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寵菊

摘 要:云南石漠化片區十二個貧困縣市經過各方努力已經全部脫貧,中醫藥產業在助力脫貧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為了鞏固中醫藥產業脫貧攻堅成果,發揮產業興旺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需要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在研發、種植、加工、銷售等方面不斷突破,而且急需解決龍頭企業少、產業發展層次低、人才短缺、藥農水平低等問題,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云南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持續發展;脫貧
中圖分類號:F323.8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33-0054-03
云南石漠化片區土地條件惡劣,綠色植物覆蓋率低,裸露石頭遍地,導致一些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很難在其上生長,但卻比較適合中草藥的種植。目前,該片區已種植三七、重樓、山豆根、小黃姜、薏仁、燈盞花、草烏、半夏、石斛、滇黃精、草果、砂仁、八角等中藥材百萬余畝,中醫藥產業已成為助力云南石漠化片區脫貧的重要產業。本文探討中醫藥產業在助力云南石漠化片區脫貧后如何持續鞏固脫貧成果不返貧、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持續發展等還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關于云南石漠化片區
根據2012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現為“國家鄉村振興局”)和國家發改委制定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可知,云南片區范圍內有12 個縣(區、市),見表1。云南石漠化片區包含曲靖市兩個縣、紅河州兩個縣和文山州八個縣市,其中文山州是重災區。
二、云南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扶貧脫貧概況
(一)云南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發展概況
紅河州石漠化片區主要集中在屏邊縣和瀘西縣。屏邊、瀘西兩個縣已被列為“云藥之鄉”。在中藥材種植方面,屏邊縣和紅河縣根據野生中草藥材資源分布情況,制定了種植規劃,如砂仁、草果、滇重樓分區域種植區,白芨、滇黃精、大黃藤屏邊全縣種植,瀘西縣燈盞花種植區域;開展育苗基地建設和“百藥園”馴化示范基地,不斷提高中藥材品質。在企業引領方面,兩縣共有多家企業采取出種苗、發補貼、提供技術培訓等措施激發藥農積極性。在加工方面,主要進行三七、石斛、砂仁、草果、生姜等的粗加工以及黃藤等中藥飲片加工。此外,瀘西縣還利用中醫藥資源開展鄉村旅游,如瀘西縣三塘鄉菊畹村,發展特色旅游,建農家樂做藥膳吸引游客。
曲靖市石漠化片區主要包括羅平和師宗兩縣。羅平、師宗兩個縣已被列為“云藥之鄉”。羅平是全國有名云南第一的生姜產區,生姜種植面積和規模不斷擴大;師宗是云南最大薏仁產區,羅平也有種植規模不小的薏仁。兩縣中藥材種植依靠種植大戶示范,確保質量;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生姜和薏仁這兩塊,規模不大。
文山是三七之鄉,藥用價值也屬其產的最好。鑒于此,在政府支持下文山三七已形成了科研、種植、加工、流通的全產業鏈。三七因連作障礙,文山的產量不是最高的,但是育苗種苗大都是來自文山。在龍頭企業方面,文山以三七為原料,進行深加工,形成企業知名品牌的有云白藥集團七花公司、三七科技、云南天士力藥業、特安吶等龍頭或骨干企業。在加工方面,以藥用三七為原料開發出了三七飲片、提取物和中成藥等。此外,還向藥妝、大健康產品及食品領域不斷拓展,開發出新產品。除三七外,文山州也還種植八角、鐵皮石斛、草果、重樓、山豆根等中藥材,但規模及加工程度均比不上三七。
(二)云南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扶貧脫貧概況
通過文獻研究及實地調研發現,云南石漠化片區根據當地特殊的環境,結合當地的氣候、資源等稟賦條件開展了中醫藥種植以及圍繞中醫藥產業開展加工、銷售、旅游等來增加當地農戶的收入。農民圍繞中草藥種植及延伸行業的增收途徑有種植所得、土地出租、資金入股、打工薪資、開農家樂的非農收入等。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為當地老百姓盡快脫貧奔小康發揮了重要作用。石漠化片區12個縣市中,羅平2017年摘帽,瀘西、硯山、西疇、師宗2018年摘帽,文山、馬關、屏邊、富寧、麻栗坡、丘北2019年摘帽,廣南縣2020年摘帽,脫貧攻堅取得勝利。
