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瑋
摘 要:數字經濟是近些年來出現的新現象,并逐漸成為推動人類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形態,對我國在世界新一輪的產業競爭中占領制高點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現再次引起了各界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熱烈討論。數字經濟中對剩余價值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這一基本論斷仍然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并用以指導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仍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數字經濟;勞動價值論;發展;延伸
中圖分類號:F01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33-0007-03
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內容的任何一點動搖,都會導致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崩塌。因此,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時常處于被爭論的風口浪尖,并且每一次爭論都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或新的科學技術的出現。如今,數字經濟方興未艾,伴隨著互聯網技術、云技術等新科技的發展,使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再一次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數字經濟時代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如何在新時代把握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使之繼續煥發勃勃生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考慮的重大課題之一。
一、數字經濟發展與概念界定
隨著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興起,人類社會再一次出現了一種全新的社會經濟模式,即數字經濟。面對這迅猛來襲的經濟方式,社會各界的叫法不一,有叫“數字經濟”的,有叫“智能經濟”的,還有叫“后工業經濟”的,但“數字經濟”的叫法還是一直處于主流地位的。疫情的突發使得世界經濟再一次爆發了危機,但這并不意味著經濟發展的消失,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構架仍然還是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下保持辯證統一的,要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理清我國經濟的內在矛盾。要想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正確理解數字經濟的概念及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對于數字經濟的概念界定,學界的意見并不統一。但主流意見還是認為,數字經濟主要是指一種能夠作為生產要素的以數字化信息技術為主體的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的、核心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增加社會財富的新型現代化經濟模式。
當前,還有些人認為數字經濟就是對當前最熱門的計算機產業的研究,這種認識其實是有所偏差的,馬克思就曾說過:“各種經濟時代的區別,不在于生產什么,而在于怎樣生產,用什么勞動資料生產。”[1]因此,數字經濟從量上看,是指數字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對社會經濟產生足夠的影響并對傳統的資本和勞動力要素產生巨大沖擊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首要因素;從質上看,數字經濟是指能引起當今社會經濟結構、財富分配、就業方式等的變革性技術。因此,對于一個社會是否進入數字經濟時代不僅要考量數字經濟對社會生產和經濟的影響還要看數字經濟時代的基本特征。總之,人類社會正穩步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它是一個完全不同于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的、全新的、與意識形態領域的劃分不同,從生產力以及對經濟的影響力劃分更廣的覆蓋范圍包含整個社會產業的社會經濟體系。它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以往的農業經濟時代和工業經濟時代的總和,成為當今社會最革新的趨勢。
二、勞動價值論視域下數字經濟的特征
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在19世紀中葉所創立的,當時正是手工業被大機器所代替的轉折時期,人們生產物質資料的能力相比以前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還是以體力勞動為主要形式。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以互聯網為中心的科技革命崛起,腦力勞動成為主要的勞動方式。但是,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還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的。隨后,以互聯網為中心的信息技術領域在短短幾十年內發生了革命性的發展,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文明時代,人們的生產方式、勞動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相應的以數字化為主要依托的經濟發展也展現出了不同的特征。
(一)經濟增長信息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近幾十年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迅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數字化商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明顯超過傳統資本和勞動的作用。在數字經濟時代,貨幣資本已不再是帶動資源配置的主要元素,數字化信息成為調動資源配置的重要資本。當今,擁有財富最多的不再是石油大王、鋼鐵大王,而是各種互聯網大亨。在世界各國的硅谷周圍,總有上百家風投公司在等著互聯網技術和云技術的突破,搜集著被商品化的數據。這些都充分地說明在數字經濟時代,貨幣資本已不再是最搶手的資源,數字化產品才是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因此,數字資本成了當今社會資本家們追逐的核心資源,誰擁有了最先進的數字資源,誰就擁有了最核心的強大競爭力。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生產的周期極大縮短,以云技術創新及其周邊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科學技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和國際綜合實力比拼的核心要素,競爭的要素也不再是以自然資源為主的有形資本,而是技術創新、信息資源、管理模式等等。知識和信息資源的競爭無形中也改變著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因此,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教育以及科技的發展,注重高新技術人才的引進,并加大了對創新技術的投入。我國為了應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挑戰也明確提出“科技興國”戰略。對此,黨的十九大指出,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已不再明顯,環境的資源承受能力也已達到極限,必須加大科學技術對于經濟的貢獻增長率。這些科學的論斷都表明我國不斷提高科技在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并力圖在新時代的現代化建設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戰略性作用。
(二)數字勞動生產使用價值和價值是數字經濟的本質特征
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古典學派的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建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他創造性地提出了勞動的二重性來定義商品,即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成為馬克思科學勞動價值論的核心內容,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勞動同樣具有二重性,只不過在以往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數字勞動也同樣是一般人類腦力和體力的支出,同一般勞動者的勞動并無差別,所以在本質上它也是抽象勞動。而抽象勞動創造價值,這一點也無可爭議。但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在于,雖然一般抽象勞動是產生商品價值,但它們仍是需要生產資料和勞動的,只不過角度不同,有的是從理論層面出發,有的是偏重于實踐角度,但在以往的時代無論從哪個角度都偏重于體力的付出,主要依托于資源的消耗,因而勞動生產率不高。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勞動仍然是抽象勞動的支出,只不過外表上它不再是以往的雇傭勞動的形式,由于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勞動者可以規避勞動場所不便的弊端,直接進行隔空作業,他們的勞動不再是一般的復雜勞動,而是高級的復雜勞動,在同等的勞動時間內,他們能夠折算為更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折算為更多的新創造的價值量。
從勞動的另一重性質,即具體勞動創造價值而言:即在一般的具體勞動產生使用價值的條件下,不同的勞動工具、勞動方法會生產出不同的商品,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一定的勞動時間內能夠生產出多少使用價值,即生產出多少商品,在沒有科學技術加持的年代具體勞動生產出的使用價值量是遠遠無法與數字勞動相比的。現代化的數字勞動的具體勞動能夠創造出更多的使用價值的秘密就在于數字勞動能夠利用計算機、通訊等先進技術進行生產,使巨大的自然力為生產服務,而這種自然力又是無償的。生產的過程即變為利用無償的自然力,在數字經濟時代表現為龐大的互聯網信息系統為數字資本家進行服務的過程。
