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媛
一、以生活素材的開源啟發學生寫作興趣
研究表明,生活是文章寫作的重要源泉,而學生的文章就如同潺潺的溪水,只有源泉得以豐富,溪水才能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由此可見,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取之不盡的創作源頭便是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只有深入社會生活實踐,并形成自己獨有的感受,才能夠在文章寫作過程中真實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但學生真正參與到生活實踐中的機會少之又少,缺乏足夠的社會經歷,自然無法積累對于生活事件的感受以及情感表達。
生活是學生寫作的大課堂,學生只有處處留心生活中的現象,才能夠通過不同視角針對同一個人物或事件積累更多的素材,從而提高文章寫作的生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發掘文章寫作的源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實踐活動,體驗并感受真正的生活。如在父母下班回來的時候,學生為父母沏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又或者在節假日期間和父母共同看望年邁的爺爺奶奶。筆者也十分關注各種節假日,比如母親節、父親節、三八婦女節和重陽節等,筆者通過和家長及時溝通、聯系,讓家長在這些節日為學生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使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從而形成永不枯竭的寫作源頭,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擺脫之前枯燥無味的記流水賬形式的文章寫作。
二、從文本閱讀獲得寫作的感悟
學生平日的文章閱讀以及積累是文章寫作的基礎。在平日的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根據學習興趣搜索閱讀材料,并結合課堂教學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閱讀、摘抄、演講等,幫助學生對文章中的優美語言進行積累,以擴充學生的閱讀知識以及視野。
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所獲得的感悟,實際上就是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交流的結果,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指導,讓學生理解情感表達方式。學生之前基于社會生活實踐形成了一定的情感體驗,此時結合所掌握的閱讀內容,在文章寫作中進行真情實感的表達,有助于將情感注入文章之中。筆者向學生進行閱讀書籍推薦的時候,以圖文并茂、故事情節簡單為基本原則,包括《魯濱遜漂流記》《稻草人》《童年》等,確保學生能夠在文章閱讀中維持較高的興趣。動畫片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最為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筆者在平日的教學中經常推薦學生觀看具有教育意義的各種動畫。這些文藝作品能夠在陶冶學生心靈的同時,促進其思想情感的正向發展。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形成的各種素材帶有顯著的社會個體特征。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通常會利用5分鐘的時間邀請學生表述自己閱讀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一個人物形象或者是一個歷史故事等,通過思維的交流和碰撞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閱讀素材的積累得到進一步的豐富。
三、見微知著,以片段描寫發展學生寫作能力
一篇文章中包含多個段落,字詞、句子、段落、文章是一種逐級遞進的關系。學生只有在基礎字詞、思想情感和句子等方面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打牢了在段落寫作方面的基礎,才能夠真正做到妙筆生花,建立一幢完美的文章“高樓”。筆者在平日的寫作教學過程中,經常引導學生從片段描寫出發,力求做到見微知著,以段落寫作逐步拓展到整篇文章的寫作。這種片段寫作也以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景象為素材,讓學生置身于真實場景中,進行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方面的回憶,擺脫之前憑空捏造的虛假文章寫作。筆者曾在班級內的元旦晚會結束之后,邀請學生以回憶的方式描寫出主持人在元旦晚會中的表現。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回憶當時的情景,筆者又圍繞元旦晚會現場的主持場景,和學生共同進行了二次還原,讓學生分別進行不同的描述,這樣學生在進行情境總結的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整篇文章寫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參與到社會生活實踐活動中,指導學生在豐富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進行情感感知,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以及熱愛生活的情感。對于學生在作文片段中流露出的真實情感,教師要及時給予贊美,確保學生能夠真正自由翱翔在文章寫作的天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