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遠程辦公給人們帶來便捷體驗;云展覽、線上演唱會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無人工廠”、智慧農場讓生產更高效……近年來,從工業園區到田間地頭,從公共服務到日常生活,數字技術與各行各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新業態持續涌現,構筑起生動的智慧生活新圖景。
進入數字時代,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數字化觸角延伸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人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新模式應運而生,快速發展,讓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全方位的變革。比如,在線課堂、互聯網醫院、智慧圖書館、智能小區等新場景,不僅給群眾帶來了便利,也更好地滿足了大家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再如,在廣袤農村,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網絡直播拓展了銷售渠道,讓更多特色農產品賣出好價錢。賦能千行百業、助力城鄉發展,“數字+”正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和創造力。
數字經濟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青年作為數字時代的主力軍,對數字化發展和社會數字化轉型起著重要作用。比如“95后”申怡飛成功解決了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所存在的延遲問題,為5G網絡的發展貢獻了巨大力量;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7歲的年輕人,給中國第一臺全部采用中國處理器的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應用,做出“最強大腦”……
1.科技發展。在信息化發展中人民群眾會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契機,統籌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著力培育更多數字經濟新業態,讓數字技術更好地造福社會,讓更多群眾共享數字紅利。
2.提升數字素養。當前,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遍應用,構筑了數字化的信息空間,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科技創新大潮澎湃,千帆競發。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做攀登技術高峰的挑戰者,做奮勇擔當的有為青年。
3.數字化思維。生活在數字化時代中的青年應反思數字工具對自身思維、理念和生活及工作習慣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學會自我調適、加以節制,真正以數字化思維提升自身能力和本領,實現自身全面發展,在數字化浪潮中,開拓創新,勇于擔當使命。
數字時代、獲得感、幸福感、數字素養、提升能力、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