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莉麗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更好的教學方式,并基于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素質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方案的制訂,比如情境教學、趣味教學、信息教學、情感教學等。通過這些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水平,還能將素質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就情境、興趣、教學手段、內涵情感、課堂主體、閱讀方式等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探討,希望提供給讀者有價值的信息。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閱讀;能力提升
1.創設閱讀情景
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特別是文章中的重要的情節,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相應的場景展現出來,比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展示課文中海底魚多的場面,使學生能夠真實地觀賞到課文中提到的五顏六色的魚,體會到置身海底的感受。教師還可以適當地進行問題引導,通過提問“海底有哪幾種魚”以及“海底中什么顏色的魚數量最多”等來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中,在討論中慢慢領悟理解課文中對魚的外形和顏色敘述的段落,這樣,不僅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愉快且活躍,還能讓小學生更加主動地去感知理解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從而提高教師的講課質量和效果[1]。
2.提升閱讀興趣
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時,興趣教學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手段。首先,教師應該將語文閱讀與生活相結合。由于語文中的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如果將語文閱讀的教學生活化,能使學生能夠逐漸感受到語文閱讀的魅力。比如,閱讀《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可以在課程教學前讓學生先搜集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通過了解中國當時的社會背景,提升小學生對當時社會的認識程度,從而對圓明園遭受的毀滅有更深刻的認識。
3.豐富教學形式
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多種教學方式引入到課程教學中。比如,在閱讀《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辯論課程,雙方可以根據文章中的觀點進行辯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與認識,容易幫助學生把握文章中的主旨,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4.加強情感重視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文章的情感表達是重中之重,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內涵。特別是在一些包含著民族情感的文章中,教師恰當地引導學生激發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精神,這有助于提升學生閱讀理解的水平,在感悟文章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時,可以提高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對國家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著積極作用[2]。
5.轉變課堂主體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時,教師應該重視主體位置,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勇于嘗試,在保留傳統教學中的重要部分時,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資料的調查與整合,從而拓寬小學生的知識思維,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能力。比如,閱讀《小壁虎借尾巴》,教師在對現有的教材進行補充時,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查閱關于課文的信息資料,讓學生將信息資料相互整合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課程的教授。
6.改變閱讀方式
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語文閱讀一般會使用略讀、瀏覽和朗讀的方式,這種方式對學生理解文章的效率并不高,而采用快速閱讀的教學策略則會更有效地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內容、掌握知識要點。同時,教師要有整合信息的意識,幫助學生學會整合文章信息,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閱讀能力。其次,在閱讀中運用概念圈畫的閱讀方式,通過多篇文章閱讀過程中不斷強化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對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水平有著極大的幫助。另外,在小學語文的講課過程中需要用置疑討論的方式,在文章閱讀時有意識的地加入置疑討論的閱讀策略,勉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考慮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以及和同學交流彼此的觀點,這對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刻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李其玲.“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09):67-68+70.
[2]張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策略[J].散文百家(理論),2020(0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