云南石漠化片區的貧困縣脫貧摘帽不是終點,只是一個小目標的實現,我們要緊跟鄉村振興的步伐,通過中醫藥產業興旺來實現當地老百姓生活富裕的目標,而這離不開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的持續發展,但目前中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
三、云南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助力脫貧后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中醫藥龍頭企業少,企業實力不強
目前,石漠化片區中醫藥龍頭企業較少,除文山以三七為原料生產的兩三家企業可以看作是省內的龍頭企業,其他的企業大多規模較小,資金缺乏,主要依靠公司內部融資和政府扶貧資金支持發展。比如我們去文山廣南縣調研的L公司,主要從事鐵皮石斛的生產、加工、銷售,公司掌舵人比較智慧,不出售石斛原料,主要銷售石斛加工產品及延伸產品,如石斛粉、石斛切片、石斛花、石斛化妝品、石斛酒等,但公司規模比較小,員工只有幾十人,公司資金除創始人的投入資金之外,主要依靠公司員工及親友以入股分紅的形式獲得,其次是參與政府的扶貧項目獲取政府財政支持。
(二)產業發展層次偏低,產業鏈較短,附加價值低
云南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發展比較重視中藥材的質量,加強中藥材基地規范化種植建設,比如石漠化片區已被列為“云藥之鄉”的縣市。但總體來看,石漠化片區仍處于中藥材原料的生產以及初級加工階段,主要靠銷售中藥材原料及簡單的切片、磨粉等加工后銷售,比如文山三七綜合交易市場主要銷售三七等中草藥原料產品,商戶主要進行簡單加工,附加價值低。石漠化片區的文山三七全產業鏈發展,在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地方特色食品等領域有所涉及,但大部分中藥材還主要依靠賣原料,中醫藥企業深加工開發的藥品特別是創新藥品少,向其他產業延伸不夠,導致產業鏈條較短,競爭力不強,資源未能充分發揮優勢。
(三)急需中醫藥產業發展人才
對于藥農而言,缺乏中醫藥致富帶頭人。中醫藥種植不僅需要企業提供資金、技術、種苗等的支持,更需要有中醫藥致富帶頭人起示范作用,能夠證明通過種植中草藥銷售后獲利致富,給予村民信心,同時能夠在政府和企業之間起紐帶橋梁作用,將政府有利的政策講透,講企業的各項措施和事項能夠準確轉告,使得合作能夠順暢進行,若缺乏這樣一個角色,會使得各項工作的效果打折扣,也不利于該地實現長遠的中醫藥產業發展目標。對于中醫藥企業而言,企業要不斷發展,歸根結底在于人才,人才和科技創新是根本。目前中醫藥產業鏈短,發展層次低的原因在于高層次和創新型人才缺乏。
(四)藥農自身知識技能水平低
中藥材種植不同于其他農產品的種植,對于種植者的知識和技能水平要求較高。目前留在農村的一般是年紀偏大的農民,年輕且有一定知識技能的農民一般都去大城市務工,留下的農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對新技能的習得程度低,但中醫藥產業要持續發展,對中藥材的種植要求會越來越高,比如GAP認證等,這要求藥農必須不斷學習來適應新要求。
四、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石漠化片區自然條件及技術的限制
從種植條件來看,石漠化片區大量區域都是石頭疙瘩,不利于中藥材的連片種植。同時當中醫藥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能種植中草藥的工地已經應種盡種后,需要擴大規模時石漠化現狀將使中醫藥產業持續發展受阻。從種植技術來看,以三七為例,三七有連作障礙,種植了三七的土地至少二十年都無法再種三七,在文山三七研究院參觀考察時了解到,即使現在有三七連作障礙突破技術,但是還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二)中醫藥企業藥品創新力度不夠
中醫藥產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中醫藥企業的不斷進步,只有中醫藥企業在本領域不斷創新,研發制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藥品,企業才能不斷向前發展,同時帶動中藥材種植向規模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也能借助其核心技術向延伸產品和大健康產品領域擴展。2020年11月調研組去文山參加三七節,參觀了T企業,T企業是以三七為原料進行精深加工制造的中醫藥企業。在參觀T企業產品過程中,有一個院士向企業負責人詢問他們去年的產值是多少,企業負責人沒有正面回答,尷尬地說企業這幾年出了一些問題,效益不是特別好。院士指著一些企業的藥品說,這些藥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文山人都用,效果很好的。從這家企業的情況可以看出,企業由于創新力度不夠,研發的新藥少,一直依靠吃老本已經被競爭對手趕超了。
