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解放軍東部戰區繼續在臺島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重點組織了聯合反潛和對海突擊行動。解放軍在72小時“鎖臺”演習之后,繼續在臺島周邊演訓,震動了世界。與此同時,解放軍正在黃海進行一場從本月6日開始為期10天的實彈演習,而在渤海從8月8日起也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軍事演訓活動。有軍事學者認為,這兩場軍演意在配合演練“臺海有事”之時,如何震懾可能增援的美日等“友臺”兵力。“這次軍演可能只是個開端。”島內媒體感嘆,“臺灣被壓縮的戰略空間,回不去了。”
“延長”演習或為警告美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繼續在臺島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8月8日,東部戰區海空軍多艘驅護艦艇、多型多架戰機、多個岸導火力單元,在戰區統一指揮下,按照戰訓一致、體系用兵要求,重點組織了聯合反潛和對海突擊行動。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8日,針對記者關于今后中國軍隊類似演訓是否會成為“常態”的提問,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表示,受美國眾議長佩洛西“訪臺”的影響,兩岸關系緊張感有所增加。在此基礎上,日本也將充分認識到“臺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全非常重要”,今后將切實專注于“警戒和監視相關活動”。
軍事專家宋忠平在接受采訪時稱,最新信息顯示“聯合反潛”和“打擊水面艦艇目標”是演訓重點。美國攻擊型核潛艇如果潛伏在我國周邊,將會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包括軍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所以我軍要加大搜潛、反潛、攻潛的力度,目的是讓美國潛艇在中國周邊尤其是幾個重點海域無法遁形。另一方面,美國的航空母艦,包括其他戰艦有可能進入臺灣海峽實施挑釁,因此此次演習的重點課目包含對水面艦艇實施打擊,就是為了警告美國的相關艦機不能隨意進入臺灣海峽,“這是對美國的嚴重警告”。
“臺海有事”牽動各大戰區
與此同時,解放軍在渤海和黃海的演習也吸引了外界的密切關注。《華盛頓郵報》8月8日稱,解放軍在黃海、渤海擴大軍事演習,“表達對佩洛西訪臺的憤怒”。臺灣“中央社”8日報道說,駐韓美軍副司令普勒斯日前聲稱,“若臺灣有事,駐韓美軍隨時都能出動”。淡江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推測,解放軍持續在黃海、渤海軍演或針對此而來。林穎佑解釋說,“四海連動”是解放軍基本的作戰戰略,一旦臺海發生危機,解放軍航母作戰群有可能從大連南下,其他戰機、船艦也會涵蓋好幾個戰區,因此對駐韓美軍來說,能否“先行攻擊與牽制”即將南下支持作戰的解放軍是關鍵點。林穎佑認為,黃海、渤海軍演是要警告韓國及駐韓美軍,如果臺海爆發沖突,不會只有東部戰區,所有其他戰區都會動起來。
新加坡《聯合早報》8月8日引用專家的解讀稱,盡管黃海、渤海與臺灣距離遙遠,看似無關,但解放軍須防美日反擊,“(這)是整套的演習作業流程,有攻有守”。對此,宋忠平表示,一旦臺海爆發軍事沖突,并且美國等隨之卷入的話,那么在黃海、東海以及南海等其他海域的軍事沖突也會同步爆發。所以我們不僅要在臺海做好軍事斗爭的準備,也要在其他海域作好軍事準備。
法新社8月7日報道稱,“前所未見的是,解放軍此番演習的地點包括臺灣東側海空域,這是一個關鍵區域,因為臺軍的潛在補給以及美國的增援可能來自那里。”臺灣《聯合報》8日社論稱,佩洛西竄臺沒給臺灣帶來“外交突破”,反而令“臺海現狀更兇險”。解放軍3天演習結束后,又宣布新軍演。解放軍機艦也不只是“打破默契,涂掉中線”,而是在海峽“打造新現狀、新常態”。此次解放軍環島軍演具有“后發制人的意涵”。解放軍把“防空識別區”和“海峽中線”推進到臺島周邊,這個變化不可謂不大;而常態性地出現在臺島周邊,將是解放軍獲得制海制空權的標準做法。(綜合環球網、新浪軍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