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個別地方招工市場出現了歧視新冠肺炎康復者的現象。一些企業濫用“健康碼”,拒絕聘用新冠肺炎康復者;有的康復者甚至被公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調離工作崗位。一些單位為避免招致爭議,在招聘信息中未寫明拒絕招收康復者,但在咨詢和面試環節又以“陽性”身份設限。為新冠肺炎康復者“貼標簽”,動不動就拒招或解聘,這是赤裸裸的就業歧視行為。
得病不是犯錯更不是犯罪。感染新冠肺炎已屬不幸,社會各界應給予充分關愛,不應以額外限制讓他們內心雪上加霜。近日,人社部、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堅決打擊對新冠肺炎康復者就業歧視的緊急通知》,嚴禁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拒絕招(聘)用新冠肺炎康復者,對實施就業歧視的,發現一起嚴肅處理一起。明確對歧視新冠肺炎康復者就業說“不”,有助于更好保障勞動者平等就業權益。
歧視新冠肺炎康復者,既違法更不科學。我國勞動法、就業促進法等,均有反就業歧視的內容;勞動合同法中不存在因為新冠肺炎患病而解除合同的情形。從科學上說,據最新醫學研究,患者經治療后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并達到解除隔離管理、出院標準,其日常工作、學習或生活接觸不會導致病毒傳播。對康復者設置就業門檻,于法無依,更于理不合。
就業是民生之本,事關千家萬戶生計,事關經濟社會發展。面對就業領域的風險挑戰,必須千方百計打通堵點,讓就業之路更加通暢,而不能人為設限,傳遞錯誤用人信號。各方攜手同行,政策協同發力,更好保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益,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我們定能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據人民網8.3 鄭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