(三)藥農安于現狀
在國家脫貧攻堅戰略下,政府派出了扶貧工作人員駐村扶貧,提供了財政資金支持,企業也提供種苗、技術培訓等服務,最后藥材達標統一收購。因此,在各種政策支持和企業幫助下,藥農只要按照安排種植,不需要過多考慮風險或市場問題也能獲得一定收入,順利脫貧。這樣產生的問題是藥農會安于現狀,不再發揮內生動力去思考如何賺錢問題,覺得反正政府會管的。短期來看,政策支持和企業幫扶可以快速帶領藥農脫貧,但是長期來看這種方法是不可持續的,最終還是要靠藥農主動去想,主動去干,才能帶動中醫藥種植業持續發展。
五、云南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路徑
(一)加大中醫藥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擴大一般企業規模,增強其實力
政府要加強培育和發展中醫藥龍頭企業,強化服務保障。對于規模大、有一定實力及發展潛力的中醫藥企業,可以將其作為扶植對象,給予政策、資金、技術等支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引導中醫藥企業在現有基礎上積極與國內外相關行業的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技術,不斷研發創新產品,成為具有寬闊護城河的領導企業。一般的中醫藥企業首先進行政策引導,打鐵還需自身硬,這類企業首先要圍繞主業做大做強,比如核心產品的生產制造,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和實力。
(二)提高產業發展層次,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石漠化片區中醫藥產業扶貧目前主要依靠中草藥的種植收入,以及在合作社或企業務工的收入來脫貧,但總體收入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藥農處于產業價值鏈的底層,從事的是簡單勞動,附加價值低。另外一個原因在于,目前中醫藥產業鏈條短,產業發展層次低,能夠給藥農提供的工作機會少。因此,要促進中醫藥產業持續發展,不斷增加藥農的收入,需要對中藥材從簡單加工到深入加工,與現在的大健康產業融合創新開發中醫藥藥品,提高經濟價值,同時向藥妝、日常護理、藥膳、健康特色食品等領域延伸,不斷將石漠化片區的中藥材開發成全產業鏈的產品;抓住云南“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機會,建設中醫藥特色小鎮,發展第三產業。綜上,石漠化片區從農業種植到工業加工,再到康養旅游服務業不斷發展,提高產業發展層次,在促進中醫藥產業持續發展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三)采取各種措施培養、引進各層次中醫藥人才
對于中藥材種植而言,政府要出臺各項支持政策吸引能人回村擔任中醫藥致富帶頭人,整合資源帶領當地群眾積極種植中草藥,不斷擴大規模,使中草藥種植收入成為藥農的主要收入來源;對于中醫藥高校而言,要根據市場和中醫藥企業的需求,適當調整專業結構,不斷培養中醫藥專業為主體的人才;對于企業而言,對內在科研實踐和創新中要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人才,對外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為企業服務,為企業研發創新新藥提供智力支持。
(四)改變藥農觀念,加大技術培訓力度
藥農要改變觀念,不能總是依賴政府和企業的幫助,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現有條件下,主動學習,掌握種植中草藥的相關技術,不斷充實自己;政府、企業和合作社等要根據石漠化地區種植具體中草藥的品種定期開展種植技術培訓、GAP認證等,不斷提高藥農的技能,以使種植的中草藥質量達標。
參考文獻:
[1] ?呂偉.鄉村振興背景下云南農村脫貧后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20.
[2] ?滇桂黔石漠化區[EB/OL].百度百科.
[3] ?收入翻番,屏邊“三化”助推中草藥材產業發展[EB/OL].云南網,2020-01-08.
[4] ?紅河州:栽種中藥材 收獲脫貧“金藥方”[N].紅河日報,2020-04-09.
[5] ?宣威被認定為“云藥之鄉”[EB/OL].搜狐網,2020-09-01.
[6] ?文山三七全產業鏈漸成規模,離千億元目標又近一步[EB/OL].搜狐網,2019-12-14.
[7] ?念好藥材“經”唱好扶貧“戲”[N].紅河日報,2020-10-16.
[8] ?云南開創石漠化片區脫貧攻堅新局面[N].云南經濟日報,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