(三)數字資本剝削是數字經濟的隱蔽特征
馬克思認為,商品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體現著社會一定歷史階段的社會關系。在數字經濟時代,商品被數字化、信息化,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較之以往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網絡媒體人與互聯網用戶構成了全新的生產關系。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生產力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創造了相較以往令人難以想象的社會財富,但巨大的貧富差距使馬克思開始研究異化勞動,馬克思在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過深刻研究后,認為異化勞動的根本根源還是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勞動雖然是一種全新形式的勞動,但仍然屬于腦力勞動,仍然無法規避生產關系的規律,同樣有勞動異化的問題。于表象而言,數字勞動似乎是人們依靠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生產的生產性活動,有些人就會錯誤地認為數字勞動作為腦力是依附于體力勞動來生產價值的,缺乏創造商品價值的具體形式,因而極容易忽略其背后的異化與剝削。但探其根本,數字勞動依舊是數字資本的積累,而且由于數字勞動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這就使得數字資本家對于勞動者的剝削更加隱蔽。一方面,這些媒體公司雖然表面上不明確加班制度,但是卻會在一定時限內布置高難度的工作目標并制定打卡制度,無形中延長了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另一方面,除了完成必要的勞動時間外,由于智能信息的便捷性和快捷性,勞動者會在無形中增加額外勞動時間。例如,有些公司為了鞏固客戶源會提供售后服務或是線上服務,這些都是隱形的加班,以更加隱蔽的方式增加了額外勞動時間。數字資本家即從中獲得了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因此,在數字經濟時代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數字剝削和數字異化。
三、數字經濟時代勞動價值論的發展與延伸
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整個政治經濟理論的基礎,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運行機制和基本矛盾的深刻揭露,是科學的理論成果。同時,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也不是死板的教條,而是充滿了生機的、發展著的理論,符合實踐邏輯是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能在時代變遷后依舊保持時代性和科學性的重要原因。嚴格區分,勞動價值論是由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家提出的,但其中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科學的內容,馬克思在深刻研究資產階級的本質特征和基本矛盾后吸收其中合理的部分,最終形成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此后,列寧運用這一理論對帝國主義的經濟現象尤其是壟斷價格、壟斷利潤進行了分析,使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列寧逝世后,斯大林繼續運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分析社會主義經濟現象,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在我國,老一輩革命家毛澤東、鄧小平等運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成功實踐,繼承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
如今,全球進入到數字經濟時代,而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建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加離不開科學的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商品生產的一般性規律,因此,它對于指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
1.無論何時都應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準確理解和把握科學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內涵,不能斷章取義,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是一個宏大而完整的理論體系,企圖用其中某一小段的內容解釋當今的一些新問題是不可能的。但是又因為科學勞動價值論是一個一般性的理論,所以它仍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在分析問題時理應結合時代的現實情況進行分析。例如在現今的數字經濟時代,就理應用信息化的視角準確理解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本質。
2.要把握馬克思的科學抽象法。采取科學的分析方法是新時代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實現數字經濟變革的根本所在。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對勞動價值論的理解必須放在商品數字化的背景下進行,脫離了這個前提將毫無意義。
3.堅持科學性和階級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是科學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它的科學性早在歷史的發展中被廣大的人民群眾用實踐證實了;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它的階級性,工人階級是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否認階級性就是否認歷史發展的趨勢。在今天,承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和階級性就是要堅持勞動是價值源泉的唯一性,只有將這兩個特性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全面透徹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論。
(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論為指導,科學解答數字經濟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問題
雖然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是以工業化的資本主義為分析對象的,但它揭示的是商品生產的一般規律,因此,它對于數字經濟時代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行各項經濟體制改革仍然具有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所以,我們今天研究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不僅僅是為了了解資本主義,更是為了在新的生產關系下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
由于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是在工業化初期的英國完成的,它是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基本矛盾中建立起來的,因此,今天的許多現實矛盾馬克思難免會沒有直接涉及,這就要求我們要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與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在發展中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僵硬地照搬老祖宗過去的成果,用馬克思針對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企圖對社會主義的具體問題做出解釋是不可能實現的。比如說,在以數字勞動為新的生產模式的情況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否存在價值規律?創造價值與我國的分配制度有什么關系?數字勞動能否創造價值等等問題,尤其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生產變得越來越社會化,分工也趨于復雜,世界經濟逐漸變得全球化,全球信息的分享成為發展的主要趨勢。在這一趨勢下,如何以全球價值分享代替局部區域分享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以更高的視角來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使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在新時代更加面向未來、面向世界。
總之,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是科學的,它富有一般哲理性,是廣大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對于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現象,要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運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對其具體分析,從而提出新的觀點。數字經濟時代,我們要堅持勞動價值論與勞動者的主體地位,持續推動數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4.
[2] ?曹亞雄.知識經濟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3] ?陳征.論現代科學勞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新發展[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