樓和院內環境實施綜合改造,提升了中心整體形象。同時,高標準建設對外展示服務區、融媒體中心指揮區、采訪區、編輯區、電視演播區、廣播直播區、數據機房等七大功能區,所有功能區已全部投入使用。
三是優化內部管理,激發內生動力。按照媒體融合發展新要求,中心內設部室由過去的17個調減至11個。重點在人才管理、薪酬分配等方面大膽探索,2020年6月出臺了《創收服務獎勵改革辦法》《新聞采編人員績效改革考核方案》,干部實行競聘、員工實行競崗、雙向選擇、優化組合,全面推行績效考核,多勞多得,優稿優酬,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
突出服務功能打造融媒平臺
一是聚焦輿論宣傳主責。2021年,將開局“十四五”、開啟新征程、慶祝建黨100周年作為宣傳主線,組織策劃了百年黨史“紅色故事”、航天英雄“航天故事”、“保百強、再進位”故事等多項新聞報道。全年開設《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專欄20多個,播發《棗陽新聞》259期2062條;在省級以上主流媒體用稿1395條,其中省級以上媒體用稿598條;“云上棗陽”客戶端發布稿件16728篇,其中,5個子板塊刊發6454篇。2021年下半年,以海勝三次飛天和凱旋為契機,圍繞家鄉人民歡慶、“聶海勝想吃的襄陽牛雜面”等,采寫推送各類稿件作品150多件,中央和省媒體播發有關新聞的閱讀量近2億人次。2022年2月25日,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棗陽段試通水新聞一天三次被央媒報道;26日晚,該新聞登上央視《新聞聯播》欄目,隨后學習強國平臺還刊發視頻報道,全網點擊量和閱讀量突破2億人次。
二是強化欄目內容創新。突出內容創新、欄目創新,打造精品亮點。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疫情防控等主題,開辦《講述》《健康棗陽》《疫情防控在行動》《創文總動員》《房產之窗》《美麗鄉村行》等專題欄目,累計播出50多期。《黨風政風熱線》邀請41個職能部門參與,《市民問政》聚焦創文短板進行問政監督。與人大、政協等部門合作,攝制專題匯報片,辦活《委員講堂》《微講堂》《勞模風采》《鄉村振興,人大代表在行動》等節目,提升了媒體影響力。
三是拓展服務領域。推廣“媒體+政務+服務+商務”服務模式,多樣化服務,承辦好春晚、展會、網絡招聘等系列活動,持續增強融媒服務功能。用好政務網站和“云上棗陽”客戶端,對全市40多家市直單位和鄉鎮網站實行集約管理,線上線下一體服務,實現了讓企業和群眾“多走網路、少跑馬路”;市長信箱、市長熱線、陽光政務、業務查詢等功能,為群眾提供了“掌上的便利”。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主動扛起社會責任,在湖北省率先策劃推出“戰疫情·愛心助農”公益活動,并與有關涉農部門、電商銷售平臺和大型超市進行溝通對接,幫扶促銷。全年所屬各信息平臺發布50多類400余條農副產品銷售信息,達成交易額600余萬元。
抓住工作重點突出宣傳亮點
加強組織調度,強化欄目設置和節目編排,找準宣傳報道的焦點、重點、熱點,打造新聞宣傳亮點和特色,截至今年3月25日,累計在央視、新華社、中新社、湖北衛視、長江云等中央和省主流媒體上發稿250篇;在“學習強國”用稿159件,同比增長3倍以上。
聚焦重點工作,展現棗陽實踐。主要開展八大專題宣傳。一是宣傳好2022年“新春走基層”活動。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我為群眾辦實事”等選題,以微視角展現棗陽新成就、新變革,報道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二是宣傳好縣域經濟“開門紅”。開辦《跑好第一棒沖刺開門紅》新聞專題欄目,宣傳報道企業復工情況;2月20日,聚焦襄陽市農業產業化“開門紅”暨一季度農業產業鏈“三集中”活動,以抖音、公眾號、音視頻等全媒體形式發布和推送,先后被湖北衛視、湖北之聲采用和報道;3月22日,湖北衛視在縣域經濟新氣象專欄報道了《棗陽:米朗科技回家記》,播出時長3分22秒。三是宣傳好“春風行動”。線上線下聚焦棗陽“春風行動”,在20多家主流媒體融合報道發稿30多條,活動期間達成就業意向3200人。四是宣傳好作風建設“奮進年”活動。在《棗陽新聞》、“云上棗陽”客戶端和“棗陽融媒”微信公眾號開設《聚焦作風建設奮進年》專欄,集中報道“奮進年”動員大會及其反響,累計播發新聞36篇。五是宣傳好春耕備耕。在《半月談》、中新網等報道棗陽小麥病蟲害防治、農機購置補貼等新聞。六是宣傳好美麗棗陽。結合春季時令和美景,攝制創作一批反映“棗陽無處不飛花”的精美視頻和圖文作品,通過全媒體平臺展播,并積極對上對外推送。七是宣傳好專題節點。圍繞“學雷鋒志愿服務”“植樹節”“3·15”“三八節”等重點,廣泛開展專題報道。八是宣傳好疫情防控。開辦專欄,報道各地各單位防控情況,宣傳典型、志愿者值守、健康監測等,筑牢防線。
