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孩子們翹首期盼的日子,卻給不少家長出了一道難題:是利用這個空檔讓孩子強化學習、實現“彎道超車”,還是釋放天性、盡情玩耍?如何為孩子安排一個既充實又快樂的暑假是每位家長的必修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外的孩子們是如何“花式”過暑假的。
德國:暑假是孩子們的“無憂宮”
德國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部分地區終年涼爽多云,這讓德國人對日光浴有一種執拗的向往。大多數家長們會提早安排妥當自己的年休假,帶著孩子,去海邊度過一段全家出游的親子時光。為了減少暑假集中出行而導致的交通擁堵,德國政府很體貼地將各個州放假的時間錯開一兩個星期。
在德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會在暑假前發售一種假期證。假期證的價格十分便宜,如東部城市萊比錫每個假期證售價為10歐元。憑這個證件,青少年可參加青少年局的所有活動。動物園、博物館、天文臺、科技館及各類名勝古跡等,都可以憑假期證免費參觀。騎馬場、電影院、音樂廳、體育活動場所以及青少年活動中心提供的各種興趣課程,憑假期證參加只需支付非常低廉的門票。此外,憑假期證乘坐市內公交車一律免費。
德國的中學生還會選擇利用暑假打工,通過勞動掙零花錢。德國法律規定14歲以上的青少年才可以打工。為保障這些打工學生的利益,法律同時規定了薪酬底線。
從小崇尚自由的德國人往往和父母及兄弟姐妹住在不同的地方,暑假也是讓孩子走親戚的好機會,爺爺奶奶們也會在暑假里讓孫兒孫女們來到自己身邊,共享天倫之樂。這時,表兄弟姐妹之間很可能來自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暑假也是移民家庭體驗母語文化的最佳時機。
芬蘭:孩子們整天泡在“玩耍公園”
芬蘭孩子的暑假大部分會在社區附近的玩耍公園里度過,玩耍公園里不僅有寬闊的室外場地和游樂器械,還有室內空間供他們看書、玩游戲和做手工。最讓家長欣慰的是,暑假期間玩耍公園為孩子們提供免費午餐。
從1942年開始,赫爾辛基市的玩耍公園在暑期向16歲以下孩子提供免費午餐,至今已有80個年頭。芬蘭大部分家長是雙職工,難以在暑假期間照顧孩子,而玩耍公園的免費午餐為家長們解決了這個難題。暑假期間,政府網站上每周都會公布一周食譜及其用料和營養成分表。
每個玩耍公園的活動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然與環境周”,由輔導員帶著孩子們去周邊的森林探險;有“動物周”,帶孩子們去動物園游玩;有“洗滌日”,教孩子們學習洗自己的衣服和玩具;有“交通周”,帶孩子們去參觀機場,乘坐各類交通工具等;有“登高周”,帶孩子們登上赫爾辛基最高的山坡、酒店、消防塔等;還有“文化周”,帶孩子們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等。
據報道,赫爾辛基共有約70處這樣的玩耍公園,完全由市政府出資維護,假期大約會有一半的玩耍公園開放,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點半開門,下午5點關門。每個玩耍公園配備3至5名具備專業資格的輔導員。很多外地家長在暑期到赫爾辛基探親訪友時,他們的孩子也是這些玩耍公園的常客。
英國:加入暑期中心或夏令營
無論初中還是高中,英國學生的暑假學術作業給人的印象都是超級少。學校會更強調“實踐作業”,所以學生的暑假安排也格外豐富。
對于全職工作的英國家長來說,有一個很常見的做法是花錢把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暑期中心或夏令營。這些項目多半按照孩子年齡和活動內容分類,比如7歲至11歲孩子的足球班,4歲至6歲孩子的繪畫班。這樣,孩子就不僅能得到看護,還能和同齡的孩子接觸,家長就會感到放心。
這些有趣的項目有很多好處。比如能讓孩子積極參與,還有機會嘗試新的體育活動,保持身體健康。因此在假期能夠看到很多奔赴到各種俱樂部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這些體育俱樂部的時間安排多像學校一樣,早上9點到下午3點,學生一般自帶午餐。
假期的體育俱樂部一般會教授一到兩門的體育項目,比如網球和足球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家長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軟實力,像社會意識、團隊意識、同理心、溝通和合作能力等。
典型的英國家長認為,以運動和活動為主的暑期中心和夏令營是很棒的,因為它們既能給孩子玩的機會,而且還能讓他們結交新朋友,并培養情商。
日本:重視培養學生生存能力
日本中小學生每年的暑假是從7月底至9月初。學校一般是不會給他們布置太多作業,更多的任務是貼切于生活的。一般而言,幾乎所有的學校會在暑假開始的時候教學生游泳等體育項目,然后舉辦各種興趣培訓班吸引學生參加,如“料理教室”“林山學園”。
日本的暑期活動形式多樣,但對于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為提高抗震技能和意識,暑假期間,一些機構會舉辦模擬地震活動,在社區布置模擬地震設備,讓學生較真實地體驗地震場景,讓他們從中掌握很多抗震知識。
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會舉辦各種興趣培訓班,吸引學生參加,并且他們的體育館通常是不閉館的,鼓勵學生自發到學校進行體育鍛煉,從而增強體魄。
日本的家長們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學生們在假期一般會參加很多俱樂部,包括網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類俱樂部,舞蹈、音樂等文藝類俱樂部。
美國: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美國的通識教育鼓勵孩子們在暑期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活動,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各類公益性實踐活動,包括做志愿者、社區服務、義工等等。美國教育界認為,志愿活動能反映出一個人是否具有創新和領導才能;大學在招生時也尤為看重這一點,希望申請的學生在經歷中體現出主動發現問題、積極采取行動的敏銳與果斷。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曾說過,年輕時的社區義工經歷是他“曾受到的最好訓練”,讓他體會到了美國底層民眾的所思所想。我們或許能從中感受到一部分美國教育對社會實踐如此重視的原因:參與社會實踐不僅能讓人學以致用、了解不足,更重要的是能讓人換一個視角看世界,擁有更包容、更多元的心態,也就能擁有更開闊的視野和格局。
豐富多彩的夏令營則是孩子們在玩中成長的另一個途徑。美國有一個夏令營協會,其中有各種各樣的夏令營供孩子們選擇,包括各類學術營(計算機、天文、寫作以及各種藝術類項目等)、傳統戶外運動營(籃球、游泳、網球、高爾夫等)以及童子軍營等。孩子們在參與夏令營的過程中能夠收獲獨特的生活體驗,培養獨立性、團隊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每一個夏令營實際上都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孩子們融入小社會的過程,就是逐漸成長為合格社會人的過程。
雖然美國的孩子在暑假期間沒有繁重的課業負擔,但他們也有一項不能間斷的學習任務——閱讀。學校會通過發布書單等方式督促學生在假期保持閱讀習慣,提升寫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以適應新學期的學習生活,防止暑期滑坡現象的出現。
(本版稿件綜合《現代教育報》 《中國教育報》)