圍繞融合創新,打造宣傳亮點。一是打造新媒體亮點。加大短視頻和抖音號的內容發布,每天發布2—4條。“棗陽融媒”微信公眾號開通新聞周刊,每周六及時推出,成為棗陽人的“雙休新聞快餐”。二是打造廣播節目亮點。聚焦車市,3月21日《936車友會》開播,為聽眾、車友提供貼心服務,每周一到周五上午通過廣播頻率、微信視頻號、抖音號全媒體同步直播,吸引公眾參與。三是聯辦《講述》欄目。與市委宣傳部合作,創新《講述》電視訪談節目形式。改變以往的單一講述、受眾面窄的情況,邀請2—3個嘉賓圍繞一個主題,現場從不同側面講述具體事例,增強了吸引力和觀賞力,擴大了受眾群體。
突出特色,講好棗陽故事。一是圍繞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棗陽段通水新聞展開集中宣傳。2月下旬,我們主動配合市委宣傳部,積極向央視匯報情況,第一時間對接市水利局和鄂北工程局,邀請中央和省媒體,提前安排新聞采編人員,收集春耕備耕基礎資料,全力做好宣傳準備。2月25日,棗陽試通水新聞一天三次被央媒報道;2月26日晚,該新聞登上央視《新聞聯播》欄目,隨后學習強國平臺還刊發視頻報道,全網點擊量和閱讀量突破2億人次。二是圍繞人文特色主攻“學習強國”用稿。圍繞糧食保供、農業重點產業鏈、美麗鄉村等特色,撰寫文稿,共用稿159篇。三是講好美麗鄉村故事。以吳店鎮舂陵村為原型,總結棗陽以漢文化打造新時代美麗鄉村的經驗做法,3月25日在央視農業農村頻道以《古村新韻在舂陵》為題播出,時長近25分鐘。四是舉辦“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中央和省媒體看棗陽大型采風活動啟動儀式。3月29至30日,23家中央和省媒體記者走進棗陽,采訪5家工業企業和一個景點,全媒體發稿40多篇,累計閱讀量突破1億人次。
聚焦關鍵節點突出民生保障
聚焦災害天氣,提醒群眾提前應對。今年1月25日至31日,棗陽市融媒體中心'在做好應對氣象災害天氣新聞宣傳的同時,還發揮融媒體六大平臺的傳播優勢,充分利用廣播電視、云上棗陽APP、棗陽融媒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和棗陽政務網站,及時發布應對氣象災害天氣的預警信息7條,比如《暴雪降溫!請收好這份取暖安全提示【1.26】》《連發預警!大到暴雪!27日至28日為降雪最強時段!【1.27】》等,提醒社會各界做好應對氣象災害天氣的準備。在隨后的半個月時間內,每天在第一時間多平臺同時發布應對氣象災害天氣相關信息20多條,較好地保障了全市春節期間無重大災害事故發生。
聚焦疫情防控,提醒群眾做好防護。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又有卷土重來之勢,棗陽市融媒體中心嚴格執行上級黨委、政府及宣傳部門關于疫情防控最新要求,組織所屬臺、網、端、微等各發布平臺第一時間發布相關的疫情通報、會議精神、領導講話及批示精神、衛健部門及疾控中心的溫馨提示,第一時間將最新疫情和最新要求傳遞到千家萬戶,筑起疫情防控輿論引導的第一道防護墻。
在廣播電視《棗陽新聞》節目、云上棗陽APP、“棗陽融媒”微信公眾號及棗陽政務網站同步開設“疫情防控在行動”專題,一個月共發疫情防控新聞稿27篇。從1月4日起,每天在棗陽新聞節目中播發最新疫情通報并配以字幕,與此同時,在所屬臺、網、端、微等各發布平臺同時發布。云上棗陽客戶端還轉載上級媒體相關報道82篇,為全市人民“過年不忘疫情防控”提供了及時可靠的信息資訊。
聚焦新春佳節,突出展示新棗陽。棗陽市融媒體中心每年春節期間都要召開外宣專題會議,重點落實對上對外宣傳工作,展示棗陽良好形象。今年2月7日至17B,10天時間,棗陽市融媒體中心采寫的稿件在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發稿19篇,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用稿16條。一是突出重點,加強策劃。精選出“工業經濟開門紅”“農業春耕備耕田管”“春風行動”“戶政禮包惠民”“招商標兵尹曉林服務港利公司”等重大熱點選題,有針對性地采寫和上傳稿件。二是成立專班,責任到人。中心領導、中層干部帶頭領辦落實選題,一線骨干記者全力投入采寫,精準對接,有的放矢。三是主動對接大臺,邀請上級媒體聚焦棗陽。比如,湖北衛視、襄陽廣電都先后三次派來記者報道棗陽重大項目“三集中”活動、招商標兵尹曉林等。四是強化督辦,注重實效。對領辦選題責任人,一天一過問,三天一督促,確保重點選題精準上投,盡快編發,新媒體跟蹤轉發,力求產生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